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办学办报

  洪仁的新版《资政新篇》虽然可操作性更强,却没有遇上好的时机,一八五九年正月,由于内部发生叛变,天京江北重镇浦口失陷,几个月前李秀成、陈玉成拼死击破江北大营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正在皖中战场和湘军作战的李秀成再次接到回援天京的命令,在这样的情况下,洪仁的新政根本无法实施,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纲领,得到包括洋人在内的一些势力的好感。

  对于叶枫来说,他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能用的人不多,游学欧美的青年和华工中的优秀青年,都已经被他安排到必要的岗位上进行锻炼,成为新政的中流砥柱,但是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对不足,除了少部分的人,大多还不能独挡一面。

  在获得福建巡抚任命的时候,叶枫就已经从鸡笼发报给欧洲,告知陈东等人自己的情况,并希望冯桂芬、王韬等人回到国内帮助自己。

  和留学的少年不同,冯桂芬等人前往欧美主要是增长阅历,近距离观察欧美迥异于中国的社会运行,一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这些一直在思考的先行者来说,足以让他们看到很多东西,叶枫相信在接下去的实践中,他们一定可以帮助自己做到很多事情。

  叶枫在福建的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漳州、德化和霞浦的建设工地和新军营地,对于处理地方政务他并不擅长,他的那一套脱离这个时代很远,强制推行会带来很多问题。福建政务他基本交给徐润,这个同样不具备行政经历却头脑灵活,深悉官场习惯的商人之子。

  徐润地叔父徐荣村也留在福州。这位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出现在世博会上的中国商人,承担起组织管理福建内外商业贸易的人物,在几位洋人助手地帮助下,筹建福州关税局和商贸局。

  容闳将新式教育的计划在福建东部与台湾推行。他的计划是在福建每个县设置一所五年制的小学,在府城设立中学,分为商科和工科,培养专业人才。为了配合福建建设,在福州、漳州、德化和霞浦办起相应的短训速成班,以使旧式读书人,特别是读过书地商人子弟接受培养,从中提拔适合新政的人才。

  叶枫的新政涉及的方面并不多,他只是打算尽快在每个府设立一个巡回民事法庭,收拢民事纠纷。特别是商事纠纷的处理,对于基本社会秩序,只是通过兴办工业,从根本上予以破坏。

  商务印书馆和《华夏时报》的总部也被叶枫给搬到福州,这些人接触到更多的西方信息,或多或少都能帮着做一些事情,特别是在教育培养人才方面。他们就是一颗颗种子。

  “要徐先生、李先生你们过来,主要是想请各位为福建培养一些数学、物理方面的人才。”在叶枫的支持下,商务印书馆收购了好几家上海、香港的书馆,徐笀、李善兰、沈毓桂等原来墨海书局工作地学者,也被他请到福州。

  “我打算渀照西方模式,在福州筹建一座大学。引入数学、物理、化学、法学、经济这样的实学。希望各位助我,”叶枫道。

  徐笀、李善兰等人相互看了看。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他们成天与这方面的外文著作打交道,当然知道这些学科的作用,他们这样的学者在国内一直不受重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机会。

  “另外,福建还将建设研究所、各种新式工厂,也可为各位提供研究和实践所学的机会,”叶枫对这些人的特长也进行过了解,比如李善兰研究数学、物理较多,徐笀在化学方面涉猎较多,也有沈毓桂这样只是对西学略有了解地,除了译书、教学,都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好,很好啊,”李善兰捏着山羊胡须,这会儿才感觉地疼,激动地大笑道:“老夫不曾想还有实现平生书夙愿的机会,感谢叶大人呐!”

  “李先生哪里话,各位的才学是华夏之宝,叶某能做的,也只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平台,让各位尽情施展,若是有什么不便之处或者要求的,也可以向在下提出,”叶枫对李善兰等人拱了拱手道。

  “各位若是同意,以后便是福建大学第一批教授,希望各位能将现代科学地种子,播洒在这片土地上,叶某便是各位坚强地后盾。”

  在会面之前,叶枫已经让黄胜带着大家游览过鸡笼,对于没有出过洋的徐笀等人来说,许多只有书本上才能看到,甚至连书上也没有地新鲜事物的出现,让他们很惊奇,同时也知道叶枫这位福建最高军政长官的不同之处,以及强大实力。

  当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叶枫发明的时候,几乎惊为天人,待见到叶枫又是如此年轻,更是疑惑了半天,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在和叶枫交谈以后,他们已经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因为无论是数学、天文还是物理、化学,叶枫的了解显然不比他们少,而且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他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这些学者编写这种简单浅白,但能将理论说清楚的教科书。

  无论有多忙,叶枫每天都要做几件事,吃饭、睡觉、锻炼身体,以及撰写一些短小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结合了中西方思想,对中国现实的一些思考。

  “华夏时报我看了,办得不错,只是影响力始终小了些,我最近有些想法,可能要多做几份报纸或者刊物,”在安排好学者以后,叶枫和黄胜谈起办报纸的事情。

  黄胜闻言点了点头:“华夏时报主要是上海的外国人、洋行买办和商人购买,外地看报的人并不多,也卖不到哪里,地方官吏也不允许。”

  “嗯,我们办报纸不是为了盈利,更多是想通过报纸的传播开发明智,但这毕竟是个新事物,要想让人们接受还要一段时间,”叶枫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他面对的这个老大国家还处于很保守的阶段:“地方上既然有控制,那我们就换一种形式,改报纸为期刊,但是表面上就说是书籍,当作书籍流通好了。”

  “也只有如此了,”黄胜无奈地点了点头。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多办几份报刊,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刊印不同的内容,比如商报,就刊登商人感兴趣的商品信息、政策、各地的经济形势等,商人这个阶层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认字比例也较大,而且还经常流动,能够将这些信息带到更多地方,所以是我们要争取的对象,”叶枫沉吟着说道。

  西方近代化的动力就是工商业的发展,商人在中国的地位一直不高,虽说开始也不会轻易接受那一套民主自由的思想,但以信息为噱头,在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同时,让他们接触这些思想,潜移默化,也可以尽早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所谓的商报其实也可以叫做工商报,最后就定下名字叫工商时报,先做福建版的,介绍福建包括台湾的特产和贸易情况,并利用电报线连通欧美的优势,介绍国外商情,虽然很少人能将生意做到国外,却是了解世界情况的窗口。

  除了工商时报,叶枫还提出办一份文摘,定期从各种书籍和美国发过来的刊物中摘选合适的内容,编印成册,主要侧重于介绍国外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新技术、新行业的发展情况,按照叶枫的想法,针对的是国内的读书人,希望他们通过这份文摘,了解国外的情况,从保守的泥潭中走出来。

  除了三份定期发行的华夏时报、工商时报和九州文摘,叶枫还让黄胜组织商务印书馆大量印刷各种政治性著作和小册子,不计成本地贩卖到内地。

  正月,石达开发布《华夏复兴宣言》,华夏时报、工商时报和九州文摘都予以广泛报道,商务印书馆更是印刷一批小册子,由太平军派出的支队分发到不同地方,在华夏大地上掀起巨大的影响。

  按照叶枫提出的建议,石达开在经营福建根据地的同时,派出石镇吉等人率领小股精锐前往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宣传福建新政,其中石镇吉部五千余人分作多股潜入太平军发起地的广西,重新建立起广西根据地,粤东北的梅州、潮州也受到太平军的影响,在广东鸀营和团练主力还在广州和洋人纠缠的时候爆发多次起义,彻底沦为太平军的势力范围。

  与天京战略态势愈加恶劣形成鲜明的对比,福建石达开的情况要好得多,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清廷和曾国藩的注意,他们势必会调整福建战场的策略。<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