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脱手斩得小楼兰
老好人刘志恒的这个表态让几个本来态度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都犯着嘀咕:这个刘志恒是不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觉得陆政东有十足的底气?
不然这样一个像弥勒佛一般谁都不得罪的人怎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样的事情他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也就没有表达反对意见。w
陆政东也一直冷眼观察着在座的人,他也能理解有部分人,这些人之前就是在周书明和杨凌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生怕一步走偏卷入到双方的博弈之中。
但陆政东也觉得,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算是进入高干行列,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为了避免纷争,连基本的立场都没有,这也绝对是不可取的。
走到这样的地位,这样的位置上,领会领导的最重要的核心东西,坚持这个核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立场,使之丰富并发展,这才是上乘之选,至于像张新文这样只知道一味的迎合领导的心思,却看不清领导的主要意图,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为了迎合而迎合那就更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的人称之为对手那是贬低自己,不过陆政东倒也不会轻看他,因为这种人是对人不对事,最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
赞同的占了大多数,张新文可能觉得再坚持也没什么用,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陆政东也就道:
“这一次会议我觉得开得还是挺好,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新文省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怕这口子一开,其他各地也纷纷效仿,那就收不住闸,这也是基于整个全局来考虑的。”
陆政东显得很轻松自然:
“我再重申一下,贝化这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一些工作我们可以先做起来,若山。我看贝化的事情你就多操心一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贝化推进小组,你来担任组长,发改委和国资委的两位主任来担任副组长,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拿出一个实施方案出来,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到时候我在向书明书记和凌峰省长汇报一下这个问题,力求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会议终于结束了,张新文最先收拾其桌面自己的东西,径直扬长而去。其他几位倒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张新文的背影,眉宇间露出淡淡的揶揄……
陆政东第一次主持政府办公会议。有杨立峰的处境在那里,陆政东其实是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来情况应该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陆政东也很清楚,一次例行的办公会议也不能说明什么,陆政东是做过市委书记的人,深知真正能够主导一地事务的,还是常委会和书记碰头会,在这上面没有发言权,那这样的办公会议再怎么样也是白搭,不过办公会议能有这样的效果至少也说明很多干部对于贝湖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说明人心可用,人心可用,这做起事情来那就要顺风顺水得多。
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贝湖省中初相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省政府办公会议这边发生的事情,周书明很快就知道了,得知这样的情况,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张新文在这方面确实是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想表达他紧紧跟随他的意思。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犹不及啊!
陆政东在安新的成功无疑对于其他地市都是由一个极强的示范效应的,这使得陆政东获得比较高的得分,特别是地市的领导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像安新一样突飞猛进,而且陆政东在部委关系深厚,在项目方面的资源就要丰富一些,在这位未来的省长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赢得更多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同样,陆政东的弱势也很明显,虽然他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但一直都是在安新一隅,在省直机关的影响力有限得很,并且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轻易不会信服人。
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省政府这帮人也是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打个翻身仗,省政府一帮人似乎把陆政东看着贝湖经济腾飞的希望,给予了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他也看得出来,陆政东在这一点上是雄心勃勃,只是一省之地的发展可不比一市之地,一个省的情况远比一个市复杂得多,想要有大发展,就算陆政东再能耐,也绝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高层调陆政东到贝湖来,是很有些顾虑的,陆政东缺乏经验资历不足威信不够,而更让他不喜的是陆政东年轻,而且有很深厚的背景,这就决定了陆政东喜欢自己拿主意和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这就导致分歧很容易出现,和这样一个有来头而又不甘居人下的人搭班子,想想都让他有点心烦。
可是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也专门找他谈了话,他也谈了他的一些顾虑,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介绍了陆政东的情况,并没有一味的强调陆政东的优势,而是相对客观的把陆政东的优势和不足都做了介绍,虽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可他也只能服从。
真正等陆政东到了安新之后,这件事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他的心境才渐渐走了出来,作为一个重要岗位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个人情感必须要服从有自己的主张,组织原则。
若是换了一位投缘的角色来和自己搭档,他还乐意帮扶一把,但是对于陆政东,他实在是不愿意这么做,当然没有好感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无视原则和纪律去干些什么,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还不至于那样干,但下面的人给陆政东制造点难度,他也不会反对,到了这样的位置,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他当然不希望陆政东的势起得太快,势这个东西,最是容易此消彼长,陆政东要是涨得太快,那势必他就会被削弱,这肯定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他也不能把对方压得太死,压得太过厉害,就像弹簧一般会反弹得越厉害,闹得太过厉害,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这也要有个度,就像和杨凌峰的关系一般,经过他一系列的筹划,杨凌峰只能规规矩矩,这叫斗而不破。
斗而不破,这是底线,破了那就不好收拾,对于贝湖省内情况他自己心中也有谱,现在他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都能控制局面,有了这个,这就把握住了大局,陆政东就是想闹腾也翻不起来大浪。
年轻人终究要多跌倒再爬起来几回才会成熟起来,以为自己把一个地方搞起来了,就找不到北,那陆政东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
但这样的事情也得讲究策略和政治技巧,作为班长,对新来的省长候选人未来的搭档就算不是很感冒,但在公开的表态上,他都必须表示出适度的支持态度,这才是一个省委*书记应该有的风范和格局,可张新文闹这一出显得太拙劣了。
有心的人自然不会去看张新文如何如何,而是把这样的帐记在他这个书记头上。
反观陆政东在这方面也是表现得很是得体,在开完会之后专程到他办公室汇报此事,这态度也算端正,并且紧紧把握住救活贝化这个大原则,对于mbo也只是作为特例而来处理。
当然这个特例也许是陆政东在贝湖国企改制中推行mbo的一个试探,一个投石问路,或者说是对他抛出贝化这个问题对他的一个反试探,看看他是一个说明反应。
总之,陆政东这样的表现不算循规蹈矩,也不算出格,陆政东在贝化的事情上如此,其中的心思周书明也能猜出个**不离十,陆政东不外乎就是尽快树立他的省长候选人形象,尽快打响第一炮,以便最短时间如进入角色,着手操盘省政府那边的工作,为在人大会上的选举中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他陆政东的本分,何况陆政东一再强调这是特例,陆政东显得有条有度,这样一比较,张新文落在别人眼里就更显得下乘了,更让陆政东赢得了一些分数。
周书明微微摇摇头,张新文确实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还是很看重张新文的执行力,对他交代的事情总是能不折不扣的完成,平常也不至于这么糊涂,看来也是为入常闹的。
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想进步这本身没错,要是没有上进心,那也不用干这一行了,可要是吧这个上进看得太过重,反而成为一种负担,那肯定也不好。
张新文就是这样的情况,一心想着进常,于是就患得患失,失去了平常心,进退失据,在这方面,张新文比起詹继东的老辣来实在是相差得太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