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周康的梦想
最近的几天,白巾军再也没有主动找过周康了,仿佛他们一瞬间从梁州消失了一般,尽管张府尹和梁州派出所联手,也再没有得到过白巾军的消息!
对于此,张府尹给的答案是:白巾军离开梁州城了!
周康对于这个答案还是比较相信的,毕竟白巾军不是靠着死缠烂打来获得胜利的,他们离开梁州城是必然的,但却只是暂时的。()()().3w.周康有理由相信,他们暂时的离去,只是回了大本营去跟他们的领导汇报情况,然后做下另一个决定之后再卷土重来!
值得一的是,张无忌手下的骑兵连分出了一部分人马成为了侦察连,他们成功的捕捉到了绿野的行踪,并且巧妙的跟上了。根据这个消息,周康分析到,这他娘还是分散撤离,可见白巾军的警惕心十足!
但是周康真的一都不相信绿野会那么容易被跟踪,在食为先,能一巴掌将红木桌子拍成四分五裂的人物,不可能被几个侦察连的跟踪还没有注意,有可能只是故意在溜鱼呢。
不过,这都是节,周康原本也没怎么指望新建的侦察连能够一丝不苟的完成任务,交代给他们这个任务,其实多半的目的就只是练兵……
自从粮商们出世以后,梁州城的粮食已经多的吃不完了,不得不,商人为了利益奔波,那么事件就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结果。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粮商们的心思可谓是玲珑百转,有人在南方发现了一种水稻。这种水稻一年可以种三次收三次。自从某位粮商发现了这种水稻之后,梁州城的米价就开始狂跌了。
据。当时那粮商刚看见这种水稻的时候都哭了,这他娘才叫暴殄天物啊。自己辛辛苦苦的奔波。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可他娘南方这地方,人穷物匮,却偏偏成为了上天的宠儿。整个大周浮尸遍野,除了梁州到处都是饿死的老百姓。
可这个地方的人,居然将粮食都不当粮食,大片大片的水稻荒在田里没人收,任凭山里的野兔田鼠啃噬,据当地人,米不值钱。出动劳力是一种浪费!
天杀的,全世界种水稻都是插秧,而他们却是将那种子随便的丢在地里,家里没米了,过几个月就来收一茬。那稻子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魔法,偏偏还长得那么勤,一年收三次啊!
经过周康从地球带来的各种农业书籍的洗礼,梁州城的粮商现在一个个都是合格的农业学家,发现一年种三次的水稻之后。他就开始废寝忘食的研究起了原因。
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种子的问题?不应该啊,如果是种子的问题,为什么种子却并未流传进中土大地呢?如此一来便只有一个原因了,地域问题。
最后一结合。得出结论,地域问题加上种子问题!
这种水稻应该是只能长在这个地方,种在别的地方活不成。
知道了答案。那么进行反推就容易的多了,那粮商用梁山厂生产出来的温度计进行了量温。又用湿度计进行了测量,并且详细的记录在案。
于是。他带回了大批种子回到了梁州,想要在梁州成功种植出这种逆天的水稻。这是一种商业手段,他发现这种种子的地方是在南方,距离梁州千里之遥,而他真正的公司却在梁州,如果在南方种植上了之后,每回运粮就要分出一大部分运费,显然得不偿失!
而如果将这种水稻成功的在梁州种植,那会为自己省下很多很多的钱,得到的利润也是极其庞大的。
南方的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的梁州要高很多,他想到了温室大棚,在得到地球知识滋润之后,他早已经摸透了反季节蔬菜是怎么种植出来的。有了温室大棚,可以想在任何地方种植任何农作物都不成问题了。
梁山塑料厂正在研究阶段,还不能够生产出塑料薄膜,于是,他求见了周康,希望殿下去地球的时候能为他带回一些塑料薄膜以供他研究种植。
对于这种科研精神,周康是很待见的,专程为他跑了一趟地球,带回了大量的塑料薄膜还有更多的温室种植方面的书籍,一并交给了他!
他每天都窝在温室大棚里观察水稻的涨势,温度和湿度不够了,他在每个大棚里用火炉烧开水,火炉的温度弥补了南北的差距,上升的蒸汽,弥补了天堑一般的湿度。
没用到半年的时间,他居然真的将南方的水稻,在北方种植了出来;所有人都知道这种逆天的水稻成功种植出来,会带给整个梁州整个天下多大的帮助。
周康亲自给他颁发了仁王府为了刺激百姓钻研学术的仁王奖,他获得的是仁王农业奖,赏钱多达一万贯。但是让他真正心动的不是那一万贯的巨额赏钱,而是梁州百姓集体上书为他讨要的封好——温室水稻之父,廖燕平!
他叫廖燕平,是温室水稻之父,他的名字被印入了梁州的县志,同时也印入了梁州英雄史,而中心广场也多了一座铜像……
因为廖燕平,梁州的米价跌至一个极,而距离梁州较近的一些地区,饿死的百姓数量,也因为他的关系得到了大幅度减少。他已一己之力,救了绝大多数的人。
他的观念与周康相符,粮食嘛,吃的嘛,活命的嘛,就不该卖那么贵。
虽然梁州有很多种水稻的粮商因为廖燕平的出现,亏得裤衩子都不剩,但他们却是真的生不出半怨恨,每每逢人起,都会举起一个大拇指一声“服!”
梁州的粮商只是一个统称,事实上,真正去种植粮食的也就只有那么一撮的人,绝大多数的粮商化整为零,分散到了渔农药农蔬菜水果养殖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想吃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梁州这个没有海的地方,卖鱼的极少极少,有时候还得去河里自己钓。
于是,这在粮商的眼里就成了商机,他们应该算是全世界第一批开始承包鱼塘的人了,也是第一批知道自己挖土造鱼塘养鱼的人了。
不仅有养鱼的,还有养鳖的养黄鳝的养鸡的养猪的养牛养羊的……
毫无例外,他们都遵守了周康的规定,养殖不能散养,必须要盖养殖场大规模养殖,要么不做,要么做大。还要注意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梁州城外,也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各种养殖场,种苗都是周康从地球上进购的。一年出三栏的肉猪一年出两栏的肉羊肉牛。这些种苗可谓是突破了所有人的逻辑思维,一头猪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崽子长成几百斤?一只羊羔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到几十斤?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可最终还是放下了心来,都了,这是地球的品种!
当然,光是品种还不足以长势这么快,真正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饲料。既然整个天下,寻常百姓过年都不一定吃上一顿肉,那么周康也就不准备让他们连激素肉都吃不上了!
为了饲料,梁山厂专门开辟出了一个饲料厂,每天来进货的多不胜数,都尝到了饲料的甜头,不用饲料那才叫亏呢。肉都吃不上了,谁还管你那是不是纯天然的?纯天然无公害无激素的肉,在这个时代那是没有市场的!
当初只是放开了一条口子,周康自己都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农业与资本结合的口子里,居然会钻出一头猛虎。资本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但是万幸,从这口子里钻出来的猛虎只是对梁州有益的,它为梁州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更是解决了梁州的后勤问题。
也许,第一批新粮商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发展,会让整个天下因此受益。
周康有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全天下再无一人是死在冻饿之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