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上)
再说京都之前,还是先把视线放在我是如何前往京都上吧。
——500公里,这可是一段怎么看都不算近的路程,更何况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毛头小子,多亏于轨道交通的发达,我才不至于太过苦手,在网络上查好线路过后,我六点半早早地就在旅店退了房间,踏上了前往下一个城市的旅途。
新宿车站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站在道路中间的我仰望着时刻表,周围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人从我身边一闪而过,有急匆匆地赶着电车的上班族,有和我一样的旅行者,有逛街的当地人,还有一些打扮时尚的年轻人.......当我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周围来往的全都是陌生人的时候,我才贴身的察觉到了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这一段车站找路的经历,也是最让我感触不已的经历,感觉一切靠自己这句话的程度还不够来形容当时的景象,嗯.......大概是有个人在贴着你的耳朵对你说:迷茫吧,年轻的旅行者啊。
当然凭着我的过人的智慧和优秀的语言能力,尽管是在迷路中也顺利地找到了自己想去的车站——乘坐中央线从新宿站到东京站,我要在那里达成直达京都的新干线。
说起新干线,我就得详细地道来了。
新干线的速度决不能说是很快,不如说它是高铁里面最慢的,但是它的优点在于安全、准时、干净。据说自从新干线开始运营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是不慎撞到了一头鹿。而当时登场的新干线甚至挤得航空业差点崩盘,足以看出它的便利性与实用性。
顺便一提,日本的所有铁路交通都不是实名制,坐车也不需要过什么安检,买了票,你就可以上车了,无不突出了‘方便’二字。
新干线上的三小时我竟是睁开眼睛度过的,没有睡过一次。当时购买的自由席的我走到前面的车厢,见四周无人便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路上看着窗外风景的变化甚是有趣,毕竟异国的风景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看到的。
总之,我算是有惊无险地抵达了京都这个古城了吧。
大家说起京都回想起什么?神社?还是说艺妓?真遗憾后者是我们p民无法体验到的,要问为什么的话,其原因我们待会再说,先来说说什么是艺妓吧,那并不是从事SeQing,出卖RouTi的职业,简单来说就是负责陪酒,跳舞,表演的女艺人,很有日本的感觉~
但如果你想看这种表演的话,总之先摆出一百万日元来吧,不不,钱其实排在其次,像这种店面都是会员制的,如果没有人推荐你去,你是根本不可能进去的,只有那些大公司的社长,或者日本政府的政客才能享受陪喝小酒,看艺妓跳舞之类的fu务(有点羡慕)。
所以实际上京都对我而言就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东西,那就是寺庙和神社,还有那些古香古色的街道了。
不像东京,我对京都一点也不了解,我也并没有指望能在京都看到什么意外的东西,所以全都是向导一人在引领着我,向导是一位大我七岁的年轻人,他在和我一样大年龄的时候就只身来到日本求学,一待就是七年,喜好摄影和园林艺术的他并没有带我过多地去逛那些国内旅游团很喜欢的什么伏见稻荷大社、金阁寺、清水寺啥的我都只是照了个面,那座传闻中的五重塔倒是不错,还顺便去了一位拉花世界冠军所开的咖啡店,这倒是不错啦,但是真正让我眼前一亮、出乎意料的,还是下午去的那座寺庙。
——大德寺,我也没有仔细看它的名字,只知道自己是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来到了这座寺庙的脚下,上午草草逛过的那些所谓的著名景点,在人来人往的旅游团中早已变了味,说实话我来日本可不是为了走两步就能碰到一个中国人,哈哈,说的有点过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可能对于谁来说都多少有一点扫兴。
而这大德寺很不一般,它明明最具有日本的那种特有的FengQing和景色,却几乎看不到一个观光的旅客,庭园之中,一座名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日本特有的园林艺术。
这三种元素分别是:水、山、桥。
首先是由细小的石子精心整理成一道道的波浪形,代表水,同时也是那个枯字的由来;然后由形状各异的岩石堆积在一起的山,过往的石板路即为桥,枯山水原本来源于中国,但由于日本面积较小,无法将大面积的园林山水学习过来,于是便演变出了这样一种独有的园林文化。
这片枯山水位于一座寺庙的庭院,两者结合在一起,便乘坐独坐庭,有一面木质的牌子静静放在一根柱子下,上面用日文写着一段话,大致意思是:生活忙碌之后,请来到这边静静地坐下,看着眼前这伟岸的蓬莱山(这座枯山水描绘的就是蓬莱山),心境也会安宁下来吧。
我在那里望着枯山水,头顶木屋檐,屋檐外是蓝天白云,对面是一度白墙灰瓦,是不是一只乌鸦长鸣而过,树上的幼鸟一边嘶鸣,一边祈求食物,叫声一会就停息,转而来之的是一种能让人心完全沉淀下来的宁静,就好像世外桃源一般,没有车流人流的喧嚣,也没有高楼大厦遮住眼眸,也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你,只是静静地、一句话也不说地坐在那。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了。
这座寺庙无论是氛围,还是历史,还是景色,都比我之前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名胜不知高出了多少,是我至今为止见到过的最像日本的地方,然而,明明是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景点,在这三小时中,我没有看到一位中国人的身影。
我不理解,于是问了问身边的向导,毕竟是他带我来到这个好地方。
他说一开始他只是听说了这边有很不错的枯山水,便前来观赏,但没有想到这边的日本气息这么浓郁,而且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把心静下来。当你走进这间殿堂的时候,你便会很自然地压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地方,没人会想去大声喧哗。
可这仍不能解释为什么好景点不火起来呢?原因有很多,应该说是众多原因交错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首先第一点:这家寺庙不宣传,他没有像国内景点一样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人来参观,他们好赚票钱,这边不是,这大德寺是私人拥有的(日本很多景点都是私人的),甚至内部也不完全开放,我们所观赏的只是其中一个殿,还有更多古香古色的日式庭院不对外开放,甚至还有一座日本建国之初——1600年前的一座古老寺庙。
国家每年都会拨款给这种国家级景点,所以他不在乎你的那点票钱,简单来说,你爱来就来,不来就算了。
第二点:意境好的地方,旅行社不待见,为什么?这里一没有购物街道,而且每一座开放的殿都要收门票钱,或许并不贵,但是内部对于那些不感兴趣,感受不到禅意的人来说,只需不到五分钟就能走一圈,这里总共开放的也只有那么几座殿,旅行社将游客撒在这种地方,大家三十分钟左右就都回来了,那旅行社还赚毛的钱啊。再说这种地方,根本不适合那种三四十人的团体一拥而入,只适合一两个人平日散心。
第三点:太偏僻,京都有3000余座神社,寺庙,为什么要单独坐一个多小时的巴士来到这种地方,而且除了氛围什么也没有,连个买纪念品的地方都没有。
综上所言,这个绝好的景点很遗憾,并未被中国大众发觉。我也由衷地希望,这里不要被中国大众发觉,因为游客的人数往往会对一个景点产生质的改变,稻荷大社并没有那么久的历史,以前也很清静,是最近二十年才开始火起来的,但是人们知道的多了,来的多了,它就变了。
我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也无从去评定它。
但我想引用一下我那位向导所说的话:中国人把日本游玩的太过浅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