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 章 联营

  寇斌的功夫没有白费,以一千六百块一吨的代价买到了足够多的钢材,能满足明年李未名下所有工厂使用还有富余。

  其它采购虽然没有他这么出彩,却也都能完成既定任务,如此以来明年就算遇到物价暴涨,李未也不用担心原料供应的问题了!那时候加钱都是小事情,更害怕的是就算加钱都买不到东西。

  李未在年会上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这些采购,给他们发了大红包,寇斌自然拿到了最大的那个,他算了算,光这一次的奖金,都够他在原来厂里干上好几年的了,于是愈发觉得当初来河阳是来对了,那怕被厂子开除都是值得的。

  年会结束,各家厂除了必要的值守人员都放了假,李未也开始准备过年了,回家之前照常是送礼,各家亲戚还有各级领导都要露个面,邢书望哪儿肯定不例外,这次他为邢书望带的礼物是傅高义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

  傅高义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着名汉学家,此前他对日本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完成了《日本第就买回来送给了邢书望。

  《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是傅高义先生应gd省政府邀请,进行7个月实地考察研究的成果。

  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傅高义去了当地一百多个县中的七十多个,还走访了全省十四个地级市和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实地考察的丰富经历让他对广东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应运而生。

  这本书真实地描述了在改革的头十年中,广东各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基于对广东改革启动十年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了12条建议;建议涵盖规划制定、国企改革、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重塑文化自信等发展关键问题,颇有参考价值。

  邢书望拿到书之后很高兴,更高兴的是食品加工厂和养殖场发展顺利,帮助许多农户脱离贫困,在表扬之后,邢书望希望李未能继续扩大投资规模。

  李未爽快地答应了,不过不是养殖场也不是食品加工厂,而是化肥厂,“以前山楂、杏子卖不出去,所以果树也没人管,现在有了食品加工厂,就能消化这些山楂、杏子,但由于这些果树都是自然生长,所以果实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工业加工来说并不是好事!”

  “所以我希望您能组织人手,对这些果树进行统一管理,除草、施肥、修建树枝,让这些果树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子来!这样的话,就必须用到化肥了,而现如今市面上的化肥大多数都是给庄稼用的,很少有专门给果树使用的化肥!”

  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红薯、高粱等粮食使用的化肥属于红海区域,市场竞争激烈,河阳化肥厂那些国营大厂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而给果树使用的化肥就不一样了,这属于蓝海区域,眼下还没几家化肥厂生产这个,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你这个想法很好,其实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并且组织了一些果树专家开会,他们在会上就跟我说过这个!”邢书望对这个想法表示赞成。

  然而要操作起来还是有问题的,“但是鹿乡也有化肥厂,河阳化肥厂恐怕不太方便把化肥卖到鹿乡吧?难道你想承包鹿乡化肥厂?”

  “我没这个意思!”李未摇头否决,化肥行业如今还没有对民营企业开放,光承包河阳化肥厂已经很惹眼了,再承包第二家恐怕吃不消,而且未来的形势也会出现变化,李未不想在这时候给自己惹上麻烦。

  于是他拿出了时下流行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我的想法是让鹿乡化肥厂和河阳化肥厂联营,河阳化肥厂负责研发,鹿乡化肥厂负责生产,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在化肥生产出来之前,还可以使用养殖场的发酵鸡粪、猪粪暂时顶上一段时间!”

  养殖场的利润来源可不仅仅是鸡蛋、鸡肉和猪肉,粪肥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收入,在经过工业化深加工之后,养殖场的粪肥比农民自家堆肥肥力更足、更为温和,既能肥田又不担心烧坏庄稼,好多人都抢着买。

  至于联营则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合作方式,简单的来说是企业之间或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联合经营。

  这个词的流行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早期乡镇企业没钱没技术,只有胆大一个优点,他们买来国营企业废弃不用或者闲置的设备,喊上几个乡亲就开始干活儿。

  但随之问题就来了,他们不懂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卖不出去,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一个办法是请国营厂的技术骨干帮忙,花大价钱让他们周末来指导工作,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星期天工程师了。

  但这个办法容易引发矛盾,李未当初被人告状就是因为他收钱给养殖场写了一本《母猪的产后护理》。

  于是很快有聪明人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我们雇佣星期天工程师国营厂不高兴,不就是因为集体没有得到好处么?那我们给国营厂交一笔费用,请国营厂来给我们提供技术援助,这样总行了吧?

  钱不是给私人,而是给集体,这样政策风险就小得多,而且厂里还能多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联营的模式很快流行开来,联营涉及的范围也不再是技术培训,甚至还扩展到设备调试、产品研发、协调外汇、品牌支援等多个领域。

  事情发展到最后,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国营厂干脆就不生产了,把生产任务交给乡镇企业,那些乡镇企业成产出来的产品挂着他们的牌子卖,国营厂坐着等收钱就行了。

  某些阶段,这种合作方式可谓是皆大欢喜,国营厂降低了生产成本,消费者得到了更充足、质量更好的产品,乡镇企业找到了进入市场的办法,得到了人才、技术、品牌各方面的支援。

  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还可以通过联营的方式,获得计划内物资、绕开政策方面的阻拦,进入原本乡镇企业无法进入的领域。

  比如着名的上海凤凰牌自行车就曾经被授权给广西玉林、浙江绍兴等多家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堂而皇之的挂上了凤凰牌的名字,在当地市场大卖特卖。

  但是这种合作模式会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国营企业的空心化,厂子把生产任务都交给乡镇企业,那么你们还剩下什么呢?

  这可跟苹果让富士康代工的合作模式不一样,苹果虽然不生产手机,但是他们掌握着核心技术,将品牌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富士康只能赚点辛苦钱,最大的利润还是被苹果给吃了。

  富士康想自己生产手机买,那是不可能的,光一道专利门槛就能拦死你,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能生产出手机,能和苹果一样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么?

  而联营则相当于苹果授权给富士康,你们可以生产手机自己买,也可以挂我们的牌子,只需要给我们稍微交点钱就行,多余的利润都是你们的;郭台铭要是能拿到这个合同,估计能笑疯,这不是给我送钱么?

  现如今好多国营厂都是这么干的,日后他们的下场可不怎么好,有的甚至被联营的乡镇企业给吃了。

  其中的典型就是沉阳双喜压力锅厂,这家工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口压力锅,此后一直是国内本行业的龙头。

  去年浙江玉环县农机厂的厂长苏增福找到双喜厂,他想尽了办法终于说动双喜厂同意和他的小厂子联营。

  先是给双喜厂做配件,等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之后,苏增福就直接开始生产压力锅。

  九十年代的中国,一家厂在浙江,一家厂在东北,生产同样的产品,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那家厂销量更好就不用说了。

  浙江的营商环境、消费能力、交通便利程度都不是东北能比的,所以苏增福生产的双喜牌压力锅销量很快就超过了双喜厂,而双喜厂由于种种原因,每年从苏增福这儿拿到的五百万授权费竟然成了利润大头,超过了他们销售产品的收入。

  到这种时候,继续和双喜厂联营已经没意义了,所以苏增福果断地甩掉了双喜厂,成立了自己的新品牌,苏泊尔就此诞生,几年后,苏泊尔就占据了国内压力锅市场的半壁江山,双喜压力锅已经几乎看不见了。

  通俗来讲就是乡镇企业一开始采取联营的方式,就像攀缘植物依靠大树、吸取大树的养分才能活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攀缘植物日益壮大,大树却渐渐衰老,到最后攀缘植物变成了茁壮的参天巨木,原来那棵大树却早就死了。

  李未想要和鹿乡化肥厂联营,肯定不是送上去让人吸血的,核心技术以及关键生产环节绝对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鹿乡化肥厂也就挣个辛苦钱而已。

  这样的话,鹿乡化肥厂从联营中得到了好处,就不会反对河阳化肥厂的产品进入鹿乡市场;同时河阳化肥厂不用增加成产线和工人数量,就能扩大生产规模,可谓是一举两得。

  另外,从长远来看,鹿乡化肥厂也会因此对河阳化肥厂产生依赖,等将来政策出现变化,民营企业可以进入化肥领域的时候,李未想收购鹿乡化肥厂,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你们不想被收购也行,我停止授权给你们,你们自己研发生产产品吧?躺着过了十来年好日子的鹿乡化肥厂能做到这一点儿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邢书望没有李未想得多,他只觉这个办法不错,既能满足果树施肥的需求,又可以让鹿乡化肥厂多一笔业务,这种好事自然是要支持的。

  “等年后我先去鹿乡化肥厂看一看,然后把相关人员都叫到一起开会,大家好好讨论下这件事!我估计啊,鹿乡化肥厂可能有点意见,因为人家是副处级的厂子,河阳化肥厂才是副科级,联营却要以你们为主,厂领导怕是不高兴啊!”

  邢书望预料到了这件事的难处,但让李未哭笑不得的是,这个难处并不是鹿乡化肥厂认为这件事对企业发展不利,想要获得更大自主权,而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分问题!

  然而对现如今的国企领导来说,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是副处级的厂子,就比你一个副科级的小厂牛逼!我们两家合作,你肯定得听我的。

  “不过不要紧!鹿乡化肥厂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今年到现在还没有发年货呢,他们到时候要在再纠结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一准儿让他们好看!他们要是想以自己为主也行,那就让他们拿出适合果树使用的化肥来!我看啊,他们怕是没这个本事!”邢书望已经想好该怎么收拾他们了。

  到时候他们答应还好,多少能留点面子,要是不答应,那就两家厂拉出来比一比,谁能拿出来更好的化肥就听谁的!到那个时候,邢书望就要收拾人了,起码坚决反对的那几个厂领导得滚蛋。

  “好,那明年开年我再来找您!到时候把新化肥一起带上!”李未早就让河阳化肥厂开始研发果树专用化肥,加上他的指点,现在已经搞出来了。

  跑了好几天,总算是把该拜访的都拜访过了,李未回到家里,安安生生等着过年,而这次过年,除了他们一家四口之外,家里还多了两位客人。

  格里希圣诞节的时候已经回过一次德国,这次春节就不回去了,他儿子也从德国回来看他,于是就被李未叫到了家里,免得他们俩大过年没地方去。

  顺便也让格里希看看中国人过年到底是怎么过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