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内廷地震(1)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皇帝心里明白,就当前所处的境遇与环境,仅仅靠他一人努力,就想改变大明的命运,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上下摆烂这一条客观事实,就算他再怎么勤政克己,然却不懂得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采取分化、拉拢、打压、清除的方式,一步步将大明扳回到原有轨迹上,那做的再多也终是无用功。

  “方太监,皇爷对西厂、内厂有多重视,你心里是清楚的。”王承恩神情正色,看向被他青睐的方正化,说道:“按规矩来说,我大内行厂,还有你西辑事厂,在没有彻底完善起来以前,咱们是不能私底下碰面的。

  只是皇爷交代的差事,咱家一直都在心里想着,有些问题,需要咱们先明确下来才行。

  争取这次西厂、内厂的联合行动,能圆满完成皇爷交代的差事,将皇庄的那些家贼硕鼠,一个不剩的全部揪出来。”

  “王太监说的,也是咱家心里所想的。”

  方正化点头道:“咱家听说,皇爷他去西苑了,应是为陈继盛他们而去,不过这外朝的事情,咱们没有权力多管,多问。

  但皇爷他心忧天下,这钱粮能多解决一些,就多解决一些,所以这次整饬皇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随驾出征的内廷太监,不管是王承恩也好,还是方正化也罢,在崇祯皇帝这次御驾亲征时,见识也跟着增长了不少。

  见方正化的态度明确,王承恩便开口说道:“那咱家就开门见山了,方太监你也知道,我内廷名下的皇庄众多,遍布在北直隶治下各府。

  倘若这次西厂、内厂展开行动,一个府一个府的去推进审查,那势必会出现打草惊蛇的情况,甚至不排除有走漏消息,导致管庄太监潜逃的事情发生。

  这件差事咱们要是办不好,那皇爷必然是会生怒的,到时你我命运如何,想必方太监心里也清楚。

  所以咱家觉得,针对这次皇庄审查,西厂和内厂要制定完整的查办计划,根据各府分布皇庄的规模、数量,来分派相应规模的厂番,以皇爷的口谕,赶赴这些皇庄后,便全面进行封锁,对那些管庄太监展开全面审查。

  但凡有贪污、中饱私囊的情况,不管他们背后站着的是谁,也不管将会牵扯到谁,都必须按规矩办事。”

  跟随崇祯皇帝出战的这段时间,王承恩也好,方正化也罢,都见到崇祯皇帝铁血的一面,在审查皇庄一事上,崇祯皇帝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若他们敢把差事办砸了,那等待他们的必然是严惩。

  相比较于得罪内廷的一些人,失去自家皇爷的信任,才是最为恐怖的事情,所以王承恩、方正化二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意。

  “王太监的提议很好。”

  方正化沉吟片刻后,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咱家觉得需要明确一下,北直隶八府咱们两个,一人督办四府,这样遇到任何突发状况,咱们都能第一时间处置。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将这次皇庄整饬做好,这样给皇爷交差时,咱们也能清晰的禀报。”

  王承恩点头道:“同意。”

  当内廷的太监,钻研起兵法时,那属于崇祯皇帝的个人武装,无疑是增加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能在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担任太监级别的宦官,那都是读书认字的,内廷的内书堂,那可不是什么摆设。

  或许在第一次主持这样的整肃行动,王承恩、方正化他们,并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一回生二回熟嘛,多鼓励,多支持,就一定能积攒丰富的抄家经验。

  崇祯皇帝在西苑面见陈继盛他们,王承恩、方正化则在制定西厂、内厂的这次联合行动部署。

  大明不是没有能用的人,就看怎么用了,叫内廷的太监外派监军,名义上是监察军队,可实际上干的都是军事行动的事情,这不纯粹就是叫瞎子去绣花,瞎胡闹嘛。

  从西苑那边赶回军机处,崇祯皇帝还没休息多久,初步制定了整肃皇庄的行动章程,明确西辑事厂、大内行厂各级职务的王承恩、方正化,便结伴前来拜见崇祯皇帝。

  “这些是你们商讨制定的?”

  翻看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略带诧异,看向恭敬而立的王承恩、方正化说道:“不错,不错,知道统一行动的必要性,避免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看来将西厂、内厂交给你们,朕没有做错决定。”

  说实话,崇祯皇帝也没有想到,王承恩、方正化他们,竟提前做好了行动部署,原本这些他准备等西厂、内厂的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再将这一想法讲给他们,避免走漏风声的事情发生。

  没成想人家都自学成才了。

  “皇爷,若您觉得没有问题,那奴婢等,就即刻向兵仗局那边申请制式军备。”王承恩走上前,拱手作揖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散布在北直隶治下的皇庄,全部都审查一遍,揪出那些内廷的家贼硕鼠。”

  “去办吧。”

  崇祯皇帝合上奏疏,看向王承恩、方正化说道:“不过有一点,你们可以再进一步明确下。

  叫西厂、内厂的高层,各自分管一个府,行督办有责,你们两个分抓所辖的四府,叫你们的手下,具体负责查办事宜,你们居中坐镇调度,这样你们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你们两个,一个是提督西辑事厂,一个是提督大内行厂,要懂得培养麾下的人才,什么权力该抓,什么权力该放,这是一门学问。”

  对待像王承恩、方正化这样忠心耿耿的内廷太监,崇祯皇帝不介意多些耐心,传授他们驭人之道。

  毕竟以后的西厂,那是监察内廷、东厂的存在,还兼领着专业抄家的重担,而内厂则是内帑增收的存在,还兼领着制衡西厂的担子,所以西厂、内厂的人才越多,对他这个大明皇帝越有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