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读书与养生
读书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有点条件的家庭都有专门的书房,用来看书。古人把读书提高到无上的高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说明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在古代读书人是最受尊敬的人,读书是少数人的事情,在读书前要洗手、焚香,穿着整齐,像是在举行一场庄严的礼仪活动。把礼仪融入读书之间,让读书和礼仪、养生结合在一起,是古人的一个发明,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
中国还有一个成语:红袖添香,这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意境,虽然我们已经不再过古人那样生活,但是这仍然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他们对读书的环境没有那么重视,西方人没有中国人的养生理念。
读书可以让人长寿。孔子作为天下最著名的老师,活了73岁,这在当时条件下是相当的长寿了。读书人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高,读书让人和先贤智者对话,解除人心中的疑惑,让人的心胸更开阔。读书可以让人的心态更加的平和,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凡事看的远,想得开。有人做过研究,读书人中哲学家最长寿,可能与哲学家对事物分析的更透彻、看的更开有关系。
读书要大声读出来,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沉浸的书中,声音随着读书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在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对老师读书入迷的描述,读到精彩处用手有节奏的击桌子,摇头晃脑,忘记周围的一切,很是传神。 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和养生气功中空的境界是一样的,有和养生气功一样的效果。在这方面古人做的更好,我们现代人放弃了古人注重的大声朗读,读书的养生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读书可以养心。养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平和,读书可以调整人的心理,促进心理健康。读书可以消除愚昧,可以治愚,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结果。一个人生命有限,依靠自身的经验是不够的,要靠读书来补充,书读的多,看问题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心胸会更开阔。
不读书知道的知识有限,如井底之蛙,容易自高自大,遇到挫折想不开。读书能让人正确认识世界与个体的关系,世界很大,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个人也是无能为力。读书让人视野开阔,不会为生活中的挫折痛不欲生,知道有人比自己更不幸,遇到问题也会更加心平气和,知足常乐。
养生之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就是精神。读书是补神的一个很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