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人尽其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顾釜字观澜,人称顾二他有一把引以为豪的长须,养得比儿子都精心,至少他不记得自己儿子长得多高,却记得自己这把胡子有多长。

  这么一个平生以养胡子为已任的人,在一天大早上冲进他叔叔的寝室吓得他婶子差点摔到床下不由得他叔叔不紧张。

  “你爹怎么了?”顾朝一边披衣一边紧张的问。

  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顾朝排行第四,前面三个哥,两个是幼时夭折都没活过八岁。剩下那一个又因为父母小心翼翼的捧着生怕再死一个结果养得太娇了。

  顾釜的爹,顾九小名就叫娇儿,而且一辈子没起大名,顾九这个名字是街上一个老人随口起的。

  在顾九出生前顾家老两口已经心力交瘁,千方百计的找人想办法。于是就有一个高人替他们出主意,高人道这是阎王爷盯上你们这一家了,所以咱们要骗过阎王爷。

  第一,找个不认识的人给你儿子取名。历来取名的都是父母,不让你们家人取,找个外人取阎王爷就不知道这是你家的孩子了。

  第二,排行不能照着往下排了。你们前面死了两个孩子,这个按排行是第三个,这不行!只要不排第三,阎王爷想勾魂时就该糊涂了啊,哎?这个孩子不是顾家第三个孩子啊。那他不就不勾他的魂了吗?

  顾家两老死马当活马医,结果顾九就这么活下来了。他平平安安过了八岁生日后,顾家两老就把那个高人当真高人看了。而顾家老四出来前,他们又去问计,高人说这回不要紧了,阎王爷记着的还是顾家老三呢,他还想不到勾老四的魂,放心生吧。

  正如高人所说,第四个孩子,顾朝平安落地,平安长大,后面顾老太太也生不出来了,顾老爷子屋里的姬妾接力,生的小崽子一个一个往外蹦,满院孩子吵得顾老太太头疼。

  那高人姓黄,自那以后,如云鹤般渺无踪迹。

  顾九前半辈子靠父母,后来靠弟弟,现在是靠儿子。

  顾釜从小就是顾朝带着启蒙,从小就知道要孝顺自己爹,因为爹要靠他养,爹什么都不会,爹弱质纤纤,吹个风就着凉,动不动就捂住胸口脸色发白说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三百天在床上躺着。

  而顾朝这个弟弟从小就把哥哥顾九当弟弟照顾,等到他长大,成家接过顾家的担子后,更是把顾九当儿子照顾。

  顾釜:“我爹没事。叔父,我有事跟你说!”

  顾朝:“你是不是又气你爹了?”穿好鞋起身往外走。

  顾釜:“我爹真没事。叔父,你听到外面的流言了吗?”

  “听到了。”顾朝,“先看看你爹去。”

  顾釜:“他真没事!”

  叔侄二人在顾九床前继续聊。

  顾九觉轻,醒了就不容易睡着,合衣坐着听他们说话,听天书似的。

  顾朝:“外面的流言你不必去管。”

  顾釜:“可城外已经有很多百姓搬走了。”

  顾朝:“只是一些小民而已,不必惊慌。马、钱、赵、杜这几家可还坐得稳当。”

  “他们那是走不掉!”人离乡贱,对世家尤其如此。他们在樊城经营数十代才得到了现在的地位,换一个城市就意味着重新开始,不是谁都有这个魄力的,越大的家族就越不容易。

  众口难调。

  顾釜说的是实话,顾朝挑眉道:“他们走不掉,就只能跟我们顾家站在一起。我顾家当时可只是吞掉了一万人马而已!”

  用兵一时,养兵千日。蒋家在的时候,这么多兵马都由蒋家去养。不过那时整个樊城的钱也都在他们手中,除去每年需要贡给乐城的三瓜两枣之外,剩下的尽入蒋家囊中,何况乐城蒋家可不能光明正大的蓄兵,他们占住樊城,未尝不是图这里的兵马。

  亏得先王智机,把蒋家上下屠了个干净。不然哪怕留下一个蒋氏子孙,以蒋氏在樊城的根基,只要登高一呼,乐城与大王就睡不安稳了。

  就算现在顾朝也摸不清蒋家在樊城到底藏了多少兵。在蒋彪不见之后,顾朝找到了军书,依卷中所载姓名,与其他各家分了这十卷兵马。

  但仅此十卷,也不过才七万人而已。他们怀疑蒋家另外藏有军书,只是不知在何处。

  这七万人,还给姜大将军三万,仍余四万。顾家占一万,马、钱各占三千,赵、杜各占两千。

  但这一万人够干什么?听说姜大将军从会走路就会执矛杀人了,习得一身武艺,悍勇非凡!

  顾家当时吞兵只是一时贪心而已。只是想在大王派来新太守后能保住自身。当然,如果能占些便宜就更好了。

  但现在他们显然是骑虎难下了。

  顾朝却只能撑下去。因为只有顾家藏匿的兵马最多,剩下四家都可以向大王认罪伏首,唯顾家不行。

  除非,顾朝自认其罪,舍他一个人的头,替全家买条性命。

  但这头也不能随便给出去。总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送出人头,那人要保顾家万全,他才能甘心去死。

  叔侄二人说来说去,旁边顾九别的没听懂,倒是听出了顾朝有舍身之意。

  顾釜有另外的主意:“叔父不必现在就急着下决定。我去乐城!”

  顾朝:“你去干什么?”

  顾釜:“现在乐城是个什么情形,顾家一无所知。我去看个究竟,叔父再下决定不迟。”

  真要舍命,叔父活着比他活着有用得多。他是嫡支嫡长,他的一颗头,也不比叔父的差。

  顾朝不舍得,叹道:“你爹还要靠你呢。”

  他当然也听出了顾釜的决绝之意。

  顾釜笑道:“说不定不必呢?叔父没听说吗?公主爱少年,大夫爱壮男,我虽不是少年,也不是壮男,但未必就全无生机。”

  “胡说八道!”顾朝骂道。

  “浮云散去,星星月亮都露出来了。”

  金潞宫中,龚香指着朗朗晴空对姜姬说。

  二人正在谈论樊城的事。樊城百姓外逃,对姜姬来说是个好消息。

  虽说她不会让这场仗打起来,但万一打起来,她也不愿意看到太多百姓受伤。

  而且,现在各城外的田地大多荒芜,这些逃难的百姓如果没办法入城安家,最后的落脚点只能是城郊村落。虽然对他们来说是件坏事,但她更愿意看到百姓重归田园复耕,而不是都挤在城里,以每日无所事事为荣。

  就比如现在的乐城。

  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乐城的人口统计已经出来了。因为就在她的眼皮底下,各项指标都是照着她的要求去做的,也让她对目前各城的职业分布有了一个最直观的印象。

  印象就是: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都去了,就没人做事了。

  不管是商人也好,手艺人也好,家有余财的小地主也好,大地主也好,他们认为合适子孙做的最好的“工作”就是,做个人。

  于是,鲁国有很多的人。乐城有将近六成的人都是,他们以此为业,以此为生,以此为荣。

  这六成的人平时做的事就是、写书、议论。

  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书,然后与人谈论。

  这些书有价值吗?从思想上说,当然有价值。

  她每日都让人收集市面上的新书,在其中发现了很多远超过这个世界的思想萌芽,让她非常惊讶!

  从微观到宏观,从民生到吏治,从本我到超我,甚至有关于现在的政治生态,大王与公卿,皇帝与诸侯之间复杂又互相平衡的关系,全都有人分析,有人著书,当然也会引起讨论。

  她甚至还看到了天体说!有个叫放翁的人认为人每年在同样的时间看到同样的星象,不是星星围着我们转,而是我们在转,星星是不动的,他用自身当比喻,称他转一圈,正面对着星星时,能看到星星,转过去背对星星时就看不到了,所以很有可能,恒星亘古不变,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在那里。因为千百年来星星都是那几颗,先人看到的星星和我们看到是同一颗,所以星星是永恒的。然后我们看不到星星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运动。

  虽然很模糊,但他的观点综合一下,几乎已经摸到了公转、自转的门槛。这还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他自己的猜测,无限接近事实!

  有时她觉得人其实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进化的是人类手中的工具。

  如果给放翁一架天体望远镜呢?

  限于工具,他的才华才无法施展。

  这些书有没有价值?有,有很大的价值。

  这些思想如果消失了可不可惜?可惜,非常可惜。

  那鲁国现在需要这些书和先进思想吗?

  不需要。至少,它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鲁国需要外御强敌,所以它有了士兵与将军。

  它需要养得活百姓们的粮食,所以它需要农民与肥沃的土地。

  它需要管理百姓,于是要有官员。

  它需要一个头领,让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看,于是有了大王。

  现在鲁国只有这么多人,她只能按照轻重把百姓赶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引导他们去做她需要他们做的工作。

  她需要人,但能用得上的最多的其实是小官吏,不需要饱读诗书,不需要发明天体说,只需要识字,会记数,会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就行了。

  所以看到近六成的人,她想的只是从中能选出多少合格的官吏呢?至于剩下的,最好能去做点有创造性的工作,种地也行,打铁也可以,织布、纺纱等等。

  不要空谈,做点实事。

  但她不能这么对乐城的居民。她只能颁布市场令,给匠人、手工艺人、商人更多的优待。至于人

  “我想举办几个比赛,最后一场就在大王面前举行。”她说。

  龚香好奇,“什么比赛?”

  她说:“术数。”现在的数学、几何、物理、统计都是一类,没有细分。

  “初赛就比看谁能成功计算出乐城的人口性别比、年龄比、成年人成婚年龄比率,幼童诞生比率。”人口统计时她想知道这个,龚獠说做不了,太不可思议了!没人会算这个!

  好了,现在她手中至少有乐城的人口总数和职业分布了。

  至于这些书生怎么接招,自从她看到那么多天马行空的书之后,觉得不能太小看古人。

  “复赛算乐城附近的荒地的面积。”

  “决赛就比一比看谁能计算出从乐城开始修官道,如果并行六十架马车需要路面多宽如果十五万人排成方阵,队伍要想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百五十里的路程时,需要排列的行数与列数如果十五万人行军四个月,每人每天所需干粮与净水是多少,补给的间隔是多少。”之后再比什么,等她需要了再说。

  龚香喷笑,他可是知道在龚獠搞什么人口统计时被公主难为成什么样了。

  原来公主还没放弃,这回又叫她给想到一招。

  “公主,此计甚好!”

  乐城北市近来很热闹。

  一半是因为从樊城涌入的流民,他们聚集在城门口附近,因为没有住所,只好沦为流民。

  一半则是因为城门口贴的告示,有一个官员每天都会用大嗓门把告示上的内容喊一遍,于是人人都知道了大王出了几道难题。

  “乐城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一个人奇怪的说,“大王干嘛想知道这个?”

  “这是题,大王出的题而已,你往下看。”

  那人接下往下读,“每年有多少孩子出生?男孩多少?女孩多少?”

  “下面还有呢,还有每年有多少人成亲,男人几岁,女人几岁”

  “还有还有这个,老人去世时的年纪男人多大,女人多大?”那人奇怪道:“这都什么跟什么?这怎么可能知道?!”

  旁边一个青衣男子喃喃道,“这不是比数吗?”他从这个告示牌走到那个告示牌,全都看了一遍后发现,竟然全是比数!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