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曹越的心思

  这一仗胜的如此轻松,让所有人都意外,包括曹越。○

  原本曹越以为,双方之间的大战,会绵延很长时间,李岩也会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以多种方式出击。为此他做了非常多的布置,列阵也比上次应战建奴时候复杂,还在主阵列的左右两侧设置了伏兵,配备了火炮及大量“地雷”,准备在流寇试图从两侧包括偷袭主阵列的时候,狠狠打击他们一下。

  当然,曹越是不希望大量杀伤流寇,毕竟这些都是中国人,是汉人,内战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但如果流寇真的拼死一搏,那他也只能痛下杀手。打仗是不能怀着妇人之仁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如果心太软,那失败的就是自己这一方。

  幸好李岩没有倾全力而战,在遭遇损失后,马上就收手退兵,并没打算痛下杀手的曹越,也就此罢休,并给李岩送出一封他事先写好的信,给出三种选择让李岩自己决定。

  曹越自认为,他这样做,已经仁义尽至,如果李岩还不领情,那他只能不客气了。农民义军虽然也是汉人,中国人,但李岩如果还逗留在大同城下,想攻打大同城,那他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曹越觉得,他这样做,已经非常妇人之仁了,但他并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一战,曹越并没让康斯丁所领的那两百名雇佣军出战,同胞之间的战争,他不愿意动用外族力量。用洋鬼子手中的枪,来射杀中国人,曹越还是有心理负担的。

  李岩的人马退下后,曹越也令自己麾下的人马退后,但并不退回大同城,而是依托大同城而守,全部人马扎营在城外,并构筑了工事。

  晚上,曹越也没再令特种集训队的成员去袭营,但为了防止李岩所部的袭营,他还是做足了防备。

  还好,这一个晚上在平安中度过,并没发生什么事。

  临近黎明的时候,曹越接到探马的报告,说李岩部已经拔营起寨,往西南方向而去。

  曹越闻听后,并没放松警惕,而是严令手下,依然保持最高戒备状态,并令特种集训队的所有成员,还有其他侦探人员,严密监视李岩部的动静。

  很快,曹越就确定,李岩所部是撤离大同,往河南方向撤退。

  确定了李岩所部是打算撤离大同,曹越也没令自己的部下追击,任李岩的近八万人马离开。

  此举让手下的那些将领挺是不解。

  曹越也对此做了解释:“我们大同军刚刚建立,本将不想让他们大部折损在与流寇的作战中,本将征招他们,是想让他们去杀建奴,所以,流寇自认不敌退却后,本将就让他们离开,不难为他们了。如果两军死命拼杀后才分出胜负,你们说,我大同军,最终还会剩下多少?”

  众将听了后,也顿然明白,曹越这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才不愿意和流寇拼死力战。他们认真想了想后,也理解了曹越的心思。其实他们也不想自己麾下的人马遭到惨重的损失,即使损失后能取得胜利。如今大同军中这些军士,都是素质不错之人,他们才刚刚训练成军,战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再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再经历一些实战,大同军的整体实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当然很多人是认为,曹越此举是想将领左良玉、刘泽清一样,当一方军阀,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各方势力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能不结仇就和气相处,因此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并且不愿意与流寇撕破脸皮,决一死战。

  还真不要说,许多人的想法并没有错,曹越确实有建立自己势力范围,成为一个任何人都不愿意得罪之人的想法,这也是他不愿意与李岩的军队决一死战的重要原因,毕竟他还想将李岩争取过来。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点谁都明白的,能以平和的方式结束战争,曹越自然乐于接受。

  在确定李岩部已经撤离大同后,曹越这才令各部人马各自归营,他自己也率主力撤回大同城。

  刘宗敏的人马还在往大同而来的路上,但曹越已经能确定,在接到李岩的通传后,刘宗敏的人马不可能还会继续北上,即使不回撤河南,也会止住前进的步伐。至于刘宗敏部接下来会往哪里去,曹越并不是很关心。他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利用从代王朱传齐那里敲诈出来的几十万两银子,还有粮食,好好犒赏一下自己的将士,并借此战遭受损失之名,继续募军扩兵。

  人的心思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曹越刚刚抵达大同的时候,满心就是想击败建奴,消灭流寇,平定天下,还天下百姓以安宁,但现在他已经不这么想了。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想依靠崇祯皇帝及如今明堂上的那些大明朝臣们改变天下大势,重新恢复大明盛世是完全不现实,一切要推倒重来才行。

  曹越觉得,或许只有他这个穿越人主宰天下,一切才有可能实现。手中掌握了五万余人马后,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他自嘲这是恶从胆边生。心绪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曹越已经不可避免地为此努力了。接下来,他要努力壮大自己势力的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最终能主宰天下大势。

  李晨和红娘子夫妇,就是曹越最想争取的一支力量。

  率军凯旋归城后,曹越和他麾下的将士,得到了以魏大本、张安为首的大同官民的热烈欢迎。来势汹汹的流寇被打跑了,大明官军取得了大胜,大同城避免了战火的涂炭,谁会不高兴?

  连被曹越痛宰了一刀的代王朱传齐,也亲自到城门口迎接曹越,极尽赞美之辞,不但忘记了被曹越敲诈去的那笔财富,还很“慷慨”地再拿出三千两银子,用以犒赏立下战功的将领。

  而曹越在率军回城前,已经严令麾下将领,一定要将此战的胜利渲染的非常来之不易,我部人马是经过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取得胜利,流寇损失惨重之后,才不得不败退。

  反正战场还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中,战时平民百姓没机会看到真实情况,战后也没机会到那儿去看看。吹嘘军功的事大部分将领都在做,他这样做,也并没什么出格。

  于是,一个辉煌的大捷,就在魏大本、张安、曹越及代王朱传齐等人的合奏下,被送往北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