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民间音乐与养生
音乐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古代 圣人、帝王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孔子教授学生有\"乐”这一门课。孔子教的什么音乐现在已经没有详细的记载。民间流传下来的音乐都是大浪淘沙,历经时间的长期沉淀保存下来的精华。
鼓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古人在高兴的时候要击鼓,在打仗的时候也要击鼓,在官府前置鼓,让老百姓击鼓鸣冤。大的鼓有十几个人抬的大鼓,小的鼓有腰鼓。当人听到巨大的鼓声会受到震撼,近距离听的时候会感觉鼓声在大脑中回荡,产生共鸣,鼓声能让你忘掉一切,沉浸在鼓声的节奏中,在鼓声中忘记了自己,达到 忘我的境界,这也是养生的至高境界。
李白的著名诗篇《将进酒》有这样的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钟鼓馔玉是指富贵的生活,在当时富贵人家吃饭时要击鼓鸣钟。在当时没有留声机的时代,吃饭时能听到有乐队击鼓、鸣钟绝对是高消费。钟是古人的另一个重要乐器,钟声的实用价值、教化作用更加突出,以前大多城市、寺院都有钟楼,许多学校、单位都用钟声来指导作息时间。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撞钟好像变成了和尚的职业,和尚的职业应该是普度众生,和撞钟之间有什么联系?钟声首先是好听、悦耳,钟声和鼓声都对人有养生的作用,被圣人用作教化民众的一种方式。钟声、鼓声的教化作用也被历代政府重视,政府出资在各个城市修建钟楼,钟楼、鼓楼也是以前城市的标配建筑。
最早的编钟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了,最大的钟是明朝铸的,重46.5吨,现在北京大钟寺。钟声能和人体产生共鸣,即便是遥远的钟声,也能在人的内心产生共鸣。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著名诗句,说明当时遥远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对作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钟的养生作用得到了宗教的广泛认可,不光是佛教、道教有钟,基督教堂也有钟。中国人更是把钟鼓的养生、教化作用发挥的更大,在很多城市都有钟楼,每天定时敲 响,响的次数和频率都有讲究。以前的学生听着钟声上下课,工人听着钟声上下班,后来改成电铃,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有的已经改成音乐。钟声不会被抛弃,这是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决定的。
中国的民间音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闹的,一种是悠扬的。热闹的是配合庆典节日,烘托热闹的气氛。悠扬的是为了让人心静下来,达到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