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千钧一发
台军先头部队快要离开监视区域的时候,轰炸开始了。
叶振邦只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滚雷声,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天崩地裂般的爆炸扑面而来。瞬间将黑夜照得跟白昼似的火光强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叶振邦唯一能做的就是蜷缩在地上、体会那毁灭力量产生的狂暴冲击,像滔天巨浪前的蝼蚁、等待末日审判到来的那一刻。
末日审判并未到来,毁灭冲击还在继续。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爆炸很有规律,就像除夕夜燃放的万响鞭炮,不时用几个雄浑有力的冲击提醒周围的听众,这不是在闹着玩!
对叶振邦来说,身临其境也不是在闹着玩。
在能让人狂的爆炸声中、在能把五脏六腑抖出来的震动中、在能让心脏停止跳动的恐惧中,每一秒钟都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不知道过了多少“辈子”,叶振邦才清楚听到正在远去的爆炸声。
在地上多趴了一会,确定爆炸声正在远去,叶振邦才撑起身子,从观察孔向几百米外的公路看去。
车队不见了,徒步行军的台军也不见了。
宽畅的公路上,除了燃烧着的车辆残骸之外,只有支离破碎的台军尸体、以及密密麻麻的弹坑。
很显然,空军使用了最适合对付集群部队的集束炸弹!
虽然微光夜视仪里的世界只有影像明暗的灰度,连跳动的火苗都是绿色的,但是那些能让人联想到某些人体器官的轮廓仍然让叶振邦头皮麻。
远去的爆炸声渐渐消散。
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突然响起的爆炸声把叶振邦吓了一跳,不远处的公路上,开始动了几下的物体被炸到半空中。
稳住呼吸,叶振邦才看清楚,那不是物体,而是穿着军靴的半截小腿!
叶振邦没见过屠宰场,但是能想出屠宰场的样子。
一股夹杂着硝烟气息的血腥空气从观察孔涌了进来,叶振邦尽力不去想外面血淋淋的场景、尽量把胃部翻江倒海的感觉抛到脑后,可是想到“屠宰场”这三个字,所有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十秒钟不到,叶振邦把花了十分钟才吃下去的晚饭全都吐了出来,还赔上一滩胃酸。
好不容易压住要把五脏六腑全都吐出来的冲动,叶振邦翻身躺下,直勾勾的看着头顶上斜倒下的预制板。
在狂暴的战争机器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短短几分钟而已,几个营的上千名台军官兵来不及逃跑、来不及挣扎、甚至来不及做临终忏悔,就在硝烟与烈火之中灰飞烟灭。
此时,叶振邦明白了“炮灰”的真实含义。
他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
如果活着是被运气主宰的不确定因素,那么活着的意义就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刻。
忘掉虚无缥缈的理想,珍惜身边的每件事物。
叶振邦长出口气,擦掉了嘴角的胃液。
“……地头蛇……大红鹰呼叫地头蛇,听到请回答……大红鹰呼叫地头蛇……”
听到呼叫声,叶振邦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呆在大后方的火力协调员肯定经常看六频道的节目,是某个剧场的忠实观众。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哪怕是几十年前的老电影,也比前几个频道的节目更受欢迎。
叶振邦苦笑了一下,拿起电台的麦克风。“这里是地头蛇,有话请讲。”
因为不是专业侦察兵,也不是火力引导员,所以叶振邦不太清楚标准用语。
“地头蛇,确认轰炸结果。”
叶振邦抬头朝外面的公路看了一眼,才想起这不是标准动作。架好备用的摄像机,叶振邦举起麦克风,对准外面的公路,摁下了通话开关。
有了摄像机与麦克风,叶振邦不用殚精竭虑的寻找能够准确描述外面场景的词汇。
估摸着差不多了,叶振邦把手缩了回来,等着火力协调员开口。
“……地头蛇,明白……”
大概从没如此直接的见到战争场景,火力协调员的声音有点沙哑,还微微颤抖,显得非常不安。
叶振邦并不认为火力协调员是胆小鬼,因为他自己的反应更加强烈。
“……明白……地头蛇,这里是大红鹰,收到请回答……”
“这里是地头蛇。”叶振邦没多罗嗦。
“情况确认,第二轮轰炸马上到达,立即撤退。重复,第二轮轰炸马上到达……”
不等火力协调员说完,叶振邦丢下了麦克风,收好摄像机,提着步枪从那栋借来藏身的半塌房屋里冲了出来。
叶振邦没有把陶安康的叮嘱抛到脑后。
第一轮轰炸主要使用对付轻型装甲车辆与暴露人员的多用途集束炸弹,以及少量对付主战坦克的重磅炸弹。
轰炸结果很明显,摧毁了台军大部分坦克战车与运输车辆,却没达到绝杀程度。
战场上肯定有不少躲过了轰炸、幸存下来的台军官兵,这些台军官兵肯定会涌入台中港,成为空降兵攻占台中港的阻碍。保险起见,空军肯定会抓紧时间动第二轮轰炸。因为不知道外围台军会不会分批撤回港区,所以空军出动了好几支轰炸机群,在西边的海峡上空待命。
对付零星分布在较大范围内的人员,最理想的武器就是温压弹!
去年的实弹演习中,叶振邦亲眼见识过FBc-1“飞豹”式战斗轰炸机投下的五百公斤级温压弹的威力。即便在完全平坦的靶场上,五百公斤重的温压弹也很在方圆一百五十米的范围内产生能够融化钢铁的高温。在这个范围内被炸死还算幸运,二次爆炸形成的高压能将距离爆点五百米范围内的空气全部吹走,以持续燃烧的方式耗尽这一范围内的氧气。正常人缺氧三分钟后就将窒息,五分钟后就将脑死亡。
这也正是陶安康提醒叶振邦呆在五百米外的原因。
“轰炸马上到达”的意思就是轰炸机已经投下炸弹!
重达五百公斤的温压弹只能是炸弹,不可能做成导弹,因为空军大部分导弹战斗部都没有五百公斤,而且用昂贵的导弹对付零星分布的军事人员,也明显背离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炸弹的话,意味着射程近,投下后很快就会落地爆炸。
准确的说,温压弹不会落到地面上爆炸,会在五十到一百五十米的高度上引爆,将储存在密封弹体内的二元燃烧剂散布到空中,让燃烧剂充分混合,再进行二次引爆,从而将温压弹的威力完全挥出来。
两次引爆的间隔时间由环境决定,在几百毫秒到几秒之间。
叶振邦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也就不知道能不能跑出温压弹的杀伤范围。
冲出隐蔽点,叶振邦才悲观的现,周围根本没有池塘、河流与渠道,甚至连一个面积大点的水坑都没有。
就算陶安康教的“保命**”管用,也得找到一处能够把人淹没的池塘。
听到空中传来的惊雷声,叶振邦抬头看了一眼,把目光转向了停在前面房屋旁边的那辆罐车。
是油罐车,还是洒水车?
低沉的爆炸声从天顶方向传来,没有出现明亮的爆炸闪光。
温压弹的一次爆炸高度在一百米以上,杀伤范围没有五百米都有四百米。把一次引爆高度设得高一点,还能避免燃烧剂在混合时被地面的明火引燃,从而使温压弹的杀伤效果受到影响。
叶振邦没有回头张望,因为他知道,空军根本不会在乎一个空降兵中士的死活!
温压弹没有落到公路正上方,偏了上百米,而且正好偏向叶振邦这边。
这表明轰炸机投下的是没有制导装置的温压弹,而且在数千米的中高空投弹。
不为温压弹安装制导装置还能理解,面杀伤武器没有必要安装昂贵的制导装置。
可是在由地面人员引导轰炸的情况下,在中高空投掷非制导的大范围杀伤弹药,绝对是非常不负责的做法。
哪怕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飞行员。
飞行员的性命就比空降兵值钱吗?
如果有闲暇,或者已经认命的话,叶振邦会考虑这个问题,甚至会想到詹伯雄少校手下那名为了营救两名飞行员而被子弹打断脖子,就算活下来,下半辈子也得靠别人照顾的特种兵。
可惜的是,叶振邦没有闲暇,也不打算认命。
较高的引爆高度,为空降兵中士留下了挣扎的机会。
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也没有时间让他思考,所以叶振邦管不了那辆罐车里装的是油还是水,以平常根本达不到的度冲了过去,飞身跃上罐车,在二次爆炸生的瞬间拉开了车罐顶部的盖子。
夜空被烈焰照亮的瞬间,叶振邦深吸了口气。
虽然嗅到了空气中的汽油味,但是在大脑做出反应之前,叶振邦已经跳起,钻进了车罐。
“砰”的一声,爆炸产生的气浪将铸铁制成的盖子严严实实的压在了车罐上。
绝对的黑暗取代了刺眼的亮光,叶振邦只感到一阵透彻心肺的寒冷。
是水,还是油?
还没反应过来,叶振邦的脑袋就撞到了车罐上,随即现车罐正在滚动。
情急之下,他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赶紧将四肢用力顶在车罐。
很快,叶振邦明白了两件事,一是车罐非常结实,二是里面装的是水,而且是满满一罐的清水。
车罐停下来的时候,窒息的感觉也冒了起来。
叶振邦拼命向上浮的时候才现,车罐里仅有的一点空气在一排只能让一条胳膊通过的铁栅栏后面,刚刚救了他一命的清水浇灭了生存的希望!
几百米外,几名空降兵正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晚上最为绚丽的烟花!
****
新书期间,求票求收藏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