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局观
以陆政东的年纪来看,阅历方面应该远远不如自己,他哪来的这副举重若轻的安然?
陆政东在上层有足够的背景,可这不能完全成其为理由,那样的人他也见识过,可没有一人拥有他那种智慧。w
那个座谈会从开始到他离场,始终以他谈论的话题为中心。不像从前那般,领导讲话后,就各顾各的。在市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形成一个圈,紧密围绕在领导的周围。
经济资本围绕权力资本,这是常态,当然实力达不到的,一般也都很有自知之明,不会往领导跟前去凑热闹,也就是在一边眼巴巴的看着,谈着些不咸不淡的东西。
而陆政东和其他领导不一样,那一天不管实力强弱,都照顾有加,实力强能够体会得到他的看重,实力弱的也能兼顾到,在他的带动下统统围绕在他的身旁,思维也跟着他的话语跳跃,一会儿政治,一会儿经济,一会儿宏观,一会儿又回到了市。仿佛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好似紧紧掐住了众人的政治经济命运。那天,陆政东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
陆政东发出一种很强烈的信号,他的到来就意味着安新改变的开始,而从那天的座谈会开始,安新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之前一年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能够以而立之年成为一重要工业城市的市长,这仅仅是有后台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前程更是用远大来形容都显极为苍白。
只是陆政东这样年轻也是一个问题。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能力什么都够。但资历和经历还是不够,这是一大问题。
而且詹继东得到省委江书记的支持,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谁压过谁,其实还真是难讲。
杨必忠想了好一会才回答道:
“影响的因素太多,我也看不清,其实看不清这样的事情不要紧,就一个办法。从参与到这些手握重权的游戏当中去,却能够与各个圈子都有所交集,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杨必忠指点着杨思瑾,做大做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吹响,国内各地,特别是沿海那些嗅觉灵敏的资金充裕巨贾都纷纷有所动作起来。以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或许又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遇。
安新看陆政东这样子,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支点。杨必忠在得到西部大开发之后就马上让手下做了一些规划,很快下面的人都拿出了好几份发展方案。
怪不得这些年国有企业在与私营企业的叫阵中。始终处于下风,两者工作效率,那输得是的确不冤。
但真正要做大做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某些国企还有某些民营企业家,运气好赶上了某个节点或者机会,企业赚了一大笔,于是就得意忘形叫嚷着我要如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杨必忠对于这样的人嗤之以鼻,做大做强容易,但是做到有质量的做大做强难。
特别是在国内,企业要做到有质量的做大做强,那是相当的困难,这绝对不是嘴巴里叫嚣两句就可以的,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做过程。
这涉及到一个长远的规划,而非简单的弄点经营多样化,做企业需要有激情,需要有胆识,但是不能无知,那些叫嚣的企业家,不外乎就两种人,一种是还未踏入上流门槛的爆发户,一种就是和某些政*府官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只会头脑发热拍拍脑袋,实际上却是一知半解——反正企业也不是他的,钱也不是他的,只要企业看着大了,出名了提拔了,今后企业会如何,那和他不相干。
杨必忠想象的做大做强,那是要立足长远,他是看到了机会,但是究竟用多少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和企业转型升级,那是需要进行详细论证的。但一个大前提就是不影响现在盈利比较好的部分的运行。
杨必忠生在解放前,经历过国内的历次运动,这样的经历让他对于多变的政策总是有着深深的恐惧。
从解放到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有多少人身价暴涨,一夜巨富?可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政有多少人因为政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输得精光?
前者,大家知道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对于后者,知道得人不多,就算知道也不过唏嘘几句,没有经历的人是不会体会那种切肤之痛。
所以在进行这种关键性决策的时候,杨必忠很是小心谨慎吧。
他在安新还算是一号人物,但毕竟是民营企业,资产有限,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不能白白的打水漂,就算是能拿下安新汽车也不能一下子就投入巨量资金,不然市里的领导层面一有变动,说不定这笔资金就陷入了泥潭,再也拔不出来。
女儿毕竟年轻,做事冲劲足,看事情总是喜欢往好的方面想,对于风险的考虑就欠缺了些,这其实也正常,毕竟女儿不是他这样的年纪,做事太过谨慎,所以对于女儿接班的事情他很清楚不能回着急,必选要对其长达数年的培养,这个时间至少得需要七八年,在经过艰苦的磨砺和接受风雨的洗礼之后,才将他们真正推向前台,那才是时候。
两个人最后定下了这件事的对策,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对于安新汽车厂那也不能就这样放手,做好该做的工作,但是也不急于出手,父女俩决定,由杨思瑾先试探试探,这样不用他亲自出面,到时候进退都留有余地……
杨思瑾想了许久,还是觉得父亲这样做最保险,
陆政东对于安新汽车如何解决也已经有了一个通盘的考虑。
既然安新汽车要脱困。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其做大做强。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制造企业。汽车产业处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制高点。上下游企业之间,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会自发地排除地域障碍,合力构建出一个相对完备的产业集群。做好了对于下游产业的带动不言而喻。
而且税收不会少,而最现实的就是能解决目前安新市最急需的就业问题。
在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招聘正式员工,还是那种不在编的合同工,临时工。成百上千人的就业问题,其实也就是勾勾手指就能办到的事儿。
这么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懂经济学的都知道,数千名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对各行的gdp增长,几乎可以形成成倍的积聚效应。
这才是陆政东最想要的。
年龚冉有一定的能力和实力,但是仅仅是她以及她代表的那些资本,还是不够的。
由于有曾怀德和罗志林等人在设套,陆政东对于年龚冉也进行了大幅修正。年龚冉是一个选择,但是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安新汽车厂最好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最好的方式便是外来资本和安新本地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联合起来,这样的联合体在资金实力上更为强大。才有机会真正把安新汽车做大做强,而且可以利用本土实力排除不少阻力,这样不管对于安新汽车的启动和未来的长远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是他的首选,这一点陆政东已经和赵一芒商量过,谁能做到这一点,谁的机会会更大。
不过安新本土的企业依然尚存疑虑,陆政东也清楚他们担心什么,忌惮什么,于是在一次会上谈了他对安新汽车厂改制的一些看法,陆政东讲到安新汽车不能因为改制而改制,而是要在改制之后让其浴火重生,要作为安新市今后一个重点发展产业方向的高度来考虑,要为安新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欢迎更多有志于此的市内外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进来,当然市里也会全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积极支持和扶持。
提升到产业高度就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外发出的一个信号,政府将会大力支持其发展,而这也是事实上宣告贝莱汽车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候选,而且这也是对安金山不点名的批评,这也表示关于安新汽车厂的争论告一段落。
这在对手看来不过是陆政东为了让年龚冉入主安新汽车的又一个烟幕弹。
安金山看着陆政东的这番表现,心里不由也很是有些不屑,陆政东就是喜欢玩这样的把戏,把这事弄得轰轰烈烈的,实际上不过是为年龚冉等人入主安新汽车造势,但不管怎么样,这改变不了其本质,陆政东越是这样,他心里也就越踏实。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安金山也感到了莫大的压力,陆政东也是充分利用这事打击他,让下面的人感觉他就像草包一样,这多少让他也不是滋味,不过一想到陆政东最后可能遭遇的失败,安金山也只有忍。
现在他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陆政东其实把火力集中在安金山身上,并没有扩大化,他很清楚,把一个人逼急了也许没什么,把一群人逼急了,那就容易出大问题,所以既要打击安金山又必须有度……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折射到办公桌上,陆政东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光影斑驳之中,已经是五月了,五月也就意味着半年的工作要做一个小结,本就忙碌的陆政东比前一段时日又繁忙上了几分。难得忙里偷闲,独自一人清净这么一小会儿整理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可惜事与愿违,这难得的一份清闲,也被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破坏殆尽。
一袭正装的杨思瑾,踏着优雅闲适的步伐,进了市长办公室。
对于杨思瑾的到来陆政东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他的讲话之后一定会有人会找上门来,不管是杨思瑾还是张思瑾。不过是没想到她来得这么快。
杨思瑾陆政东倒是见过一面。是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会见安新市青年代表的时候。安俊义笑着在他耳边嘀咕着说是杨必忠的女儿,而漂亮高挑的杨思瑾在一群青年中间鹤立鸡群,他想不记住都难。
安俊义是深知他的心思的,所以当杨思瑾到来的时候都没有阻拦。
“陆市长,打扰了。”
杨思瑾欠了欠身,微笑着和陆政东握了握手,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助手。
陆政东微笑着请杨思瑾把到沙发前坐下。
“邓秘书,倒两杯茶。”
还没等陆政东吩咐完毕。小邓便已捧着两杯香茗走了进来。
“请。”
陆政东做了个请的姿势。
“谢谢。”
杨思瑾眼神一亮:
“陆市长,您的意思是?”
陆政东低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正声道:
“这样的想法非常不错,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不过想要进入这个行业,起*点必须要高,资金技术缺一不可,而且风险也不小,不知道你父亲是一个什么意思。”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至于我父亲。他是支持我闯一闯。”
陆政东微微颔首,杨必忠的心思他自然能够揣摩个**不离十。杨必忠称病自己不出面,让杨思瑾前来就是打前站,进行必要的试探。
这也不难理解,杨必忠是上了岁数的人,做事四平八稳,很是谨慎,这样的人虽然气魄显得略有不足,不过也不失为一种处世之道,至少能够保证企业不至于大起大落。
杨思瑾正想开口,陆政东却挥了挥手,示意等他说完:
“你在汽车制造的方向上没有选择销售量最大的小汽车和主要的货车,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两块市场大,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而且对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而且这在主要汽车产品上,国家的引导政策也是变化比较快。”
跨入新世纪,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们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宽裕,小汽车就以一种跨世纪的姿态很快的进入很多家庭,汽车业巨大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在此时突然显现,火热的汽车业因此也炒热了人们的头脑。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乐得合不拢嘴,众多其它企业更是看着眼红耳热。
在一段时间里,小轿车几乎被炒作成了全体国民全市场领域的热点,街头巷尾,人们聊天的主题总少不了小轿车,而众多市场投资方案分析和规划中也总离不了汽车产业,车市的泡沫乃至虚胖让很多经济专家都无法冷静下来,使汽车产业归入了国内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空间最大利润最丰厚的行业。这种背景下,一直低调的民营企业也进入了造车**,纷纷表态要追加多少多少投资生产什么什么车型乃至冲到多少的产量成为国内的几强云云。
造车如一场“全民运动”飞速蔓延,而这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不少其它行业知名企业纷纷计划转向汽车制造业。这主要集中在市场环境极度恶化的家电企业,在它们的眼中,相比本行业,造车的利润简直是天文数字;并且当时的“牛市”,让它们觉得造车和卖车并不是件太复杂的事。
有个投身汽车行业的老板有句名言:小轿车不过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谁都能造!
而后又颇有感慨地说:“造汽车真是不容易啊!”
反差之大,原因在于此时非彼时了,前者是其还没拿到制造小轿车的准生证,后者这样一场“造车大热潮”的烈火可惜只燃烧了不到一年。接下来车市的雪崩为其泼下了一盆的冷水,大多数的“外行们”争先恐后全线撤退,被迫陷入其中的也只好“打落门牙咽进肚”,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格局迈进。
对于从零起步,从零发展这一模式杀入小轿车行业,说实话,陆政东是不报一丁点儿信心。
因为事实上造乘用车有道玻璃门!
先从客观方面说,取得一张身份证不容易,其次。引进一个车型不容易。如果审美有问题。那你的车就不招人待见,要是想玩“超级模仿秀”,还得背着吃官司的风险。
再次,就是横空出世的时机,得选个竞争对手都睡着了,惟独消费者怀揣巨款满世界买车的时候。如果以上三点都具备了,那好,从客观角度看。您可以造车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的好事么?
其中不仅有资本上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有与政府交涉方面的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的引导政策年年在变。这类变动对大型汽车企业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对于刚刚投身其中的民营资本而言,某些时候不吝于是灭顶之灾。
所以,有人开玩笑的讲,说要是想要进入汽车行业。不妨约上一些杀进里面的民营企业家做个iq测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山。如果真的iq不够。那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书福的狂人气质,奇瑞的志气比亚迪的魄力力帆的毅力格林柯尔的“胆量”奥克斯的“灵活”,全面提升一下eq。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总结。
做企业需要胆魄,而且切入点很重要,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比之财大气粗的国有企国有企业有不小差距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如何谋好开局,这一点尤为重要。
杨思瑾的计划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肯定定位在某些特种车辆上,这样的特种车辆大型企业看不上,相对来说出头的机会就大,只要能够做精,其市场的份额同样不可小觑。
杨思瑾这样的判断还是能够彰显其眼光的,陆政东心里暗道,杨必忠这个老狐狸倒是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看样子是后继有人了。
可杨思瑾却是不知道陆政东的心思,心里有些没底,静静的听着陆政东的话:
“但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有所作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撑,还是很困难的。
本来你们企业要做什么,这完全是你们自主选择的事情,不过既然涉及到安新汽车厂,我也就不能不谈谈我的看法。我之前已经讲过,如果也接手的企业也就是搞点车辆装配,那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市里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是要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资金,专业的员工队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要做出一番大事出来,所以我希望有志于此的企业和企业家需要从长计议……”
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就算是杨必忠把全部身家压在上面,其实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听到陆政东这一番话,原本是信心十足的杨思瑾显然有些受到打击,陆政东看到她那样子,又笑着道:
“我这也就是尽到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义务,从政府角度讲,我希望不敢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大家越发展得好,我们是越高兴,而不是相反……”
杨思瑾凝思了好一会,才微微抬起头,语带真诚地说道:
“我衷心感谢陆市长刚才那番掏心窝子的话。陆市长是抱着对我们这些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是拿我们这些干企业的当朋友。”
陆政东知道杨思瑾也不是拍板的人,但他话里的意思,杨思瑾自然会带到杨必忠那里,杨必忠肯定是知道他的意思——想要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就必须要拿出资金技术方面更具体的东西……
杨思瑾来访的事情陆政东很快就通报了赵一芒,年龚冉是否能够与之搭上线,杨必忠是不是会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陆政东要操心的问题了,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想要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必须要有像样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在杨思瑾等人主动登门之后,陆政东决定到省里一趟。
本来作为安新这样的城市,很多事情可以直接报部委,而京城有赵一芒等人在操心,在正式运作起来之前,他可以不出面。
而省里对安新市不会有什么资金上的支持的,但是如果能够得到省里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并得到省里主管经济的领导的肯定,那也还是对此事有莫大的推动作用的,而且正如小舅所讲,对于省里的领导,该联络联络感情,也的联络联络。
陆政东到省城,主要是给省*长杨立峰汇报,当然他也不能越过分管领导秋副省长,这样的事情越级汇报实在是没必要。
陆政东在一个会场上见过邱副省长之后,赶紧直奔省政府,杨立峰马上要出国考察,能够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给他汇报,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政东啊,你这想法很不错,汽车制造业对下游行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很有大局观,而且没有随波逐流,加入小轿车的行列。”
杨立峰轻轻敲了一下沙发继续说道:
“小轿车的前景看着一片光明,不但是资金进入,而且地方政府都是大力支持,现在各地都在上马小轿车项目。
国内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喜欢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而一哄而上的后果是很快就导致结果饱和过剩,于是又下马。这样的折腾劳民伤财,可这样的教训已经上演了很多次,但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我担心小轿车到时候又会出现钢铁和水泥一样的状况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你没去凑这个热闹,而是独辟蹊径,选择了特种车辆行业。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想法。”
陆政东道:
“安新汽车厂毕竟底子薄,想要去那样的大市场分一杯羹实在太难了。也就只能避实就虚了,其实说实话,我这不是什么大局观,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安新这些年发展上不去,条件有限,我也就只有把能够利用的利用上,这是苦办法。真要是条件好点,我肯定在对接手安新汽车厂的要求上更高一点……”
杨立峰一听不禁呵呵一笑:
“政东,你别叫苦,你是知道省里的财政状况,资金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我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帮着安新宣传推介推介。”
陆政东笑着道:
“省长的嘴也是很金贵的,能够帮着宣传宣传,这可是大好事,我在这里先谢谢省长了。只是省长,这样的企业也该扶持扶持吧?”
两个人因为上次那笔财政资金的事情有了交情,关系拉近了一步,所以两个人都显得随意一些,陆政东自然是不光让杨省长口头支持,至少也还是要一点政策的。
杨省长前段时间还让他帮着度财政难关,陆政东就没有要资金的打算,但政策他还是要的,他要的是奖励政策。
省里出台了一个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作为对这类企业的奖励,但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并未被未纳入其中,陆政东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陆政东见杨省长心情不错也就提了出来:
“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奖励虽然是省财政上出,但这些企业发展起来给省里上缴的财政也会增加,省里到时候还有赚的,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