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好人老罗

  最新网址:  第593章 好人老罗 (第1/3页)

  九月初,张艺谋和韩壮壮、巩俐携《秋菊打官司》出征威尼斯电影节,毫无意外,捧回了金狮奖,为中国电影界再添一项世界性荣誉,也让章艺谋的个人导演生涯再创辉煌。

  无数国内外媒体为他大唱赞歌,甚至有媒体激进的宣称“大师诞生”。

  细数章艺谋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一座金熊、一座银狮、一座金狮,说一句“准大师”真不算夸张,可惜他是个中国人。

  天生就是带着“低人一等”的基因,哪怕在国外取得再多的荣誉,哪怕电影圈的外国名家都对他心悦诚服,哪怕外国观众对他顶礼膜拜,在某些人的口中,他也不过是“七个葫芦娃的爹”。

  回国之后,韩壮壮无缝衔接,直接进了《霸王别姬》剧组。

  眼下《霸王别姬》刚刚开机一个多月,正在火热的拍摄中,韩壮壮演段小楼,戏份吃重,没时间来林为民家,所以只有韩定邦和殷歌丽带着小囡囡来了。

  晚饭过后,准备回家的时候,小囡囡拽着小豆包的婴儿车死活不肯走,哭天抢地。

  陶慧敏说道:“要不你们今晚在我们这睡吧。”

  韩定邦坚持回家,留下殷歌丽陪小囡囡在林家留宿一晚,小囡囡高兴的上蹿下跳,一晚上都在围着小豆包转悠。

  一个劲儿的喊着“小千寻”,这下子明天去幼儿园有得吹嘘了。

  我姑姑是林千寻!

  入冬之后,天气一天冷过一天,自从小囡囡来过之后,小豆包就发烧了,估计是传染的。

  林为民看着闺女烧的通红的小脸儿,也没了过去活泼的笑容,心疼的要命,恨不能取而代之,连上班都没了心思。

  好在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普通的季节性感冒,小豆包没几天便好了。

  事实证明,女主一样是肉体凡胎。

  距离长篇创作研讨会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高剑群完成了《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的创作,托人将书稿捎到了国文社。

  《最后一个匈奴》这个书名听着很有迷惑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讲述古代历史故事。

  实际上这部讲的是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在黄土高原上艰难求生的故事。

  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经过几位编辑的审稿,大家一致认为成书质量不俗,颇有史诗气质。

  虽无法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相比较,但仍不失为近年以来难得的佳作。

  陕西文坛又出佳作!

  很多编辑忍不住感叹了起来,大家想到一个多月前的长篇创作研讨会上见到的那些作家。

  这一辈儿陕西作家的成材率实在是太高了,谁能想到那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竟然会酝酿出如此多才华横溢之辈。

  《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确定将会在《当代》今年的第十二期发表,作为本年度的压大轴之作。

  高建群得到这个消息心花怒放,他就知道,把书稿交给国文社是对的。

  当年的纯文学“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在八十年代时大家你追我赶,不分伯仲,可到了九十年代,四大刊物的差距已经有目共睹。

  《收获》高峰时期销量一直在百万份左右,如今销量已经下滑到每期六七十万份,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新网址:

  第593章 好人老罗 (第2/3页)

  《花城》和《十月》属于一个梯队,销量早已跌破每期五十万份以下。

  只有《当代》,现在每期销量仍稳定在150万份以上,每年几乎都会有一两部轰动效应的佳作出现,影响力早已超过当年的《收获》,在“四大名旦”中,无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都是一骑绝尘。

  《最后一个匈奴》能够发表在《当代》上,对于高剑群来说本身就是个荣誉。

  更何况,当年陆遥的《平凡的世界》、程忠实的《白鹿原》可都是在《当代》上发表的。

  在陕西文坛,谁不想复制二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有了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林为民又惦记上了贾平娃。

  正打算联系联系他,不想贾平娃竟然主动给自己打来了电话。

  细聊之后林为民才知道,贾平娃刚刚离婚。

  旷日持久的争吵与互相伤害,不仅让贾平娃身心俱疲,也耽误了创作。

  如今离了婚,孑然一身,贾平娃决定趁此机会将花了一年多构思的作品写出来。

  本来他是打算找个山清水秀、无人打扰的地方闭关创作,可他又想到了来燕京参加研讨会的时候,那是他这两年当中难得的舒心日子,而且林为民当时还盛情的发出了邀约。

  于是,贾平娃决定把闭关地点换到燕京。

  接完贾平娃的电话,林为民心情很是舒畅。

  最近两年当了总编辑,林老师的小黑屋已经很久没有关人了。

  这回终于又来了新人,小黑屋终于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通话三天之后贾平娃轻装简行来到了国文社,受到了林为民的热情欢迎。

  上次长篇创作研讨会是陕西作家集体出动,林为民热情招待是应有之义,但这次自己孤身进京待遇仍旧不俗,这让贾平娃受宠若惊。

  “我们国文社这个招待所啊,条件一般,不过创作气氛浓郁,这里住的基本都是我们的青年编辑和外地来改稿的作家同志。

  你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写作,更可以随时随地跟同行进行交流,我们编辑部的编辑们也欢迎伱随时沟通。

  而且这里环境也比较安静……”

  林为民亲自将贾平娃安排到后楼三楼的招待所,给他找了个条件不错的房间,正介绍着招待所的便利条件,外面走廊里就传来几个年轻人的大呼小叫。

  这脸打的啪啪响!

  林老师的表情微微有些尴尬,解释道:“几个外地来改稿的年轻人,活力四射,整天闲不住。”

  说完,他不等贾平娃的反应,走出门去,阴沉着一张脸,还在走廊上的几个年轻人一看到他,立马收敛。

  “总编好!”

  林为民沉声道:“走廊上闹什么闹?不知道别人正在创作吗?整天就知道玩,稿子改好了吗?”

  几个年轻人被训得靠在墙边,瑟瑟发抖,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国文社的总编辑,同时也是享誉国内外的大作家,他们的老前辈,数道光环加身,让他们在面对林为民时大气都不敢喘。

  “都回屋写稿子去!”

  林为民一挥手,几个人抱头鼠窜,生怕再挨骂。

  “让你看笑话了!”林为民对贾平娃说道。

  “理解,我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

  在国文社招待所安顿下来之后,贾平娃整理思绪,并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93章 好人老罗 (第3/3页)

  酝酿太久,数天之后便开始了的创作。

  招待所里多了个来闭关写作的贾平娃,没有在国文社掀起任何波澜。

  只有《当代》的几位老编辑,心中感叹,林为民当了总编也贼心不死。

  又过了几天,林为民接到罗杰·斯特劳斯从米国打来的电话。

  《一个都不能少》在十月份刚刚出版,首印10万册,罗杰·斯特劳斯的FSG出版社为了宣传这部大张旗鼓,在各大文学杂志和报纸上通稿发的满天飞。

  成功的给林为民塑造了一个“慈善作家”的形象,不仅如此,在他们的包装下,希望工程也俨然成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甚至有不少米国人都有心想进行捐助。

  听罗杰·斯特劳斯说完《一个都不能少》的宣传效果,林为民忍不住哈哈大笑:“罗杰,看来我得感谢你为希望工程做的贡献,回头我让基金会给你送一面锦旗。”

  锦旗的梗罗杰·斯特劳斯当然听不懂,但自己为了宣传,顺便带火了希望工程在米国的名声,这让罗杰·斯特劳斯很骄傲。

  罗杰·斯特劳斯特地汇总了一份名单,都是一些想给希望工程捐款的米国出版界、文学界和新闻界名人。

  九十年代的老米如日中天,自信爆棚,完全没有把中国当成对手,所以在慈善方面还是很慷慨的。

  “不光是这些人,还有很多的普通民众,也对你们这个希望工程很感兴趣。林,这可是个募捐的好机会,你应该让基金会在米国设个办公地点。

  只要取得米国这边的手续,就可以合法募捐了,米刀可比人民币值钱多了!”

  罗杰·斯特劳斯最后玩笑道。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罗杰·斯特劳斯的建议让林为民由衷的对他说了一句谢谢,有林为民这一句话,罗杰·斯特劳斯也很高兴,他帮助林为民和希望工程当然不是无私的,能够获得林为民的友情,在他看来要更重要一些。

  《一个都不能少》出版一个月时间,因为有着前期强大的宣传攻势,再加上林为民多年在米国积攒的口碑,首印十万册已经销售过半。

  按照这个势头来看说不定又是一部销量破二百万的超级畅销书。

  罗杰·斯特劳斯如何能不对林为民的事情尽心竭力?

  除了已经出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千与千寻》的书稿也在编审之中,预计这个月下旬就能出版发行。

  罗杰·斯特劳斯已经看过这部的译本,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童话故事,没想到看过之后却爱不释手。

  这部给他的感觉甚至比林为民其他的很多还要好,毕竟林为民的很多都是以当代中国为背景,米国人看起来总是差了一点代入感。

  但《千与千寻》的不同之处是在于,童话的外表淡化了它的人文背景。

  相反的,也正是因为有着童话背景,让米国人在接受起其中的众多东方元素变得容易了非常多。

  让人不自觉的便沉浸到作者瑰丽无比的幻想世界,深切的感受着那如同清风拂面一般的童真童趣。

  “林,你这部写的太棒了!我甚至觉得,你不去写童话故事都屈才了!”

  罗杰·斯特劳斯又和林为民说了一番他对《千与千寻》的宣传见解,卖的越好,罗杰·斯特劳斯赚的也越多。

  在这方面,他从来不吝啬。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