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讲武堂

  临朔宫书房内。

  裴矩正在向李重九禀告与左仙游商谈后的情况。

  裴寂完后,李重九拍着龙椅笑着道:“你辅公佑想推翻杜伏威,再帮助我们对付李唐。这辅公佑不怕会是引狼入室吗?朕记得朕的名声,在外人可是一贯不太好啊。”

  裴矩神色淡淡的,一旁的内廷官高胜却是想笑而不敢笑的神情。

  实话,李重九混到今,确实名声不怎么样,当初大军救援郑国,赶跑唐军,李重九顺便还攻打洛阳,将王世充给作了。因此之事,李唐上下没少拿这件事来攻讦李重九,对此人狼子野心,狡诈无义。

  而在除唐赵二国的人看来,李渊已经是够无耻,但也没有无耻到李重九这地步。

  而眼下李重九名声在外这么差,这辅公佑还敢找赵国合作,那么其中确实要思量一二了。

  “辅公佑有什么条件吗?”。

  “辅公佑只,若赵国愿支持他为江淮军之主,他愿意效忠大赵,一并对抗李渊。此外的条件以后再。”

  李重九闻此点点头道:“也好,那你告诉辅公佑,此事朕会帮他,事成之后,朕一郡之地为酬谢。”

  裴矩道:“诺,陛下。”

  裴矩走后,新任中书省仆射,魏征,王珪,以及中书令温彦博,还有中书侍郎,六部尚书一并齐到。

  李重九先看向工部尚书赵何然问道:“永济渠疏通之事,办得如何了?”

  赵何然回禀道:“陛下,此事已是大半妥当。何稠与周博两位努力下,永济渠已是大半得到疏通。今年秋季下了一场大雨,现在从幽京至洛阳用永济渠上已可通行三千石以上的大船。就算今年冬季枯水,也预计可有两千石左右大船可以通行。”

  李重九龙颜大悦笑着道:“此事办得很好,可以重赏何,周二人。”

  魏征出首道:“陛下,何,周二位大臣,虽疏通了永济渠,但河道行台的架子太大,臣算过这笔帐。每日所支,不逊色于为朝廷供养一支一万府军人马的支出。”

  魏征接着言道:“眼下河道已是疏通,微臣看是不是将人员精简一点。”

  李重九记得上一次魏征就为此事与自己很不快。不过这一次李重九觉得魏征的有道理,当下道:“可以精简,此事你与工部,还有河道行台商议一下,看看能够减多少人,拟出一个章程给朕看。”

  “诺。”

  魏征这么刚刚奏完,这边户部尚书林当锋出首言道:“陛下。今秋季已过,秋收已是完成。我赵国各地除了山西歉收外,其余各地都是丰产,弱水州都护府提议。将河北粮仓之米调到塞外,在怀荒镇设立军粮仓库,效仿黎阳仓。洛口仓之用。”

  李重九攻下洛阳,夺得了王世充的洛口仓。击败宇文化及,得了黎阳仓。这两仓都是当年大粮仓。因为有洛口仓和黎阳仓的支持,李重九无论是对河南,还是对山东,以及河东用兵,都是不需要从郡县上调集军粮的。

  只要大战一起,就是从洛口,黎阳两仓那用船运粮。粮船马上就可以随河流,运至军中。正因为有黎阳,洛口两仓,所以河南河北各郡县的粮库都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向中央输贡,要不然李重九为何那么有底气,一口气免得河南各郡三年粮赋。

  这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以往隋末大乱时,河北各郡闹饥荒到了人竞相食的地步,而现在李重九占据河北十年,国泰民安,今年又是丰年。而眼下河北丰收,所以这米粮马上就有人打上了主意。

  但是王君廓向自己建议,将河北富裕米粮,运到怀荒镇其中用意却颇令人商榷。

  李重九问道:“难道今年怀荒镇闹了饥荒吗?”。

  “陛下,并非如此。”

  “既然这么,那么王都护是借此投石问路,看看朕是否有挥师塞外的决心呢?”

  这时候王珪上前言道:“陛下,突厥处罗可汗,自从将突厥王庭从漠北迁至漠南以来,其王庭所在实已是大大靠近边塞。若是我军以轻骑从怀荒镇出兵,实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突厥王廷。不过以我看,王都护并非是要突袭突厥,而是未雨绸缪,若是将来突厥一旦有变,我北向用兵,亦有足够粮草支持,这也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李重九看向林当锋问道:“河北诸郡可以调多少军粮?”

  林当锋道:“初略算了一下六十万斛。”

  李重九道:“若解三十万斛,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林当锋给李重九算了一下,李重九皱眉道:“不行,这在路上消耗也实在太多了。”

  林当锋道:“士卒负粮三斗,而自食一斗,这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从幽京至怀荒镇。没有水运,只有让人用牛马来拉拽,所以难免路上就消耗多了。”

  李重九道:“既然如此今年先押十五万斛,明年开春后再押十五万斛。”

  “诺。”林当锋当下造办。

  这边林当锋刚刚奏完,礼部侍郎高徐道言道:“陛下,今年武试已是结束,各郡共录取士子三百二十人,现都在幽京候命,敢问陛下是否挑选之后,送入六卫府军。”

  “暂时先不要。”李重九反对。

  他踌躇了一会道:“朕决定让他们现在幽京先训练一段日子,可以请府军中优秀的将官,来指导他们。”

  “不,不是一段日子,而是朕决定效仿如国子监一般,设立一个讲武堂,无论是士子还是府军之中优异的士卒,将官,得到推荐后都可以来讲武堂学习。学习之后再进入各军之中,从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他们可以被优先提拔。”

  “讲武堂?如国子监一般,这简直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啊。”众臣们都是不解。

  事实上李重九这也是模仿现代军校的作为。

  在中国最早提出军校概念的,是王安石,理念也是从读书人中培养将领,但是此事随着变法失败最终半途而废。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