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得知真相
三个女儿格外沉郁,李荣光见状,把她们叫到了屋里,缓声说道:“你们知道做手术那天,你妈跟我说些什么不?”
三人都摇头,李荣光叹了口气:“其实你们妈妈早就猜到自己不是一般的小病,她当时给我说,如果手术失败了,就是她的命。让我劝你们不要难受,人这辈子,活多久都是命,不要有怨言。”
李秋君低下头,难过不已,她听见身旁的大姐开始抽泣:“我现在好后悔,我以前不该和我妈对着干,如果早一些理解她该多好。”
李秋君伸手想安慰她,李红君挤出一个笑:“但是最后的几个月,我们一直在一起,不管怎么样,也算了了一个遗憾。”
“你妈以前最放心的就是红君,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三。”李荣光看向三女儿:“说的最后一句也是让你好生找个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
李梦君红着眼睛:“我知道了,爸。”
李家自从李父去渡口上班之后,一直是李母撑起这个家。她性格清冷不爱说话,加上带了三个女儿,这些年在村子里受了不少欺负。
可是天性善良的她,也有相处得不错的邻居,这些人都来了家里,给她上一柱香,说着宽慰的话,多少慰藉了李家人。
下葬那天,天下着小雨,李秋君跟着队伍往后山走,盯着那被雾气笼罩着的草丛,心情也像它一样,阴沉晦涩。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那时自己上小学,妈让去割猪草,她倔脾气来了愣是不去,还悄悄带着三四岁的三妹跑上了山去玩。
李母急红了眼,找了一下午,终于找到时,她伸出手要打人,可是手在空中颤抖了几下又悄然放下了。
记得当时自己跑的,就是这座后山吧?李秋君环视一圈,只觉得物是人非,满心伤痛。
……
丧事办完之后,大家回到家里,收拾起了屋里的东西,李秋君和李红君讨论起了今后的事情,老家只剩父亲一个人了,今后怎么办?
李秋君说:“让爸跟我回渡口吧,那里气候好,冬天不冷,而且他在那里上班了那么多年,也有认识的熟人。”
李红君摇头:“你那里太远,住我那儿吧,我家房子大,离老家也近,随时可以回来,给妈扫扫墓。”
姐妹俩争论了几句,都没结果。后来说还是看父亲自己的意思吧。
李荣光看向她们,缓缓开口:“我哪儿也不去,我就留在这里。”
“可是家里没有人了……”李红君急急说道。
李荣光摇头:“你妈跟你婆婆都在老家,我在你们那里住不惯,这事你们就别管了,收拾完了早点回去。”
李红君还想坚持:“爸……”
李荣光站了起来:“就这样决定了。”
李父很坚决,三个女儿劝不动,也只好作罢,大家坐了车离开了老家,李秋君坐在后座,走了多远了回头瞧,父亲还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田坎上。这幕场景让她又流下泪来。
人生很幸运,你会遇到许多有缘人,人生也真的很残忍,会不间断地面对离别。好多路程,都注定是一个人孤单地走。
这样的情绪紧跟着李秋君,直到回到渡口之后都挥之不去。年幼的小彤彤还不太明白死亡这件事,她一脸期盼地问:“妈妈,爸爸说外婆生病了,她什么时候才好,彤彤想她了。”
李秋君抱紧女儿,眼睛红红地说:“外婆去天上了,她和那些婆婆一起在天上打牌呢。”
“那外婆还会回来吗?”彤彤又问。
李秋君肯定道:“会,她偶尔会回来看我们的,只是她回来的时候,我们未必知道。”
彤彤失望地点了点头,这边的李秋君心里也酸酸的。彤彤小的时候,李母带了很长时间,所以即使是李母回了老家,她也时常想起外婆。
现在如何给孩子解释这件事,她也曾经想过。也想过骗着她,不让她知道真相的残忍。可是听了父亲那一番话后,恍然大悟。
或许大家心里都知道,只是害怕难过,害怕告别的场景,所以相互瞒着,合演着一场戏。大家是成年人,彤彤却还小,所以李秋君用这样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她以后应该能懂吧?
……
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李秋君都神情恍惚,水果店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好在那个叫程莉的女孩很能干,多少分担了她的工作。
这一阵子,刘佳佳和王雨总是来陪她。罗菊姐也来。罗菊姐还说了许多自己家的事。
她的母亲是个懦弱老实的家庭妇女,一切以男人为重的那种,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听你爸的。”
罗菊姐笑了笑:“这几年不怎么说了,因为我很少打电话回去。打回去做什么呢?他们除了催婚还是催婚,可我已经三十四了,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年纪了。”
李秋君伸手握住她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
罗菊姐低声说:“我现在感觉,人活着就有各种各样的苦,死了倒是解脱了,一切的烦恼都不存在了……”
“罗菊姐,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活着虽然有烦累的东西,但是快乐的时候也很多啊。”李秋君不认同。
罗菊姐摇头:“我今天本来是想来劝劝你的,可是也不知道怎么了,唉,可能大家都很烦吧。”
李秋君跟她聊了好一会儿,罗菊说她们车间要搬西宁,然后她不想去,可能会被调到金工车间去。
“金工很好啊,”李秋君说:“可能忙一些,但是环境好点,也没那么多灰尘。”
罗菊点了点头:“可惜你没上班。”
李秋君点头:“嗯,我们班组一直有息工名额,她们都不愿意。反正我正好做做生意,也挺好的。”
“嗯,振作起来。你还有彤彤呢。”罗菊看了她一眼。
在她们的陪伴下,李秋君心里好受了许多,这些闲话家常多少治愈了心底的孤寂。在颓废了两个月之后,她也准备好好打理生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