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中央突破
第三十二章中央突破
长达二十四小时的火力准备即有足够强大的震撼力,也给了东北军足够多的准备时间。
帕特里奇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知道,即便不给东北军做准备的时间,美日联军在起进攻之后也会遭到顽强抵抗。不管怎么说,东北军在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且东北军早就严阵以待,绝没有半点松懈。
对美日联军来说,持久而且强大的火力准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地面部队起进攻之前,把东北军的炮兵赶出战场。要知道,在这二十四小时的火力准备中,至少有一半的力量用在了炮火压制上。再说了,东北军的炮兵绝不可能袖手旁观,只要参与战斗,就要与拥有优势力量的美日联军正面决战。
当然,第一天的战斗,并没有帕特里奇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面对美日联军的凶猛火力,不但东北军的炮兵积极应战,就连中国空军也全面出动,与美日联军争夺制空权。
在十六日天亮之前,中国空军就出动了近三百架次的战斗机,与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展开了殊死较量。
当天上午,争夺制空权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在短短四个小时内,中国空军再次出动了将近四百架次的战斗机,在整个战场上空与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交战十多次。十点左右,双方爆了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中国空军投入了一百多架战斗机,美日联军则出动了近两百架战斗机,双方从承德一直打到渤海湾,最终以各自损失数十架战斗机收场。
到了下午,中国空军仍然没有松懈,仍然出动了近三百架次的战斗机。
面对中国空军的顽强挑战,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也不敢有丝毫松懈,不得不一再增强制空力量,加大制空战斗机的出动架次。比如部署在沈阳的一个F-22a中队,就在十六日当天出动了四次,金蓝两队飞行员轮番上阵,做到人歇机不歇。日本空军的第一个F-22J中队也在当天出动了三个架次。
在下午的战斗中,美日联军初步掌握优势,取得了二十四比五十八的战绩。
到了晚上,中国空军的出动强度才有所降低,仅起飞了一百余架次的战斗机,而且大部分都是性能较为落后的J-1o与J-11,之前在空战中充当主力的J-2o仅仅出动了二十多个架次,没有挥多大作用。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日联军才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权。
只不过,经过一天的惨烈战斗,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也大伤元气。
按照美军公布的战报,在十六日的空战中,美日联军总共击落了一百六十七架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但是自身也损失了九十四架战斗机,其中美军损失了六十六架,日军损失了二十八架。
虽然从交换比上来看,美日联军仍然占有优势,但是与以往的空战相比,这根本算不上优势。要知道,在此之前,即便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美日联军在空战中的交换比也达到了一比四,而在之前的两年多里,美军在空战中的交换比更是达到了一比十二。这次不到一比二的空战交换比,确实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更重要的是,激烈的空战,严重削弱了美日联军的对地支援力量。
除了不得不让更多的战斗机执行制空作战任务之外,比如在十六日上午,美日联军的很多F-35战斗机就放弃了对地攻击任务,挂上对空导弹,跟随F-22战斗机执行制空任务。即便到了当天晚上,美军也抽调了一百多架F-35战斗机增强制空作战力量,使得美日联军没有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对地打击任务。
频繁的空战,也对美日联军的指挥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不得不优先照顾制空战斗机的时候,美日联军的预警机、电子战机与联合指挥机不得不把重点放在空中,无法全力照顾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空军先进战斗机的威胁下,美日联军不得不将预警机的巡逻空域后撤数百公里,从而更加严重的影响到了对地打击行动。
正是因为空中打击不力,美日联军才不得不将火力准备时间延长到二十四小时。
当然,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也预料到了这一情况。毕竟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中国空军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给美台联军制造了不少麻烦。随着双方把重心转移到北方,中国空军必然会集中更多的先进战斗机,也就具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与之相比,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可以说,中国空军将是美日联军面对的第一道坎。
这一点,早在一年前,帕特里奇就预料到了,因此他才会在赤山会战中,以攻占北京为最高目的。
事实上,因为中国空军的巨大威胁,所以帕特里奇不得不在作战行动上有所顾虑。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空军的存在,对美日联军的地面进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七日凌晨,火力准备完成之后,美日联军起了地面进攻,战斗先在遵化打响。
这一点,完全在罗耀武的预料之中。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遵化在北京与天津的东边,也是东北军的防线结合部。守卫遵化的是东北军中战斗力较弱的第四十集团军,在南面驻扎了战斗力极强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北面则是第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则部署在三河,而第二十六集团军则放在廊坊,充当战役预备队。从这一部署来看,遵化的防御最为薄弱,也最容易突破。
当然,美日联军攻遵化,绝不仅仅因为这里的防御最为薄弱。
要知道,东北军已经获得了相当于三个主力集团军的主战装备,而且优先增强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其他几个集团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具备了较为强大的战术与战役反击能力。即便美日联军能在遵化有所收获,如果不能尽快扩大突破口,必然会遭到东北军反击,结果很难设想。
从进攻来看,美日联军攻遵化,主要还是为了后面的进攻行动。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能在遵化取得突破,美日联军就能掌握主动权,根据战场形势确定主要进攻方向。
当然,这一切都得在打开局面之后谈起。
为此,帕特里奇一口气在遵化投入了两个美军主力师与四个日军主力师团,还在后面准备了一个美军主力师与两个日军主力师团,用两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与四个日军二线师团守卫后勤补给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日联军在打下遵化之前不会有新的行动。
只不过,在攻打遵化的时候,美日联军也在唐山与承德部署了大批主力部队,做好了扩大进攻的准备。
当时,部署在承德的有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放在唐山的也是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从这一兵力部署来看,很难判断出美日联军的主攻方向。只能确定,遵化肯定不是主攻方向。原因很简单,如果美日联军将遵化当成主攻方向,就得在打下遵化之后进军天津的蓟县,一头撞上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在突破了第四十集团军的防线之后,美日联军的进攻力度肯定会降低,难以在第十六集团军那里占到便宜。只要进攻停顿下来,美日联军就将遭到东北军的围攻。事实上,即便能够突破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美日联军也会遭到东北军的围攻。
由此可见,这种中央插入的战术,让美日联军很难迅展开,也就无法成为主攻方向。
那么,帕特里奇打算从哪个方向上起全面进攻呢?
南面,还是北面?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日联军将强攻北京,承德是主攻方向。原因很简单,冬季已经到来,气温逐日降低,很快就将大雪封山。如果美日联军不能赶在十二月初之前从承德出,就得等到春季到来之后,才能在北面起进攻。拖上几个月,对美日联军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灾难。为此,美日联军将先在承德方向上起进攻,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再从唐山攻打天津,拉长东北军的战线。
别说普通参谋,就连刘诚志都持这一观点。
问题是,罗耀武与陈必时却持相反的观点,即美日联军将先在南面起进攻,以强攻天津为主,在占领天津之后再北上攻打北京。对于大雪封山的问题,罗耀武的理解是,如果美日联军没有合适在冬季的战法与战术,就会在适当的时候把主力放到南面,即便在承德方向上起进攻,规模也不会很大,最多起到牵制作用。如果美日联军有合适的战法战术,就会在南面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从两个方向上围攻北京。
对于自己的观点,罗耀武提出了一个非常主要的理由。
趁着天气还不是十分寒冷,美日联军必须在一个有利的战场上大量歼灭东北军的有生力量,至少得打掉东北军的战役反击力量,为接下来围攻北京奠定基础,而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都部署在天津,而且天津滨海地区的地势极为平坦,适合大兵团会战,因此美日联军必然在这里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事实果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