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作为大哥,异国公主我也得有
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正文卷第112章作为大哥,异国公主我也得有建州右卫指挥佥事李显忠快步走到了行宫内,上前行礼。
这是个清瘦的中年人,不似其他人那般壮硕,反而像是个书生文人,现在已经快五十岁了,看的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长得帅气的人。
“建州右卫指挥佥事李显忠见过陛下,见过汉王殿下,见过太孙殿下,见过三殿下。”
永乐十年的时候,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后任建州卫都指挥使。
而建州右卫现在的指挥使就是刚到的李显忠。
李显忠原名释加奴,曾率所属从朱棣御驾亲征蒙古鞑靼,立有战功,朱棣赐名李显忠。
“孟特穆你也在啊。”李显忠对猛哥帖木儿也打了声招呼,孟特穆是猛哥帖木儿的原名,爱新觉罗孟特穆。
两人是姻亲,但是也是竞争关系,当然李显忠不止和猛哥帖木儿是姻亲,和朱棣也是姻亲,他的姐姐也是朱棣的妃子,现在就在后宫之内。
猛哥现在论官衔比李显忠要高,但是也管不了李显忠,两人各自掌握着权力。
依旧是锄强扶弱的原则,李显忠和皇帝有姻亲,为人能力又出色,为了防止他做大,所以扶持了更加年轻更加有能力的猛哥帖木儿。
现在猛哥帖木儿官职更高,而且皇城内出现了女真的奸细,朱棣嘴上没有深究,但是心中还是认为猛哥帖木儿有了异心,除了表面上的质问,还得在地位上敲打一番。
看到李显忠的出现猛哥帖木儿就觉得事情不妙。
两人互相打了个招呼后,朱棣难得笑容说道:“李显忠,近来如何?前些年腿上的伤可还有疼痛。”说话口气更像是两位老友。
李显忠恭敬的说:“托陛下洪福,腿伤虽然留了暗疾,但是近两年情况好转,没什么大碍。”
“那就好,此次出征前,真妃特地托朕得见见你,你们姐弟多年未见了,她近来想你想的很,年纪越大越是想家,明年开春有空的话可以去一天应天府见见她。”
李显忠瞬间眼眶就红了,不知是真情实感还是演技了得,只是看的人真真的:“劳烦真妃娘娘挂念了,臣现在身体也好了,明年正打算让臣的儿子进京朝贡。”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满住今年几岁了。”
“年二十六了。”
李满住就是李显忠的大儿子,当年属从朱棣御驾亲征蒙古鞑靼的时候他才二十岁不到,跟在父亲的身边,倒也是个能征善战的小伙子,和他父亲的清瘦不同,这小子人高马大,一把大刀舞的虎虎生风。
聊到了李满住,算来得叫朱棣姑父,聊子侄辈的事情两人之间的情绪便更欢快了一些,只是猛哥帖木儿站在旁边可就没那么自在了。
无时无刻不在透露出这两人是自家人。
“明年满住进京前派人提前来通报一声,朕让瞻基出迎,若大军还会回朝就让瞻基的弟弟迎接。”
李显忠忙推辞:“陛下,这可万万不敢,犬子哪敢让太孙出迎。”
“朕还听闻你有一幼女,天资绝色,到时候随着满住一起进京来吧,进宫给真妃做个伴,缓解她的思乡之情。”
闻言李显忠和猛哥帖木儿都面露错愕,短暂错愕后李显忠立马谢恩:“谢陛下恩典。”
朱瞻基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棣,朱棣这是要了个女真族部落首领的女儿回京,类似于小地方的公主,这不是朱瞻墡的最爱吗?难道朝鲜公主,西域公主还不够,这是要再来一个女真公主。
按照五弟的性格,那自然是来者不拒。
皇宫内正在烤羊肉串的朱瞻墡打了个喷嚏:“谁在骂我?”
李显忠忙说:“陛下,小女性子跳脱,又爱骑马,臣回去就好好正正她的规矩,以免去了宫里冲撞了陛下和诸位殿下。”
“瞻基。”
“孙儿在。”
“李显忠,这是朕的大孙子朱瞻基你也是见过的,与你女儿的年岁相仿,本是今年为他选太孙妃,但是因为北伐耽误了,等明年战罢就会回去成亲,朕的意思是到时候让你女儿一并过去。”
“太孙英武,小女何德何能。”李显忠恭敬的行礼。
这对于李显忠来说是天上掉了馅饼,做了太孙的妃子,虽然也知道肯定不是正妃,但是至少和大明皇帝家的姻亲在继续,他们家族在建州的地位只要朱瞻基当了皇帝,就会一直稳固下去。
朱瞻基则是一愣,没想到这次是给自己准备的。
汉王一脸幽怨怎么不给自己准备个。
这李显忠的女儿嫁给朱瞻基,你们爷孙辈分怎么论,你管他叫孙子,他管你叫姑父?
但毕竟人家十几岁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按年龄给朱瞻基是没啥问题的。
纯情少年朱瞻基自打被父亲一顿父爱教育之后也算是想开了,专情一人自古以来不是什么好事,既然来了就收下。
既然瞻墡有异族公主,作为大哥,我也得有。
边上的朱瞻墉倒是无所谓,反正他只关心大事。
说了这一堆事情后,朱棣的面色变得严肃了一些:“明年朕要北伐马哈木,你们二人回去后整兵,明年随朕出征,各带骑兵两千,有没有问题?”
“臣竭尽所能追随陛下。”
两人表了忠心后便退下了。
出了行宫互相作别,猛哥帖木儿开口:“释加奴……”
“还是叫我李显忠吧。”
猛哥帖木儿神色复杂的说:“恭喜李兄了。”
“同喜同喜。”
两人离开后,朱高煦便说:“陛下,猛哥帖木儿恐有反心。”
“有反心无用,他没有反的能力,四周强敌环伺,内部并不统一,若是敢反的话可以一举拿下。”朱棣目前对于建州女真倒是没有过多的担心,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就是九十岁的老头进小巷,有心也无力。
“瞻基帮我拟一邸报,发回应天府,让瞻墡安排多几船棉花,还有粮食送来顺天府,到时候派人运去建州市场。”
“是,皇爷爷。”给了巴掌也得给糖。
朱棣想了想:“也将报纸发过来,以后每发一份报纸,顺天府就将报纸送过去建州还有兀良哈市场。”
“陛下,建州人认识文字的不多。”
“教化建州,需以我朝文字为基础。”
朱棣经过报纸的事情知道了文化煽动的厉害,也明白了女真,兀良哈三卫,想要真的归入大明,必须是从文化上认同大明,不单单是武力威慑。
让他们看我们的,读我们的诗词,了解我们的文化,让他们的孩子学习我朝文字,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是个大明人。
“高煦,朕记得之前洪武年间的时候有高丽人来我大明科举还考上了,可有此事。”
“儿臣不了解,但是听人说起过,好像叫金方还是金涛,中了进士,但是他只会考试,会文字诗词,说话却依旧是高丽语,说华夏语言极其别捏,当时赏赐了他官,实在因为语言不通就命他回高丽做官了,走的时候据说哭的可是厉害。”
朱棣深思了一会:“明年的科考宣布下去,朝鲜,建州,兀良哈,交趾,西域,所有的国家,甚至瓦剌,鞑靼,只要有学子愿考试的都一并招收。”
“陛下,此……”
“大明要四方来贺,万国来朝,区区几个学子而已,若有求学之心便得鼓励,各州府若遇到外来考学的学子,要大开方便之门。”
朱高煦仍然持有不同意见,他对于朝堂上的文人没好感,这要是再来几个外国文人,那不是更麻烦。
但是朱棣要将大明文化传于海内外,必须要这样去做。
“将朕的想法拟文书传回去给高炽,并且让他叫瞻墡看看,小子鬼主意多,看看还有什么好办法。”
朱瞻基吩咐太监去拟文书,自己则是问道:“皇爷爷,为何要拉拢李显忠而不是猛哥帖木儿。”
“你可知两人的区别?”
朱瞻墡想了想:“李显忠更加忠诚些。”
“忠诚?没有忠诚,不过是李显忠更胆小,能力更差而已,当初建州没分左右卫,只是后来他压不住猛哥帖木儿,朕将之分开,后猛哥帖木儿还是压了李显忠一头。”
“但是皇爷爷,咱们送这么多棉花等物过去,真的好吗?”
“怎么能是送呢,只是送到市场交易,以物易黄金白银归国内,或将来咱们的宝钞粮票可以在建州等地的市场上通行是为最好。”
朱瞻墡明白了朱棣的老谋深算,他这是打算将外族的黄金白银等硬通货通过货物交易的方式导入国内,因为他们不善种植,不善纺织,很多东西在他们这里的价格是比江南富硕之地要高。
现在蒸汽船的出现可以减少运输成本,相信各行各业的产品都可以来到这些边境市场交易,用这些商品大范围的刺激国内经济。
“当然选李显忠他们家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宫内真妃你也是见过的,李显忠家族是女真族难得长得好看的家族,他们家的女儿长得都不错。”
爷爷之爱孙,在为之计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