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赵知府被斥责
江公公一行人在路上走了五天才回到京城。江公公一进皇宫就到皇上跟前报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奴才回来了。”
皇上抬头看了一眼江公公“唐晓晓可有说什么?”
江公公跪在地上回到“回皇上,县君跪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向您道谢,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子民应该做的事情,能得到皇上的赏赐心中有愧”。
“她还挺谦虚啊,起来吧。”皇上很满意唐晓晓的表现,不骄不躁。
江公公站起来道“皇上,县君让奴才带回来几百斤的吃食孝敬您。”
“哦,什么吃食?”皇上很好奇,送上来的土豆和红薯不就是最新的吃食吗?
“回皇上,是县君家作坊制作的豆制品和地里的雪莲果,奴才有幸吃过一次,很好吃,县君就说想带点回来孝敬您,奴才就做主带回来了”。江公公恭敬的回答。
“东西在哪儿呢,带过来给朕看看”。皇上心想有这些好吃的,怎么赵知府没有送过来。
“皇上,奴才这就去拿来。”江公公早就准备好了,放在门口就等着皇上的问话。
“皇上您请看,这是腐竹、这是干豆豉和豆腐乳,这两样有点臭,不过吃起来就不臭了,这是豆腐干,这是干豆腐果。这带着泥土的是雪莲果,是一种既可以当水果又可以当蔬菜的东西。”皇上一一看着这些没有见过的东西。
“怎么赵知府之前没有送来过?”皇上现在很生赵知府的气。
“回皇上,这些都是县君家作坊用黄豆做来卖的,可能知府大人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就没有敢给您送过来吧。”黄豆都是喂猪的东西,人从来不吃。皇上想了下,也是这个道理。
“你把东西给御膳房,让他们尽快做出来,还有这个,可以当水果?”皇上看着雪莲果,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的。
“回皇上,是的,这还是第一批挖出来的,县君说这个从十一月初到明年二月份都可以挖,奴才去了以后县君才想着去看看成熟了没有,如果成熟了就给您尝尝,从土里挖出来的时候吃起来味道不是很甜,县君说放置几天就好了,奴才一路走了五天,应该是可以吃了。
不过县君说这个有通便润肠的作用,要是肠胃不好的就不能多吃,不然容易拉肚子。即使是拉肚子,只要拉完就好了。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江公公提前给皇上说清楚,省得皇上拉肚子了怪在他们伺候不周上。
“你去弄一个出来给朕尝尝”皇上最近总觉得肚子胀胀的,想上茅房却上不出来。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江公公带着东西离开,不到半刻钟,就带来了雪莲果“皇上,这就是雪莲果,您尝尝。”
皇上拿着一块吃,吃起来脆脆的,又甜汁水又多,吃了一块又一块,直到吃完了一盘才罢休。“不错,味道很不错,你给各宫的娘娘送点过去,皇后和娴贵妃那边多送一点,也给她们说清楚吃多了容易拉肚子的事,别到时候她们怪罪给你”,说完,皇上就感觉自己肚子一直在呱呱叫,开始排气,不行,好像是要拉肚子了,赶紧跑到后面去出恭。
出完恭,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好几天没有好好出恭了,憋得难受。
今天皇上的午餐都是些没有见过的食材,都是按照唐晓晓给的配方做的。皇上再一次的被这些食材所吸引,又美美的吃了三碗饭,又将食材送给了各宫的娘娘一些,让他们尝尝。
然后写了一封信骂赵知府,说他有这么好吃的菜都不送过来,自己一个人吃独食,以后要是遇到有什么好吃的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送过去。收到信的赵知府哭笑不得,原来谁也逃不过唐晓晓的美食佳肴。
十二月初,皇上收到了边将军和楚星腾的信,边将军的信中说唐晓晓为了报皇恩,在十一月下旬送来了十万件羽绒服和十万双棉鞋,还收到了唐晓晓送的豆制品和红薯、山药、土豆等食材,大大赞赏唐晓晓是一个明大义懂大理的好女孩,要是她是男孩,一定会在疆场上驰骋。
这样一个为了报答皇恩,没有选择巴结皇上这个最直接的方式,而是选择给朝廷最重要的地方送去温暖,是一个特别善良、用心的孩子,也感恩皇上能够重视这样为国尽忠的女孩,这是双向的感恩和回报,最后说羽绒服穿起来很轻薄很暖和,棉鞋也轻很舒服。
楚星腾的信中说当初说的县君封号应该给人家了,他作为皇家儿郎在边境保家卫国理所应当,但是唐晓晓作为一个小小的乡下女子能有这种胸怀去关心关爱边境战士实属难得,他也要好好在边境杀敌,为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平凡之人筑起安全的围墙,最后说做羽绒服和棉鞋除了材料外,还请了几百个人做,也是一大笔钱,希望皇上能将这钱补上。
皇上看着这两封信,心里震惊不已,就像边将军说的,报答皇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报答皇上,可是唐晓晓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皇上最关心的战士,朝廷最重要的地方,想着当初的马蹄铁,也是边境战士所需要的,这样一个女孩,可惜身为女儿身了。十万件衣服和鞋子的钱不少,她都没有坑一声,说明这姑娘是真心要做好做成这件事,而不是走走过场。
想着这些,皇上又写了一封信骂赵知府,大概内容就是“你作为宁源县令,唐晓晓送衣服送鞋子到边境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不上报,你这个官是怎么当的,臣民这么为国效力,居然没有写帖子为人请功,羽绒服是什么?棉鞋是什么,尽快按照朕的尺寸送一套过来,不然让你好看。”
赵知府看到信的时候自己都懵了,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啊,没有人给他说过啊。不过连续被皇上写信骂两次的人应该也只有他了,也说明他在皇上心中有一定位置了,是好事。
腊月中旬,学堂今天不上课,唐晓晓在家被冻得慌,十分想念火炉子,但是火炉子要烧煤,没有煤用木炭和不容易出烟的木材也可以,唐晓晓画了一个铁炉子的图形“爹,我们去一趟县城吧,我想打这个铁炉子烧火用,冬天太冷了,除了被子里其他地方都是冰凉的。”
“好的,那爹这就去套马车来。”唐老二从不去质疑唐晓晓决定做的事情。
父女两个还是选择了杨记铁匠铺,不过此时的铺子和之前简直就是天差地别,铺子扩宽了很多,也多了许多帮忙打铁的人。
虽然外面气温很低,但是打铁的人都只穿着单衣,汗水滴答滴答的流着。杨铁匠看到唐晓晓来,高兴的上前迎接“唐姑娘你怎么来,托你的福,我家铁匠铺现在生意可好了,我还说等着过年了去给你家拜年呢。”
“杨大叔生意真好,我和我爹今天来想请您帮忙打一个铁炉子,您看是这个样子的,杨大叔看看能明白不?”唐晓晓也被打铁的炉火烤的脸红。
“这个铁炉子这么大啊,可需要很多铁呢,就是这里面的炉心需要的材料我们这儿没有,需要去烧砖的地方问问,放心,我看懂了,你这画得很好,尺寸也标记了,我这找几个人一起,争取尽快帮你做出来,做出来后我直接给你送过去,你们不用再跑一趟了。”杨铁匠也想去看看县君家是什么样子的。
“铁匠大叔您再给我做三个适合这个炉子用的铁锅。到时候一起拿过来。”唐晓晓家里的我锅太大了,不适合放在铁炉子上。
“那就劳烦杨兄弟了,我家在大衍村,一进村口就能看见了,这是一两银子的定金,剩余的钱等做好了以后一起算。”唐老二给了一两定钱。
“那好,我就先收下了,等做好了就给你们送过去。”杨铁匠也不能坏了收定金的规矩。
“杨大叔,如果做好了,就再给我做八个送过来。”唐晓晓想家里作坊各一个,府城赵知府那里送一个过去,学堂里每个班级放一个刚好九个。
一下子接到这么大的单,杨铁匠高兴得合不拢嘴“好的好的,等我送第一个过去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不,如果没有,我们就加紧时间做其他几个。”
“好的,那杨大叔您先忙,我们先回家了。”
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天气还是很冷,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应该开始准备年货了“爹,我们去买点糯米过年的时候做糍粑吃吧,再看看有什么年货可以买。”
“好的,那我们就去买年货咯,晓晓坐好了”唐晓晓第一次独自带着女儿出门买东西,心情有点激动。
来到米粮店,唐晓晓开口就要了一百斤糯米,糯米比粳米还要贵,十文钱一斤,米粮店高兴的叫小二赶紧装米,在等待装米的时候,唐老二就看到了熟人“李村长,你们也来买米啊”。
李村长对于能在这儿遇到唐老二很高兴“东家,这么巧,你们也来买米啊,多亏了东家的福,我们现在有钱买米过年了,趁着天还没下大雪,就来买点米回去。”
“是应该这样的,过几天天气不好了,道上不好走,就尽量别出门了。”唐老二嘱咐道。
“好的东家,我们就这两天赶紧准备点年货。”李村长高兴的回答道。
“一百斤糯米合计一两银子,给您装车上吧。”老板提着两袋子米问道唐老二。
“好的,这是一两银子,麻烦老板帮我装到马车上。”唐老二拉着马,不让她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