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变革与养生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都在为选择什么作为国服而争论不休,国服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选择国服必须慎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现在竟然连一个衣服都没有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很多人推举的中山装,也只有百年历史,有人说不能代表中国悠久的文明。环顾周边其他民族,这都不是一个问题,阿拉伯人穿长袍、围白头巾;日本人有和服;欧洲人有西装领带。中山装不适合做国服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穿中山装的人很少,没有代表性。中国人穿的服装领口几千年来都是V字型的,这样养生,中山装不是,所以大家都不穿中山装,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穿过中山装。西装、夹克进入中国后,迅速普及,这与中国人的养生思维相符合。
中国人在唐朝以前也是席地而坐,象现在的日本。随着椅子的传入(当时叫胡床), 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不再席地而坐,改坐椅子,椅子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近代沙发传入 中国,现在家家户户都做沙发,沙发坐着舒服,有利于养生。沙发这个词就是音译词,中国人连名字都一起引进了过来。
中国人对饮食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原味的中餐在外国可能外国人接受不了,外国的中餐馆和中国的中餐馆差别非常大,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做出改变,更像西餐,但是什么样的西餐中国人都可以接受,并且能吸收其中好的部分融入中餐。 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生存的很好,口味和美国的没什么两样,年轻人非常喜欢,炸鸡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菜谱,在许多的中餐店也卖炸鸡,大多类似肯德基的味道。炸鸡品种、口味在中国不断发展,已经超过原产地的美国。
中国的民居都很有时代特色,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建筑不一样,现代的建筑变化更快,过几年就会换新式的样子,大家都习以为常,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好看怎么来。 象西方那样的房子式样几百年不变,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易经》 把世间万物融于64个卦象之中,相互之间不断转化,永不停息。这也是中国人善长变革、适应变革的思想根源。中国人喜欢变化,善于适应变化,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在这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中国人更能适应变化,更善于在变化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中国人不变的是对养生的追求,不论是什么样的变革,如果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就会保存下来,如果不符合,就会被废弃,这是中国人在变革中选择行动方向的依据。中国人对外在形式不在意。二十世纪是中国大变革的世纪,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走过了其他民族没有走过的道路,中国人民在各种政治制度间变来变去,没有不适应,大家还很适应这种变化,甚至可以说是追求这种变化。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于西方,西方人却视共产主义思想为洪水猛兽,把共产主义视为敌人,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可理解。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一些东西也不喜欢,但是中国人绝不会敌视。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民主国家的典范,但是其种族歧视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民主国家还有奴隶制度的残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几百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没有消除人们内心的种族歧视制度残余,这也说明他们不善于适应变革。
中国政府提出的改革开放是针对政府说的,老百姓的变革一直在进行,政府总是走在后面 。政府过多的远离老百姓的变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政府就成了变革的阻力,政府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政权的更迭大多是这个原因。政府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让政府跟上老百姓变革的步伐。贫困地区最贫困的是政府的思想,最需要扶贫的是政府。政 府穷乱收费就越多,老百姓都跑到外地去打工、创业,造成贫困地区空心化。生活在贫困地区的生活成本反而更高,很多行政收费比别的地区高,老百姓学个驾照,都要跑到外地去学。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没有人才,谈什么发展。
古人认识到生命力旺盛的事物都是柔软的,垂死的事物都是僵硬的。象树叶开始的时候很柔软,到落的时候就已经僵硬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柔软者生之徒,僵硬者死之徒。只有善于变化,才能养生,这是根植在中国人内心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