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遗址
这边奸商陈还在和胖子斗嘴,那边从屋里出来了一个白发老汉,估摸着是听见院子里的吵闹声出来查看,一脸的沧桑,一看就是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
老汉一看院子里突然多了几个陌生人,一时之间也是不明白怎么回事,想开口问问奸商陈是不是他朋友来了,又见奸商陈正和胖子吵得不可开交,只有我正站在院子中间,于是问道:
“后生,你找谁”
我连忙往前几步,一边把手里的东西往老者手里递,有些不知所措的问道:
“您是叔公吧?”
见我如此,老者一边礼节性的婉拒我递过去的东西,一边打量我,然后摇了摇头道:
“村子里的后生我基本上都认识,面生得紧啊!你是哪家的娃?”
随后又解释一句:
“哎,莫怪老头眼拙,果真是年纪大了,怕是老糊涂了”
我当然不会怪叔公,叔公来这里入赘已经五六十年,他认不出我们这些后辈也是正常。
我忙接着说道:
“叔公,我是子龙的孙儿”
子龙是我爷爷的名字,之所以报我爷爷的名字,是因为叔公走的时候我爸还小,怕没什么印象。
听到了爷爷的名字,叔公的表情明显变了,带着明显惊喜的口吻说道:
“啊,你是子龙的孙儿”。
说罢又再次仔细打量了一下我,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你是阿明的仔长福?”
我点了点头,叔公也不再推脱客气,接过我手里东西就把我迎进了屋里坐下。
一边又出去招呼胖子和奸商陈也进来。
随后叔公一边让叔婆婆准备些瓜果花生和茶水,一边和我交谈。
我这才知道叔公这些年其实很关注爷爷,对我们这一家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凡我们家族有办红白喜事都会参与,只是这十几年腿脚不利索了,无法出山,只能叫人顺路带礼,所以不认识我们这些后辈。
当说到爷爷过世,叔公竟是连连垂泪。原来当初叔公决定入赘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大多数的亲朋好友都不赞成,所以他成亲的时候相当冷清,男方这边只有三个人不顾村民的流言蜚语前来参加了婚宴,这三个都是从小和叔公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爷爷便是其中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叔公几十年来一直和我家保持着礼尚往来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其实要论起血缘关系,叔公和爷爷都已经是堂兄弟了。
我的到来,让叔公异常欢喜,当听我说是想来这里倒腾点山货后,叔公拍着胸脯让我安心在他这里住两天,村里哪户人家有什么货,他都门儿清,只要他出去打声招呼,乐意卖的人都会送到叔公家里来。
这时我才弄明白为什么奸商陈也会在叔公家。
原来早些年叔公家作为外来户,也同样遭了排挤,以至于所分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山地,收成和小盆地里的水田无法比。
不得已,叔公便和两个儿子经常进山采采山货打打猎来补贴家用,不成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变化,这里的山货由于身处大山深处,味道鲜美,竟打出了一些名声,叔公家也水涨船高,生活水平竟然超出了村里大多数的人家。
随着时代变迁,村里人也不再把叔公当外人,农闲时纷纷跟着叔公一家进山采集山货。
由于每次叔公一家的收获都是最多的,不论是山货还是猎物,品相也基本上都是上品,所以每一个进山来收货的贩子几乎都是先来叔公家借宿,到了晚上,其他村民忙完一天的活计便陆续会把自己货品也拿到叔公家来和贩子交易。
不过城里有销售渠道的贩子一般都有各自的收货势力范围,而村里的山民一般也只认经常来的老主顾,或者老主顾介绍来的人。
我虽然做这小生意才两三年,可对这些门道也摸得差不多了,即便不能全部认识那些城里的贩子,也听过各自的名号。
这烟竹堡是属于一个外号黄瓜皮的贩子势力范围,而奸商陈便是黄瓜皮介绍来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奸商陈来这里肯定不是来收山货的,怕是和我们一样也是借着收山货的名来看看有没有古代小玩意的。
不过最让我好奇的是,一般的东西都入不得奸商陈的眼,他也很少亲自下乡去淘东西。
奸商陈既然孤身一人在这里出现,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里肯定流出过能让奸商陈看上眼的货,他才会跑到这深山里来,而能让他看上眼的东西,肯定十分值钱。
好在我们和奸商陈也算是老熟人,要说起来奸商陈还真算是胖子的师傅,胖子倒腾那些小玩意还真是奸商陈带的路,两人亦师亦友,只不过胖子倒腾的那些货大多数都是不入奸商陈法眼的玩意。
而现在胖子之所以和奸商陈不对付,是因为之前有次胖子弄到了一个玩意,由于不识货,被奸商陈给坑了一笔。
其实我知道胖子气的不是奸商陈赚了一笔,而是他把奸商陈当成了兄弟,却被奸商陈摆了一道。
闲聊了一个多小时,叔公便和婆婆一起去为我们准备晚饭了。
胖子和奸商陈也停止了无意义的抬杠,最后甚至两人还讨论起了哪个朝代的玩意最值钱之类的话题。
我坐在叔公家用大石头垒砌的院墙上,打量着下边的小山村。
村里的房子大多数集中在盆地的上半段,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庄一侧沿着山脚弯弯曲曲流向我们来时的方向。
村庄的前面则是一大片水田,不过由于地势原因,并不是平整的。
根据我查到的史料记载,“万王古城,龙盘虎踞,所吞山光。城南、城西各筑一寨,势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修有马道,古城旧地十二亩,呈椭圆形,年代悠久,已辟为田畴,昔日金城汤地池,仍历历在目。绕成墉垣,全部为为条方石砌就,高3米,底宽3米,顶宽2米;墙外掘池,还能清楚看见的有一里多,宽7米,深3米;城门石阶十余级,阶长1。15米,宽30公分,高20公分。”
刚刚来的时候,我仔细研究过一路上的遗址,和县志史料上记载的大致不差,显然这个地方以前是一座军寨古城是没错的,不过我观察了周围的地势,有几件事情我始终想不通。
按史料记载,整个城池都是用条方石砌成,那这所需要的条方石和工程量都是巨大的,非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然而如果作为普通军寨,为何要舍弃这大山随处可得的木材,而非得用条石?
另外我观察了村子四周,却并没有发现有大量开采条石的痕迹。但遗址里,甚至田埂上确确实实遗留着一些长方形的条石。
而最让我惊奇的是,根据查到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景佑二年,有个叫王增的宰相便来过这万王城,而且还住了一些日子。
要知道,就当时而言,这里可是属于未开化的野蛮之地,居住在这里的瑶民甚至都不能算是大宋的子民,一个朝廷大员,跑这里来干什么?而这座万王城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万王又是谁?
我打量着这个看似宁静的小山村,思考着千百年前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不知不觉便已经到了黄昏。
直到叔公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饭,喊我吃饭的时候才打断了我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