739 郑洲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丁相真走了?”小郑王一听这个消息,顿时喜不自禁!

  他觉得不管是鲁还是赵都是郑的大敌。赵以保护他们“母子”之名留在郑国,鲁以“帮助太后与小郑王”的名义留在郑国。

  这有什么区别?!

  小郑王觉得自己这么小的人都能看清,国中的人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肯承认!连他的母亲都不肯对他说实话!

  他觉得哪怕赵国不走,鲁国能走也好啊。无数的人告诉他,鲁人夺走了郑国的国土,郑国的百姓,还有郑国的粮食!

  母后不也是这么说的吗?那丁相走了,鲁军还能继续留在郑国吗?只要他下令,一定有不少人愿意替他去赶走鲁军!

  小郑王是知道太后与丁相在暗中私会的。在他还年幼时,太后还教他对丁相更加“亲密”。等到他大了,太后才不这么教他了。

  倒是丁相一直都对他十分冷淡。

  令他更加觉得这个男人铁石心肠!对他们母子冷酷无情!

  小郑王想起太后,担心太后的反应,连忙赶到太后宫中。

  他走进去就听到太后在逼侍人再去丁府寻找丁相。

  “他真走了吗?为什么没有人来告诉哀家!”郑太后惊惧莫名!她以为丁强是不可能走的!

  小郑王急步过来,挥退侍人,在心中打好腹稿,劝道:“母后何必再去找丁相?他走了不更好吗?”

  郑太后恐惧之下更加愤怒,怒声道:“没有鲁人保护!你我母子就会被人取走性命!我乃赵妇!你是赵妇之子!你以为郑人会放过我们吗?”

  小郑王深受郑国世家教导,摇头反驳:“孤乃大王,郑国之主,受天子郜封。郑人都是孤之子民,子怎会害父?”郑太后:“你读书读傻了吗?!出了这座王宫,有多少人肯听你的号令?”

  小郑王的脸瞬间红透了,他隐忍道:“那都是丁相霸权。现在他走了,孤得回王权,自然可以号令郑国上下。”

  郑太后哈哈大笑,指着小郑王:“我儿如此厉害,那就去命人把赵军赶走啊!命各城城主入朝觐见啊!哀家周旋各方,染得满身骂名!庇护我儿平安长大,却不得信任!我儿,虎狼相斗才有你我的活路!你我手无寸铁,只凭一个空空的名分,连活都活不下去!你父王昂藏男子,心智远胜于你,却被外面那些家族掣肘,一生有志难伸!你不及瓶高,难道会比你父王更能令人臣服吗?”

  她指着殿中约有一人高的彩瓶,上面绘制着飞天仙女。

  小郑王被郑太后逼得哑口无言,负气离去。立志要与忠臣联手做出一番事业好叫太后改观。

  但很快,赵国将军拒绝离去的事让他束手无策。

  他问计诸臣,但这些在教导他时言辞凿凿的“先生”却避而不谈,转而向他举荐人才,教他培养“亲近信臣”。

  小郑王稀里糊涂的封了一堆官,很快就发现他连每日的学习都被“挤占”了。他信任的“先生”们都不再理会他,每个“先生”都有自己的道理,时常当着他的面争吵,每个“先生”听起来都替他做了很多事,都很有用,都很忠心。

  可当郑太后问他最悬心的两个问题:赵军是否已经退走?

  鲁军现在何处?

  郑人的土地收回来了吗?

  百姓要回来了吗?

  各地逃人的问题解决了吗?

  郑粮已经够吃了吗?

  小郑王被太后问,就拿问题去问“先生”与“亲信”。

  可“先生”与“亲信”的回答连他都无法满意。

  “先生”说,他们已经依礼告诉了赵军,赵国先王驾崩,新王登基,他应该回去了。

  无奈赵军不理会,实乃不忠不孝不义之辈!当受唾弃!

  小郑王听“先生”骂了几天之后,忍不住道:孤知道他很过分,但我们不能把他赶走吗?只是骂是没有用的啊。

  “先生”就开始哭先王和天灾,先王死太早,再加上天灾,所以郑国现在疲弱不堪,根本没有兵马,也没有粮食养兵马,更不可能打仗。

  所以小郑王如果“明白道理”的话就该知道,除了骂,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难道小郑王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吗?!

  连这点“怜惜子民”的慈悲心都没有吗?!

  “先生”那就太失望、太失望了!

  “先生”拂袖而去。小郑王哑口无言。

  鲁军还在原来的地方。鉴于鲁王没有驾崩,所以他们也不好去问鲁军什么时候走,这个要找丁相。

  因为丁相不在,所以他们也没办法解决这件事啊。

  说起丁相还是小郑王你封的呢!

  你说不是你封的?

  那不是太后以你的名义封的吗?说起这个,外面传言太后与丁相的污秽之事,实在不堪入耳啊。

  小郑王你想听臣说一说吗?

  小郑王落荒而逃,一连几天不敢见这个“亲信”。

  如此几番后,小郑王终于明白太后说的都是对的。

  郑太后听宫女说小郑王悔悟了,连忙找来,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小郑王:“是儿短视了。”

  郑太后怜爱道:“我儿年幼,能有这等见识已经不凡了。只有恶人才能制住恶人!你我母子是敌不过恶人的。故丁相虽恶,却是你我的救命之人。鲁国虽恶,却能护住你我的性命。哀家之前欲为你求娶鲁国公主,正是为了令鲁国成为我儿最可依赖的盟友。儿啊,你要明白娘的苦心啊!”

  小郑王便写下求丁相归来的秘信,派侍人去追丁相。

  但丁相不但没顺着这个台阶回来,反而送回了帽冠与玉笏!

  显然是真的不愿意当郑国丞相了!

  远在鲁城的丁强已经等着看小郑王的笑话了。

  他在郑国生的孩子早早的都送回了鲁国,免得这些孩子认郑不认鲁。

  而他只把长子留在了鲁国,次子和三子都被他叫来了郑国,放在身边细心教导,打算以郑国言传身教,让子孙成才。

  他还收了一些弟子,有鲁人有郑人,都带在身边,选良才、忠心之人。

  次子与三子都看不懂丁强退到鲁城是为什么。

  丁强就告诉他们这里面的缘故。

  还是跟郑国的地缘和特性有关。

  郑国先王死后,小郑王虽然继了位,但当时只是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小婴儿。现在他长到十四岁了,郑国各城早就习惯头上没大王管着的日子了。

  郑国与他国不同。郑国全民皆农,各城都有农税,百姓几乎八成都以农为生,子孙世代都是种地的。

  因为这样,郑国各城的粮食收获“名义”上是全都归郑王的。

  不过事实上也早就被各城各世家给占了。

  但郑国各城有一年两贡,全是大批的粮食。这些贡品“交”给郑王后,郑王再交给城中世家转卖,或者直接卖给世家换成钱与财宝。

  以前的郑王就是凭此敛财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郑人不愿意再把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白白送给郑王,再让郑王去赚大钱。

  一年两贡已经快要名存实亡。

  郑人愿意把粮食给鲁人与赵人,因为这二者强大,令人害怕。

  深宫中的一个妇人与一个幼儿又有什么可怕的?

  要不是丁相在旁边站着,小郑王可能连自己的王袍都要穿带补丁的。

  现在丁相一走,小郑王又把“先生”们都封了高位后,“先生”们就给了这些城池自主的权力。他们从此不必再上交贡粮,各城皆可自专。

  郑王一职,从这一天起就成了一个虚名。

  丁强笑道:“自从我来到鲁城后,你可见其他郑城对我怠慢、疏忽吗?”

  他的儿子和弟子都摇头。事实上那些城反倒比以前送给丁强的礼物更多了!也更明目张胆的对鲁示好。

  鲁需粮,郑人愿奉送!

  就是不想让丁强再回去给郑太后与小郑王撑腰,好让他们能自己摆布自家的大王与太后。

  丁强告诉儿子们与弟子们,他是鲁人,虽然身在郑国,郑人驱奉,也时刻谨记他是鲁人。

  所以他一心一意都是为了鲁国,为了公主。

  郑人遇灾遭祸,都与他们无关。他也从来不会在意。

  所以,丁强收下了各城送来的粮食,将其源源不绝的送回鲁国,送给公主。置郑太后与小郑王的求援信于度外。

  不到月余,郑太后获罪,被缚于禁宫。小郑王受太后所害,悲痛难忍,将国事托与诸位大臣,闭宫不见外人。

  旧年郑国两任先王都曾闭宫数年不出,小郑王这么做,没有人觉得奇怪。

  郑国逍遥台上,两座最大的王宫的宫门紧紧关闭着。

  小郑王舌焦唇裂,衣衫脏污,头发散乱。他趴在紧闭的门上沙哑的唤着:“王后,王后,你放孤出来吧。”

  小郑王新娶的王后也是一个小少女,她出身郑国世家,容貌秀美。

  她紧张极了,不停的向外看,生怕被人发现她跟大王在说话。

  她小声说:“大王!不要再叫了!他们会来的!”

  小郑王听到也像没听到一样,他喃喃道:“母后怎么样了?”王后小声说:“太后没事,我去见过她了……太后一直在问大王……”

  小郑王的眼中滚出热泪,“是孤的错……是孤害了母亲……”

  王后年幼,哪怕进宫前被家人一再教导,进宫后仍然不免为小郑王心痛。

  “大王日后长大就好了。”王后小声劝道。

  小郑王不再是之前的他了,他怕自己活不到长大了。

  他曾厌恶鲁人,但他发现鲁人保护了他,他相信的“先生”是郑人,却要害他。

  小郑王从门缝底下塞出去一条腰带,上面有他的血书。

  “王后,求你将这条腰带送去给丁相。求丁相救出母亲,送母亲去鲁国找王姐。王姐是鲁国王后,一定能庇护母亲。”小郑王干涩的眼睛连泪都流不出来了,“孤怕再拖下去,母亲就会被……”

  王后犹豫起来。

  如果只是救太后,那……应该还可以吧?

  她也知道,她的家族和其他人只需要大王,对太后倒是不太在意。

  他们不想让太后活下去。而现在除掉太后就像除掉一只虫子一样简单。

  小郑王在门内跪了下去,“求王后助孤救母后一命。孤会听话的,孤会听他们的话的。孤什么都愿意听。王后,求你……”王后迅速把腰带藏在裙子下面,“大王,我答应你。我该把信送到哪里呢?”

  小郑王摇摇头,“孤也不知……送到丁府去吧。”他也只知道这一个地方。

  只盼望着丁府还有丁相的人,还能给他们母子一条生路。

  大梁末帝二十一年,秋,郑国望仙台降下天火,郑王与太后葬身火海。郑国举哀。

  又,末帝二十四年春,郑王获天幸还生于凤凰台,交国为民。

  末帝二十七年,郑国除国,后称郑洲。166阅读网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