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公子如玉(中)

  (考虑了一下后面的剧情,序齿稍稍改动了一下)

  迟迟钟鼓,耿耿星河。

  更深露重,一灯如豆,清晏帝还在东暖阁中批阅奏折。天昇皇朝立国至今,也不过才三代而已,多少人沙场征伐打下来的赫赫江山在三朝帝王将相的手中褪去了破碎零落,几代人休养生息换来了今日的清晏盛世。然而,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总有老去的一天,英雄末路,廉颇老矣,这天下终究还是要由下一辈人担负起来。

  虽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而你也不得不承认,乱世就好像一颗耀眼的火种,一旦开始,便将所有仁人志士的血都烧了起来,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百余年前皆是能人辈出,不知道是不是天公打瞌睡忘了关门,天之骄子扎堆的出现,个顶个都是万中无一的麒麟之才。可是乱世一旦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英雄们的陨落和刀枪剑戟的沉寂。

  朱批落笔,一桩事便已算是尘埃落定。清晏帝拿过北疆那一堆折子,自入冬以来,北疆的奏章骤然激增,军情战报雪片一样的飞来,中书省一律单列为一类,以供圣裁。突厥一族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头之患,广袤富饶的中原大地怀璧其罪,外族的觊觎,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无可避免。

  朝堂之上为了是战是和的问题轰轰烈烈地吵到今日也没拿出个结果,武将一门自然是主战的,只是当年追随太祖皇帝的名将,如今也只剩了那么几个,老的老病的病,哪个都不适合再领兵,年轻的一众不提也罢,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子太出众,这后一辈竟是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也没有!至于文臣,还是主和的多,理由无外乎那么几个,国家初定,百姓初安,国库尚不富足,不能打啊!

  丢下手中的折子,清晏帝长出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大太监常安立即伶俐地上前伺候,“陛下,夜已深了,可要安寝?”

  清晏帝摆摆手,“陪朕出去走走。”

  侍奉多年,常安自然知道他现在心情不畅,也不敢再劝,连忙取过一旁小侍手上的大氅为他披上,躬身跟着。

  未央宫的夜色十年未变,明黄色的琉璃瓦浅映着清凉的华光,巍峨庄严的宫殿落下沉沉的影子,中庭的地面上银白一片如积水空明,间或有风拂来,廊下的青松绿柏摇曳生姿,仿佛水中的菱花荇叶垂首低语。

  “朕记得这处有一大片迎春花来着,怎么没了?”清晏帝指着御花园中一处说道。

  常安连忙陪着笑说道:“回陛下,皇后娘娘不喜欢迎春花,说是太俗气,九年前就让人给换成了桃花,娘娘当时还特意来回过陛下呢。”

  清晏帝仔细一想,好似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后宫小事他向来不怎么在意,会记得也不过是因为多年前心上的那一抹倩影罢了。“朕倒是觉得迎春不错,这桃花也太艳了些。”

  常安不知他何意,只得试探着答:“是,陛下若是不喜,奴才明日就让内务府着人换了。”

  “恩,也不必大费周章,换就换了吧,朕又不是天天来。”清晏帝边走边说道。

  常安应“是”,一抬头,却见二人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御花园东头,便小心地出声提醒,“陛下,再往前就是彤霞殿了。”

  彤霞殿在皇宫里算是个特别的存在,二十一年前这宫里住着一位极为美艳动人的女子名唤姜彤,乃是清晏帝一次微服巡游之时遇上的,其女性情温婉柔顺,才情兼备,貌美心慈,入宫一年便生一子,被封为彤妃,赐住彤霞殿。宫以其名为名,可见当时这女子宠爱之盛。只是,天妒红颜,十年前彤妃不幸染病去世,之后入宫的宫人也再不曾有入住这的。宫人们原本还以为是陛下眷念红颜,不肯另赐他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也从未见过他进去睹物思人,这座宫殿便一直被遗忘了这么多年。

  常安本以为清晏帝会跟以往一样掉头离开,谁知他竟一声不吭地径直走了进去,拿不准这位陛下是怎么想的,他只好也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空寂的宫殿四顾无人,只有昔日的一应物什依然如旧,倒是没什么灰尘,可见是一直有人在打扫的。彤妃虽然出身江湖,但是色艺双绝,又没有世家子女身上的匠气,对于当时而立之年的清晏帝有着致命的诱惑,身为帝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他一纸诏书降下,这一缕自由的风便被永远被禁锢在了深深庭院中。

  书桌上的书平摊开静静地摆在那,仿佛它的主人会随时归来,再用那葱白的指尖指点文字轻翻黄页。清晏帝随手将书翻了几页,只见是一本《上古神兵谱》,他轻笑着说道,“彤妃也只有这一点才更符合江湖儿女的性子”,那些经史子集她虽然也读过,但是一点不喜,唯独喜欢各类兵书,尤其是类似于这种的名剑、名刀之流,以至于生了个儿子也喜欢习武带兵。

  常安笑着答道:“陛下说的是,彤娘娘在世那会,这彤霞殿的奴才们可没少往天禄阁和石渠阁跑,就连小殿下也喜欢的。”

  提起那个儿子,清晏帝的思绪有些飘远了,十年前未央宫前的那一跪,五年前夏州城外那一剑,这个儿子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儿,比他任何一个儿子都优秀十倍百倍,只可惜,偏偏生了那么个性子,真叫人头疼。

  “有七殿下的消息吗?”

  七殿下就是彤妃所出之子,按天昇律,皇子一十八岁之后除太子外皆封王位,出宫建府。两年前,七皇子虽然不在宫中,但是清晏帝依旧下旨,诏令封其为睿王,遍知各州府,只是旨意下了,却没有接旨的人,所以如今大多还是以七殿下称呼。

  “回陛下,消息已经放出去了,想来不久殿下就会回来了。”常安回道。

  清晏帝点点头,“恩,回来好啊!回来好!”北疆之战势在必行,吵了这么久,也该有个结果了,就算他想等,恐怕突厥也按捺不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