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日本人的野望

  3月的东京,温暖宜人,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在富士山皑皑白雪的影呈下,美丽的樱花似乎开得更加娇艳,就像情窦初开,含苞待放的日本少女,让人春潮思涌、欲罢不能。

  在这如此美景下,仍然过着节衣缩食的日本人,没有几人有闲情逸致来欣赏樱花。匆匆忙碌的日本人,匆匆而过的日本人,他们大都在贫困线上挣扎。在整个东京的街头,在东京郊外的山野乡间,你几乎都能看到这样的镜头

  这几年日本社会混乱不堪,民众抗议、示威活动,比比皆是,频繁出现。自从1912年大正天皇继位开始,日本不仅在国际舞台上越困难,而国内的政界更是混乱不堪,日本内阁走马灯的换帅,变戏法似地倒台,令人大跌眼镜。海陆军不顾财政困难,拼命扩大军备,从而加剧了百姓的负担,在军国主义思维的膨胀下,极力反对扩军的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由此倒台。取而代之的桂太郎内阁,基本上是一个军阀内阁。他们以大正天皇为后盾,经常挥舞镇压的大棒,采用无情残暴的手段维持其统治。结果在青岛战事失利、损失惨重,紧接着朝鲜半岛又爆大规模暴乱的情况下,东京街头群情激奋,他们包围议会,焚烧报馆,其混乱波及到整个关西地区,该内阁只好集体滚蛋。

  从新组阁的山本权兵卫,也好不哪去。此人是海军出身,有一定的名望。他组阁期间,似乎有了一定起色。山本权兵卫相的屁股还没有做热,结果又生了海军贪渎丑闻。生活在底层的日本民众,辛辛苦苦把挣来的钱捐给政府用来展海军,哪能容得这种龌龊的事情。愤怒的百姓,开始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最后演变成了街头暴动。组阁一年多的山本权兵卫内阁,只好灰溜溜的下台。接着是大隅重信担任相……。短短几年日本不断地变化内阁,可见日本的政局是多么的动荡。

  现在在台上的是由寺内正毅相领衔的日本内阁,坦率的说也是焦头烂额。寺内正毅相自从上任以来,面对日本的重重危机、内外交困。及时调整了很多重大战略。尤其是对华政策的调整。使他们对中国有了重新的认识。民国开始才短短几年,这个身旁老大的疾病缠身的国家,一夜之间似乎康复了,在不经意间变得强大了。

  这是日本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然而最令日本人郁闷的是,那个突然冒出来的政治新星——卢一鸣。这个在东北黑土地崛起的大财主,在日本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迅速执掌了中国的大权。此人在东北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奇迹。这还不算,此人在暗中建设了庞大的兵器工业,规模宏大的钢铁企业。随着日本人对卢一鸣的深入研究,日本人简直是目瞪口呆,此人的经济实力,居然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民国政府自孙中山、卢一鸣上任以来,内修整体。外结联盟,居然做的有声有色。在把国内迅速的整合同时,中国在对外事务上,又是喜事连连、捷报频传。中国利用这次大战的契机,游刃于各列强之间,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段。因此日本人在心理上简直无法接受。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青岛战事的失利以及朝鲜半岛爆的大规模的暴乱,都有中国人的影子,确切的讲有卢一鸣的影子。对于中国出现了一个如此了得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栖人物,整个日本政界变得哑口无言,他们无法接受这种无情的事实。

  卢一鸣上任仅三年时间,中国的军备展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组建了100个常规师包括边防部队共150万人的部队。关键是这些部队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日本人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日本人心里非常清楚,以现在日本的国力如果和中国在陆地上作战,已经不可能一战而胜之。基于这一点,日本无奈的改变对华政策是明智的。

  寺内正毅这一届内阁,已经明显感到在国际事务中,彷佛有一种无形的黑手在掣肘他们,他们在逐渐的失去话语权,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而国内的动荡不安更让他们揪心。因此寺内正毅相不得不改变打法,对外施行一种积极的态度,无非是树立日本人的正面形象。对内采用安抚的手段,提出了大力展经济的口号。他请德高望重的西园寺公望担当内务大臣。短短两年时间,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了重大起色。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日本人低下高贵的头颅,开始老老实实的鉴戒东北经济展模式,在不到一年时间便收到了奇效。尝到甜头的日本人,立即在朝鲜半岛大力推广,毕竟日本人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寺内正毅,是山口县人,长洲藩士出身。他曾留学法国,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长,后来升为教育总监。在大正皇帝前几届内阁中均担当要职。寺内正毅没有就任相前是陆军元帅,由军人出身担任相,是近几届日本内阁的范例。

  俄国突然爆十月革命,无疑再一次刺激了日本人的神经,无时无刻都在幻想扩张的日本人又一次现了难逢的机会。此刻在内阁府寺内正毅相正召集各路大臣商议。寺内正毅说道:“俄国爆革命,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欧美各国正忙着大战无暇顾及。为了大日本帝国的利益,现在我们探讨一下如何有效的出兵西伯利亚,占领俄远东地区。武宫正雄机关长,你来介绍一下俄远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

  调回国内已经就任情报总部机关长的武宫正雄,立马站起来恭敬地鞠了一躬道:“相阁下,各位大臣阁下,俄远东兵力部署情况是这样……。因此卑职认为,眼下攻占海参崴军港,图谋远东俄境,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占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以及堪察加半岛却是易如反掌,而且付出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陆军大臣桂太郎问道:“中队有什么反应吗?”武宫正雄道:“据我们掌握的确切情报,去年冬季绥芬河边境一线似乎有军队调动的情况,大概是中队增加了边防守军的人数。东北各地的驻军没有调动的迹象。”由于东北军区是秘密扩编部队,采用偷梁换柱的形式,原有的驻军在表面上看丝毫没有变动,很好的蒙蔽了日本人的视线。

  元老派人物山县有朋说道:“出兵远东俄境,我们必须在道义上站住脚。加藤高明阁下,与美国人的谈判如何?”外相加藤高明站起身来微微弓着腰道:“美国人已经答应,由阿拉斯加出兵,越过白令海峡,占领楚科奇半岛。”山县有朋道:“很好,有美国人的合作,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其他各国也不好说什么?”

  这时颇有眼光的西园寺公望说道:“我们大日本帝国再也输不起了,这次军事行动,一定要甚小甚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占领,这一点尤为重要。”众人纷纷点头,即使打一场局部战争,眼下的日本也是举步维艰。

  意见达成了统一,相寺内正毅最后拍板道:“我们第一步的军事行动是,先占领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然后视情况再对远东俄境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加藤友三郎阁下,谈谈你们海军的部署。”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道:“海军部以经初步拟定了一份作战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由第1舰队出动60艘战舰对乌苏里弯进行封锁,防备海参崴俄太平洋舰队出动。2,由第2舰队出动20艘战舰,掩护登陆部队分别对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实施占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海军的部署非常到位,寺内正毅相满意道:“海军的计划无可挑剔,哪嘛陆军的准备如何?”说完把眼光转向陆军大臣桂太郎。桂太郎道:“这次出兵西伯利亚军事行动,陆军部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1,在本土准备了3个师团,配合海军分别对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实施占领。2,在朝鲜半岛准备了4个师团,随时参与对俄远东陆地的进攻。整个军事行动有7万人马。”

  寺内正毅认为已经没有问题刚要话,只见一名陆军官匆忙进来禀告,北海道边境守备队传来消息,说宗谷海峡俄方库页岛一侧,被俄海军封锁,库页岛南部日军占领区情况不明,估计凶多吉少。目前库页岛和北海道的联系已经完全切断。奇怪的是众大臣听到如此噩讯,没有一个人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并且脸上纷纷露出笑容。寺内正毅趁机说道:“这应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我们真正有了出兵的借口,此乃神佑日本。好了,各位大臣行动吧。”

  日本第1舰队接到命令,60艘战舰从九州岛东南部的佐世保军港、长崎军港拔锚启程,经过朝鲜海峡、日本海,前往乌苏里弯海域,封锁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其实在各个时候,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不存在了,日本人那里知晓。

  实行登陆作战任务的第2舰队分成两个部分。第1部分从位于东京湾的横须贺军港出,10艘作战舰艇,大型运输船载有一个师团,沿着日本本州的西侧海岸线,一路向北直奔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

  第2部分从位于日本本州中西部的若峡湾舞鹤军港,经日本海直插库页岛。这一路由第2舰队司令官山本定一海军中将率领,其帐下有旗舰山城号大型巡洋舰挂帅,该舰排水量1万余吨,305毫米的大炮数十门,再加上其他大小舰炮,形成了十分恐怖的火力。另外还有两艘中型战列舰以及驱逐舰等大小10艘战舰组成。由于考虑到库页岛俄军已经有所准备,这一路登陆部队有两个师团。

  在北京国防部卢一鸣、段祺瑞、伟峰等接到海参崴的报告:日本海军封锁了乌苏里弯。段祺瑞吃惊说道:“日本人终于采取行动了,卢总理你的猜测一点没有错。”卢一鸣说道:“不知道这次日本人到底采取多大的军事行动,因此我想,库页岛对日占领军的清除,日本人肯定知道了,哪嘛他们先采取的军事行动,一定是出兵占领库页岛,立即通知佳木斯司令部,密切注意库页岛南部的动向。”此时此刻卢一鸣绝没有想到,日本人出动了另一路人马,去抢占千岛群岛和勘察加半岛。

  伟峰烦躁的道:“***我们对日本本土的军事调动情况一无所知。看样子以后得加强日本本土情报力量。另外日本在朝鲜集结地4个师团,一直没有动静,不知什么原因。”卢一鸣想了想道:“这一点很好理解,日本人在釜山港集结的4个师团,是准备投入海参崴军港作战的。看样子日本人是在完成库页岛作战任务后,视情形的展准备的下一手。日本人学狡猾了,他想用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利益。”

  段祺瑞有些担心的道:“不知道库页岛的守军,能不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卢一鸣笑着说道:“段部长,你放心。日本人想蹬上库页岛,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敢说现在的日本承受不起。”望着卢一鸣自信满满的样子,段祺瑞似乎心安不少。

  4月中旬,第2舰队司令官山本定一海军中将,率领舰队掩护下的两个日军师团,到达北海道南岸的雅内港,准备展开对库页岛的攻击。<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