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罢刀兵徐和授首,设酒宴管亥迫降
却说黄巾军中,人心惶惶,士卒多有趁夜下山投降者,徐和杀之不尽,众将怨声载道。
这一日,何仪请司马俱至营中饮酒,酒至半酣,何仪长叹道:
“唉!当日在济南,吾等就不敌这萧睿,二十余万大军,一朝尽丧。
本想投靠徐帅,能过几天安稳日子。谁料这萧睿竟这般快就追来。如今可如何是好?”
司马俱闻言唉声叹气,只是喝酒。
何曼道:“这萧睿会妖法,能驱使鬼神,司马大哥可是亲眼所见,反正我是不敢和他打了。”
司马俱想起那提头鬼兵,猛地打了个哆嗦,颤声道:
“那日可是吓死我了!”
何仪叹道:“如今士卒趁夜奔逃者不计其数,再过几日不用官军攻山,自己就跑光了。
恐怕我等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被杀了。司马大哥,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司马俱低声道:“某曾私下问过大帅,不如降了,却被一顿臭骂。”
何仪恨恨的道:“他为首领,不用战阵冲锋,即便最后被官军打破山寨,还有投降机会。
我等恐怕就要死于阵前了,那日吾三人就险些死于那典韦、华雄之手。如今不如……”
司马俱想起那日险被典韦所杀,问道:“不如怎样?”
何仪眼冒凶光道:“不如联络交好诸将,带兵前往劝谏大帅,若其肯降,皆大欢喜;若其不肯……”
说完,何仪比划了一个下切的手势。司马俱举着酒碗,沉吟未定,半晌道:
“既然要降,何必再问。这几日徐和斩杀士卒,不得人心,诸将皆有怨言,干脆杀之,也好有进身之功。”
“好家伙,这货真他么狠啊!”
何仪心里一惊,面上却未露声色,连声赞同,三人商议许久。
这日,徐和正在大帐午睡,就听帐外喧闹。刚坐起身,司马俱率领何仪、何曼并五六个偏将各执兵刃,闯进帐来。
徐和怒道:“汝等何事?因何不报自入?”
司马俱大喝道:“汝残暴不仁,擅杀自家士卒,不得人心,吾等已降官军,今日特来杀汝!”
说罢,一叉扎去,徐和不及防备,正中前胸,吐血而亡。又有人割下首级,遍传诸营,只道徐和已死,下山投降。
却说萧睿早得了何仪消息,今日举事,率兵在山下等候,不多时果见寨门大开,一众黄巾将领下得山来,跪地请降。
萧睿领众人上前,先扶起何氏兄弟,大笑道:
“辛苦二位将军,此战二位当为首功!”
司马俱及其余将领,这才知道,人家早有内应了,若想攻山,怕是早打进来了,无不惊恐万分。
于是萧睿带领大军进山,安抚降卒,对诸多降将也是好言抚慰。
如此三日,诸多杂事,一一安排完毕,萧睿于山上大寨召诸将升帐,问道:
“如今青州黄巾,只余北海一带管亥,尚未归顺,尔等可有计策?”
司马俱想了想,出列道:
“军师,如今我等举寨而降,消息未曾泄露。不若以徐和名义,邀请管亥前来聚义,于席上擒之。”
萧睿思索一番道:“倒是可行,令何仪、何曼封锁消息;司马俱派人通知管亥,就言徐和欲攻占青州府,邀其来此合兵。
其余诸将,各回所部,管束士卒,不得走漏风声。”
诸将领命而去。过了数日,司马俱来报萧睿,管亥答应邀约,即日领兵前来。
又过十余日,军士来报,有十余万黄巾军,打着管字旗号,来到山下。
萧睿大喜,命司马俱、何仪、何曼下山相请。
且说管亥领军来至山下,扎下营寨,就见山上下来一彪人马,忙上前相见。
“哈哈哈哈……司马俱见过管帅,一向可好?”
“司马老兄客气了,咦?不想何氏兄弟也在此处。”
管亥刚和司马俱打了招呼,忽然看见其身后的何仪、何曼。
何仪笑道:“哈哈哈哈……徐帅相召,岂敢不来?”
管亥见此,更无疑虑,便带五百亲卫,随同上山。
山上酒宴早已备好,司马俱对一个壮硕将领道:
“汝且带上人马,多备好酒好肉,让山下的兄弟们好好歇歇。”
管亥忙道:“这怎使得,某军中尚有粮草。”
司马俱道:“哎?来了吾等地界,岂能委屈兄弟们再吃没味儿的军粮?”
于是拉着管亥进入大帐,众人落座,管亥问道:
“徐帅何在?怎不见出来?”
司马俱道:“嗨,别提了今日大帅闹肚子,此刻正在……不然定亲去迎接,管帅且先吃酒,大帅随后就到。”
管亥不疑有他,一时间觥筹交错,半晌仍不见徐和身影,刚要再问,就见一青衫文士,带一壮汉走进帐来。
那文士走到近前,笑道:
“刘皇叔麾下军师萧睿,见过管帅。”
管亥大惊,方待起身,却被那壮汉一把按住,竟然动弹不得。慌忙问道:
“这是何意?”
司马俱笑道:“徐和不智,对抗天兵,已被吾等杀了。
今请管帅来此,乃是为免刀兵,共投官军,不知意下如何?”
管亥瞠目结舌,又见席上众人皆手扶宝剑,那壮汉目露凶光,若自己稍有异动,恐怕要立即身首异处。只得长叹一声道:
“既被汝等诓骗至此,汝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何不降?”
说罢,将佩剑摘下,掷于地上,跪地请降。
萧睿大笑扶起,仍旧入席,席间司马俱等人将前些时日,战况相告,管亥惊惧不已,看萧睿如见鬼神,不敢有一丝异念。
次日,萧睿令人陪同管亥下山整兵,又尽起山中黄巾,择其中精锐从军,老弱者派人散于青州各郡县,令各地官府,妥善安置,给予其房屋土地,并遣人向刘备报捷,领兵回军。
自萧睿于青州府出兵,转战两地,历时百余日,剿灭黄巾,得降兵二十余万,男女人口四十万。
萧睿择其精锐十万,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于是青州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