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陈胜死,项羽兴

  因为此世有李道虚之故,不但嬴政没了贪奢暴戾的性子,就连大秦王朝也不再是前世只适合战争机器的制度,法网之下人人受控,法虽严却也正,律法之下贵同庶民,人欲行非法事则念中法生停之,堪称是律法管制而成的大同盛世。

  因此,包括曾经六国普通百姓也是在二十五年之中容纳于其中尽皆依附大秦王朝,人间气运、万民愿力全部为大秦所收。

  而如今六国联盟欲要从大秦内部掀起大乱以求能够除去大秦王朝人间正朔的位格,自然要有人去承受这已然依附于大秦的人间众生生成的无量气运及万民愿力反噬。

  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理念在大泽乡发出呐喊的陈胜、吴广便是六国联盟精心挑选出的承受无量气运及万民愿力反噬的人选。两人在六国联盟的谋划之下,茫然不知的便已损尽了自身功德及气运成为了逐鹿天下游戏中的为王前驱!

  在大泽乡起义后的三月之内,组成六国联盟之前的原六国组织也是纷纷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言及大秦王朝有名无实难以统治人间亿万兆生民、镇压人族气运,自领原六国旗号,自立为王参与逐鹿天下。

  此时作为起义反秦首倡者的陈胜、吴广在这最初的年月之中顺应潮流还是做下了不少事情。其先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再命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攻占原赵国的辖地,又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最后开始向西进攻欲要攻下被称之为帝王基业的关中。

  此时的张楚政权已然是有着战车百万乘、士卒千万的起义军最大势力,而陈胜也是被人间凡俗众生认为最有可能证皇帝位的人。

  但被六国联盟培养当做为王前驱棋子的陈胜吴广其实不知晓,大秦王朝虽然在实质上宣布了退避洪荒,但是为了圆满劫气却依旧留下了以始皇二子胡亥、太监赵高、少府令章邯为首的领导层携令统百万少府骊山刑徒及八百万少府精锐士卒停滞人间,这只军队足以将只组织了三个月的一切起义军碾碎。

  因此当陈胜率军进入关中之后,甚至作为平叛军统帅的已有太乙境圆满又兼修文道至兵家宗师境的章邯都未曾出手,百万少府骊山刑徒及八百万少府精锐士卒组成的平叛军便轻松的碾碎了张楚政权的千万士卒并斩杀了首领陈胜吴广。

  而陈胜吴广的死亡也未曾给六国联盟带去丝毫的影响,已经再度立国的六国势力依旧在抢占疆土并梳理已经占下的疆土,未有一点要攻进关中为起义首倡者报仇的意思。

  这自然也是六国联盟与大秦王朝之间的一笔交易之一,六国联盟在让大秦王朝圆满劫数后可以给予充足的时间让秦朝的众臣诸神及忠诚之士安然退回大秦冥土,而作为回报,依旧占据关中部分的大秦要为抵御着匈奴入侵的长城军团提供资源直到六国联盟有势力进入关中。

  当然,这笔交易虽然看似是六国联盟精心设计欲要除去陈胜吴广,其实却是嬴政定下、徐福撮合的。

  在嬴政开来,不论是本身就在吸纳妖族血脉的匈奴,还是其背后几乎可以认为是东皇太一的东天极妙有元华上穹帝君,不但都没有基本的人道伦常,更是对巫族有着天然的仇视。

  而经过数万年的时光,秦人基本上都蕴含着巫族血脉。若是匈奴入主中原,秦人乃至整个人族都极有可能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嬴政为人族谋划,最后却是伤及陈胜吴广,自然不是本意。然逐鹿天下向来不简单,而当一个王朝欲要主动舍去人间主宰地位时,人间各势力的逐鹿天下自然是更加复杂,如此状况也是正常。

  其实陈胜吴广两个在六国联盟之中只算的上中上层次的弟子门人,自己就应当知晓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全力支持,张楚政权在诸天势力的争夺漩涡之中也不过是小鱼小虾,只是两人为贪婪欲念所引终究是拒绝了六国联盟令其尸解转世得以来世入道的劝说式命令,最后身死道销也是常理。

  相比于陈胜吴广这两个棋子,作为六国联盟都精心培育的天骄,项羽的命运则是大不相同。

  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其与叔父项梁将会稽太守殷通杀死,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便将整个会稽郡内早已慕其英雄气概的豪强官吏收服,部署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直接做了实质的会稽太守。而随后在六国联盟近乎无限制的资源供给之下,项羽更是当即就发动吴中起兵之事,携着自己精心打造的江东子弟八千人以巡行占领了下属各县。

  当陈胜吴广被杀之后,项羽又有六国联盟精心培养的大罗境修士、纵横家宗师范增来投献计。言及名正言顺之重,请项羽寻楚王室血脉供为王上。

  于是项羽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自号武信君,抢先诸方势力拥有了故国原朝的残留气运和人心愿力支持并合以自身帝王气,在气运方面彻底远超同侪拥有了上佳的证就皇帝位的基础。

  而此时的六国联盟通过望气、相面、占卜之术其实都彻底认定项羽便是未来的人间之主,能够证就皇帝位的人,于是为了来日王朝中的教化功德,开始在项羽麾下安插弟子、谋划布局。

  时人最为推崇包括血海修罗教培育的太乙境圆满武道修士龙且、人教太乙境圆满仙道修士英布和虞子期、阐教太乙境修士季布及西方教太乙境武道修士钟离昧在内的大将纷纷投入项羽帐下,使得项羽的大楚政权成为了起义军中最强势力。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