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五章 正规战术

  从时间上推算,最快1月8日傍晚,最迟1月9日清晨,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主力舰队就将到达雅浦群岛北面海域,而美国海军的第51舰队最快只能在1月11日夜间到达,由此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在第51舰队到达之前,第一主力舰队不但可以从容选择最有利的阵位,还能选择战场,甚至能够半路伏击美国舰队。

  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猜测,而是合情合理的分析。

  因为第一主力舰队的最大航行速度为70节、第51舰队的最大航行速度为60节{“长滩”级的最大设计速度为60节,而不是70节},而且都可以持续航行好几天,所以两支舰队迎头航行的话,会合海域不是在马里亚纳群岛西面,而是在群岛东面大约4000千米处的威克岛附近。即便考虑到第一主力舰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通过马里亚纳群岛中部海域{美军在塞班岛以北的海域部署了至少10艘攻击潜艇,而且这些潜艇的首要任务不是袭击前往塞班岛的高速运输船,而是监视过往的舰队与船队,防止驻扎在那霸的共和国海军舰队长途奔袭珍珠港},必须绕道而行,第一主力舰队也有可能在玛利亚难群岛东部海域设伏,偷袭美军第51舰队。

  对共和国海军来说,能不能偷袭第51舰队,需要的只是勇气与胆魄。

  显然,美国当局肯定不会怀疑共和国海军的勇气与胆魄。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第一主力舰队,并且密切监视它的一举一动。

  根据战后获取的资料在,在1月7日之前,美国海军就向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派遣了数艘攻击潜艇,密切监视那霸港,以及群岛中所有可以供大型战舰锚泊的天然港湾。因为美国海军曾经以那霸为基地,驻扎琉球群岛数十年,非常清楚群岛的环境,所以美国潜艇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一任务,甚至能够将用于侦察的小型无人潜艇送到距离那霸港不到10千米的地方,用来搜集进出那霸港的各种舰船的声纹信息。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记录,首先发现到达那霸港的主力舰队,并且记录下“秦”级声纹特征的就是一艘在那霸港附近活动的美军攻击潜艇。非常可惜的是,这艘潜艇发射的小型无人潜艇在跟随主力舰队活动的时候被舰队里的反潜驱逐舰发现,为了将极为宝贵的资料带回去,该潜艇在让小型无人潜艇引开舰队反潜力量之后就返航了,没有做得更大胆一些,比如向舰队里的那几艘极为醒目的主力舰发射几条重型鱼雷。

  随着第一主力舰队从那霸港出发,美国天军与海军展开了一场“追踪接力赛”。

  虽然在美国参战的时候,两个超级大国就在第一回合的战斗中将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一锅端,并且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之内,让对方的民用卫星系统全面瘫痪,到只剩下有人轨道空间站的时候,也不过就10来个小时。但是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残酷战斗,并没让两个超级大国对“制高点”失去热情。可以说,早在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就意识到,因为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不受国界约束,除了极少数运行在特殊轨道上的卫星之外,几乎所有卫星都会经过敌国、或者敌国盟国上空,从而遭到敌人地基拦截系统攻击。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己方的航天器,唯一的办法就是摧毁对方的地基拦截系统,而这在取得战争胜利之前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早就在为战争做准备,并且制订了一整套的战时应急计划。

  在所有用来占领军事制高点的战时应急计划中,最可靠的就是发射小型军事卫星。

  从理论上讲,因为无法使小型军事卫星做到绝对不可探测,能够用来攻击大型军事卫星的地基能量武器也能对付小型军事卫星,所以小型军事卫星的生存概率不会比大型军事卫星高多少,反而会付出更加高昂的相对成本。但是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不极端追求性能的情况下,小型军事卫星的成本要比大型军事卫星低得多,而且更容易发射。更重要的是,在生存周期以“圈”为单位计算的情况下,小型军事卫星的平均有效价值,也就是在被敌人摧毁前实现的价值与自身价格的比值,肯定远远超过大型军事卫星。综合这些因素,小型军事卫星成为战争时期,天军武器装备库里的头号明星。

  平心而论,在小型化技术已经朝着纳米方向前进的21世纪50年代,小型军事卫星的性能并不落后,足以完成绝大部分军事侦察任务。当然,小型军事卫星的作战使用、以及如何对抗敌人的反卫星系统,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虽然从理论上讲,如同地球同步轨道、某些极地轨道能够避开美国本土,但是却没有可能避开美国设在全球各地的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同样的道理,美国发射的任何卫星也不可能避开共和国的所有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可以说,在以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名义组建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就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可晨之机。就算某些海外军事基地容易遭到攻击,比如丢掉迪戈加西亚之后,美国的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也能通过海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弥补,确保对方无法有效利用外层空间。但是这并不表示地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就是万能的,也不表示军事卫星就没有价值了。

  从理论上讲,要想确定一颗卫星的运行轨道,至少需要在卫星定轨之后掌握3个时间点的运行数据。如此一来,即便美国拥有遍布全世界的地面卫星探测基地,也至少需要让卫星绕地运行一周{这是卫星定规的最低标准}才能完成测量。由此可知,理论上,在卫星绕地运行第二周的时候,才能进行拦截。当然,在实战操作中,一般会等到卫星绕地运行好几周之后再进行拦截。

  由此可见,避免遭到攻击,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有很多办法。

  事实上,开战后,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都在按照计划行动,即根据其他军兵种的作战需求,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发射特定的小型军事卫星,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比如收集战场情报。比如在2059年1月2日,共和国天军一口气发射了10多颗小型军事卫星,其中一颗在被击落前从中美洲地区上空通过{最后在加勒比海上空被部署在波多黎各的美军地基高能激光器击落},拍下了正在巴拿马运河中航行,还没有进入太平洋的几艘“长滩”级主力舰。

  在5月7日中午{美国东部时间是凌晨},美国天军就从部署在太平洋中部吉尔伯特群岛东面的贝克岛附近的海上航天发射船上发射了2枚运载火箭,一口气将大约20颗小型军事卫星送上了好几条完全不同的绕地轨道,以此按照一定的间隔时间,从不同的方向通过琉球群岛。毋庸置疑,这些卫星都会被击落,而美军需要的,只是在其被击落之前,至少保证每个批次有一颗卫星能够到达琉球群岛上空,并且按照预定的程序派下与发回照片{接受照片的就是在附近海域活动的美军潜艇}。

  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内,美国天军的航天发射船又分两次发射了4枚运载火箭,将将近40枚小型军事卫星送上绕地轨道。由此可知,至少到7日22点之前{美军第三次发射小型军事卫星群},美军的侦察卫星都到达了琉球群岛上空,拍下与发送了照片,而且美军的情报部门根据照片判断出了第一主力舰队的行踪,不然美国天军没有理由浪费资源、进行补网发射。因为美国天军没有在5月8日凌晨4点,也就是应该进行第三次补网发射的时候采取行动,所以可以大致断定,第二次补网发射的小型军事卫星要么没能到达目标区域、要么没有能够发现第一主力舰队。

  也就是说,在5月8日凌晨的时候,美国天军跟丢了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主力舰队。

  从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行速度计算,这时所在位置距离关岛不会超过2000千米,距离美军的海上基地也在3500千米左右。而具备海上起降能力的美军大型海上飞机的搜寻半径超过2500千米,而能够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大型侦察机的巡逻半径则在4500千米以上,所以第一主力舰队已经进入美国海军的搜索区域。更重要的是,利用美国天军在此之前掌握的信息,美国海军的侦察机可以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茫茫大海上,茫无头绪的搜寻一支能够在10个时内航行1000千米的舰队。

  要知道,在使用被动探测设备{因为第一主力舰队距离共和国的海上基地与海军基地更近,所以美国海军的侦察机北上搜寻的时候,只能使用被动探测设备,如果使用发出电磁波的主动探测设备,很容易遭到共和国海军战斗机的攻击,别说完成侦察任务,飞回去的可能性都不大}的情况下,一架大型侦察机需要大约100个小时才能搜索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即便出动一个大队的12架大型侦察机,也至少需要10个小时才能搜索完这么大一片海域。

  由此可见,有没有天军提供的前期情报,对海上搜索行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美国海军的行动上也看得出来,当时共和国的第一主力舰队确实进入了其侦察机的搜索范围,而且应该比较靠北,不然美国海军不会一口气出动24架大型海上飞机与24架大型侦察机,并且在前两轮侦察行动中就损失了接近一半的侦察机,让美国海军不得不从澳大利亚与夏威夷抽调大型侦察机。

  由此可以推断,共和国第一舰队的航行速度并不快。

  也就是说,第一舰队没有前去截击第51舰队的意图。因为美军的侦察机一直集中在从那霸直接南下的航线上,所以可以断定第一主力舰队正在南下。也就是说,第一主力舰队也没有偷袭第51舰队的打算。

  难道共和国海军准备与对手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

  这个想法并不值得惊奇,让人惊奇的是,共和国海军会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要知道,战争从来就不可儿戏。为了击败敌人,没有无所不用其极,而是按照在国际战争法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虽然在宣战之前,伏击对方的舰队算得上是最可耻的行为,而且还有可能在战败后遭到审判,但是在战争期间,伏击敌人的舰队最多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战术手段,而不是卑劣的战略偷袭,也就与“可耻”沾不上任何关系。

  可以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主力舰队的行动,多半与裴承毅有关。

  原因很简单,裴承毅的指挥风格就是出其不意,而且出人意料。

  更加重要的是,积极主张在太平洋上与美国决战的正是裴承毅,而且这也是裴承毅以第一指挥官的身份指挥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战场的战争。如果说裴承毅的军事生涯有什么遗憾的话,2037年没有能够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让阿根廷在第二次马岛战争中取得全胜,恐怕算得上是其中之一吧。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看来,没有能够在海洋战场上建功立业,正是裴承毅作为军人的最大缺失。受此影响,在有机会指挥海战的时候,裴承毅肯定不会顾虑到实际情况,插手海军的作战行动。不可否认,在大的战略方向上,裴承毅的才能足以让海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稳住菲律宾、首先斩断美国伸进印度洋的触角,再强攻马里亚纳群岛等等,可是在战术上,作为退役的陆军上将,裴承毅的经验就少得可怜了,甚至比不上一些正规科班出身的海军初级军官。

  当野心与才能不匹配的时候,自然会犯错误,而且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结合当时的情况,确实能够让很多人相信,正是裴承毅在瞎指挥,让共和国海军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问题是,当时指挥第一主力舰队的不是裴承毅,而是张雪峰海军中将。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大后方,裴承毅也没有插手第一主力舰队的战术作战行动,而是让请回来,以元首海军事务顾问身份发挥余热的华剑锋上将在遥控指挥,即通过海军司令部向张雪峰下达作战命令。

  当然,裴承毅肯定部署了任务,而他的要求只有一个:歼灭第51舰队。

  可以说,这也是裴承毅的指挥风格,即只下达命令与下达任务,而不会告诉手下应该怎么去执行命令与完成任务。这说明裴承毅往往极端相信手下,也说明裴承毅给了手下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

  总而言之,在前线指挥官、前线总指挥与联合司令官位置上的裴承毅在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都没有详细到下达战术命令,身为国家元首的裴承毅,更加没有理由在一次战术行动中直接向前线指挥官下达作战命令。真要如此的话,裴承毅就没有必要住在元首府,完全应该穿上上将军服,去前线司令部指挥部队作战。说得更透彻一点,如果裴承毅没有这样的觉悟,他留在军队里还有可能成为共和国建国授勋之后首位元帅,而在元首府里,他肯定算不上是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

  第一主力舰队果真由张雪峰与华剑锋指挥的话,直接南下肯定有原因。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驶向雅浦群岛的确实是第一主力舰队,而不是某支冒充第一主力舰队的船队,基本上可以肯定,共和国海军并未打算伏击第51舰队,而是想在挑选好的战场上与美军决战,即以正当手段夺得绝对制海权。

  这有可能吗?

  可以说,这个问题让美国海军与美国高层头痛不已。

  为了证明找到的确实是第一主力舰队,美国海军不但损失了20多架大型侦察机,还在5月8日天亮前命令所有在该海域活动的攻击潜艇不惜一切代价攻击正在南下的共和国海军舰队,因此导致至少3艘美军潜艇在当天晚上的战斗中被击沉,另外还有至少2艘美军潜艇在伏击之后没有能够逃出共和国海军反潜巡逻机的攻击,在5月9日上午葬身大海。也就是说,为了证明第一主力舰队的身份,美国海军付出了5艘攻击潜艇的惨重代价。这还是其次的,在接下来的2天中,美国海军又损失了4艘潜艇,并且在让侦察机搜索攻击潜艇战沉海域的时候,丢掉了大约30架大型侦察机与近50架大型海上飞机。当然,这些损失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到5月11日的时候,美国海军基本上断定在雅浦群岛北面大约600千米处活动的就是第一主力舰队,而且之前在琉球群岛东南方向上待命的“海南岛”号海上基地与在马里亚纳群岛西北海域待命的“台湾岛”号海上基地都在11日天亮之前完成转移,到达第一主力舰队北面大约1000千米处,并且轮番出动制空战斗机,为第一主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驱逐附近的美军侦察机。

  当然,在此之前,包括杜奇威在内的美国高层都坐卧不安。

  这也可以理解,在明明有机会伏击第51舰队的大好局面下,共和国舰队却选择了更加保守、而且很有可能付出更大代价的战术,没有问题才是怪事。

  实际上,即便到了11日,即美国海军已经肯定了第一主力舰队的身份,而且确定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海域没有共和国舰队,在第51舰队附近1000千米的范围之内,甚至没有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上的他国船只,杜奇威仍然有点不敢相信,觉得海军的保证没有太高的可信度,在雅浦群岛北面活动的只是一支伪装成第一主力舰队的快速运输队,真正的第一主力舰队早就逃出了监视范围。当然,杜奇威也没有完全怀疑海军的报告,只是觉得第一主力舰队没有去偷袭第51舰队,不等于不会偷袭别的目标,比如第51舰队的老巢、美国在太平洋中部最为重要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根据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在11日傍晚的时候,也就是第一主力舰队从那霸出发,经大隅海峡,沿日本列岛东部海域向东北方向航行,然后在千岛群岛东面折向东南,以全速航行到达珍珠港西北大约1500千米处的时候,杜奇威亲自联系了珍珠港的港口司令部,让太平洋战区司令拉响了战斗警报,并且让所有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杜奇威并不担心共和国陆战队跳过马里亚纳群岛,直接攻打珍珠港,毕竟共和国陆战队的主力部队、以及运送陆战队作战的两栖舰队与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都在美军与情报机构的监视之中,共和国海军不可能凭借一支舰队占领珍珠港,但是杜奇威必须提防共和国海军偷袭珍珠港。即便当时港内没有战舰,更没有整支太平洋舰队,可是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主要中转站,如果被摧毁的话,美军向马里亚纳群岛与澳大利亚运送物资与部队的效率将降低好几成,从而使美军在前线遭到惨败。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珍珠港被偷袭之后,美军一口气退到了中途岛与瓜达尔卡纳尔岛,最终在用一次很有可能葬送美国海军的冒险、以及一次极端血腥的两栖战役才扭转了战局。如果美军再次遭受如此惨败,恐怕会一口气退到太平洋东岸!

  事实证明,杜奇威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共和国海军选择了保守战术,确实是有问题,只不过不是找到了美军的破绽、或者说抓住了美军的破绽,而是来自共和国海军本身,也是来自共和国本身。

  前面提到过,共和国海军希望在这场海战之后,以不战的方式制服菲律宾。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裴承毅以直接下达命令或者安排任务的方式,将这一想法告诉过海军事务顾问,但是谁都知道,华剑锋是少数几个能够与裴承毅合作,而且对裴承毅非常佩服的将军,也是最了解裴承毅军事战略思想的将军之一。更重要的是,华剑锋算得上是共和国海军史上最有政治头脑的海军司令。可以说,在林啸雷之后,如果没有这位来自潜艇部队,并且参与了自纪佑国执政时期以来,共和国海军绝大部分作战行动的海军司令,共和国海军肯定不会有后来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在裴承毅当上国家副元首之前没落。总而言之,华剑锋不但有值得任何人尊重与敬佩的军事才能,还拥有非常高的政治觉悟,特别擅长领会国家领导人的意图。

  如此一来,在部署作战行动的时候,华剑锋肯定会考虑到这个“最高要求”。

  更重要的是,第一主力舰队的司令官张雪峰不但来自潜艇部队,而且在当潜艇兵的时候就对华剑锋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便在他当上舰队司令的时候,华剑锋已经脱下军装,以退役上将的身份出任元首的顾问,张雪峰也不会与华剑锋对着干。

  由此可见,当时给第一主力舰队制订作战计划的,应该是华剑锋,而不是张雪峰。

  不可否认,做为来自潜艇部队的将军,华剑锋天生就具有冒险精神,可是作为共和国海军史上最成功的潜艇艇长{实际上华剑锋保持的绝大部分潜艇作战纪录已经被刘海锋等人打破了}之一,华剑锋能够活着成为将军{像华剑锋那样,执行过数十次作战任务,取得了那么大的战果,还活着的潜艇艇长确实寥寥无几},并且成为海军司令,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绝对不会轻易冒险的军人。事实上,即便在当潜艇艇长的时候,华剑锋也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冒险。

  以当时的战局来看,让第一主力舰队到马里亚纳群岛以东海域去伏击第51舰队,确实是毫无把握的冒险。

  首先是如何赶过去的问题。第51舰队是美国海军的希望,为了保护这支舰队,美国海军不但动用了2座海上基地与近2000架作战飞机,还在2058年12月底之前调动了数十艘攻击潜艇,并且在马里亚纳群岛到中途岛的广阔海域上组建了一条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的潜艇警戒线{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在潜艇产量跟上去之后,还将把这条警戒线向北延伸到阿留申群岛,让共和国舰队没有偷袭珍珠港与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机会}。虽然在第一主力舰队离开那霸的时候,这条潜艇警戒线还非常简陋,但是美国海军肯定会根据第51舰队的航行情况、以及侦察部队搜集到的战场信息来调整潜艇警戒线的密度,因此第一主力舰队在东进的时候肯定存在暴露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伏击了第51舰队之后,第一主力舰队如何安全撤退?

  可以说,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海军的海上基地无法跟随第一主力舰队活动,在航母战斗群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情况下,第一主力舰队单独东进,意味着主动脱离航空兵的保护。更加重要的是,战舰的航行速度肯定比不上战机的飞行速度,而且美军会全程关注第51舰队的活动情况,在沿途部署接应力量。也就是说,在第51舰队遭到伏击之后,美军的打击力量就会倾巢而出。对第一主力舰队来说,就算能够赶在美军航空兵到达之前歼灭第51舰队,并且利用强大的自卫能力抵抗打击,在美军的全力围剿之下,逃出生天的可能性的微乎其微,全身而退的概率更是无限接近于零。

  客观估计,只要在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的掩护之外遭到美军航空兵的打击,第一主力舰队全军覆没的概率不会低于八成。

  如此高的战损比例,基本上就是拿第一主力舰队去交换第51舰队了。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绝对不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在西太平洋战场上,更加安于现状的肯定是美国海军,因此美国海军也就更加乐意打这种消耗性的海战。

  再说了,这也完全违背了裴承毅的战略准则,即发起这场决战的最高目的。

  如果考虑到一些战术上的细节问题,伏击第51舰队更是没有半点可行性。暂且不说伏击战该怎么打,以及该怎么撤退,仅仅以如何打响伏击战、即如何确保第一主力舰队能够伏击第51舰队,而不是伏击的一支诱饵舰队,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就算再理想一点,即美国海军不会安排诱饵舰队,毕竟第51舰队的诱惑力已经足够大了,第一主力舰队在没有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面的浩瀚大海上找到第51舰队,并且及时将其拦截下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到这个时候,因为第一主力舰队回撤至少需要好几天,所以美国海军很有可能利用第51舰队提供的强大打击能力,在共和国海军做出调整之前,支持陆战队打上塞班岛,扭转不利战局,而共和国海军别说南下攻打提尼安岛与关岛,就算要想扳回局面,也得付出巨大代价。

  由此可见,华剑锋有足够的理由让第一主力舰队直接南下。

  事实上,是否偷袭第51舰队关系到的不是共和国海军有没有抓住机会,而是海军的基本战术思想。

  不可否认,出其不意在任何战场上都是可行战术,但是在冒险上,海军与陆军的差别就非常明显了。众所周知,海军受漫长建设周期影响与特殊交战手段影响,是典型的战略军种,即海军更加倡导海上决战,而且海上决战对战争的最终结果有着决定性意义。陆军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即便是规模宏大的战略进攻行动,而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可以说,这两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典型战例,前者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中途岛海战,后者则是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德军的战略进攻行动。要理解得更透彻一点,就得将这两者的主要因素交换着看。比如说,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能够像德军在“巴巴罗萨”中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歼灭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美国别说在中途岛海战中翻盘,能不能守住夏威夷群岛都是个严重的问题。

  由此可见,海军实际上是一支不应该过分冒险的军队,也是不推崇冒险的军队。

  众观历史,几乎所有经典海战都是稳打稳扎的一方取胜,而冒险的一方战败。即便有中途岛海战这样的“相反”战例,可是在考虑到美军的情报优势,特别是掌握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战役目的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军不是在冒险,真正在冒险的反而是对美军的情况一无所知的日本海军。

  很明显,海军的基本战术思想就是避免冒险,打有把握的仗。

  从这个角度出发,更能明白,华剑锋恐怕连伏击第51舰队都没有考虑过。这同样也能说明,更渴望取胜的不是共和国海军,而是美国海军,不然的话,那些精通海战战术的美军将领也不会在如此简单的问题上犯糊涂了。这也很好理解,如果美国海军再次战败,哪怕只是与共和国海军打成平手,共和国陆战队也会借助塞班岛,首先攻打提尼安岛,而美军却没有多少守住提尼安岛的资本。

  当然,也不能说共和国海军不想取胜。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海军也非常希望获得一场胜利。只不过,共和国海军可以接受有代价的胜利。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可以为了胜利而付出一些代价,而不是一定要大获全胜。不管怎么说,陆战队花了几个月,已经将塞班岛打造成了军事要塞,不但可以成为进攻提尼安岛与关岛的跳板,还能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坚守几个月。由此可见,共和国海军就是奔着制海权去的。

  综合这些因素,美国海军自然希望第一主力舰队去偷袭第51舰队。

  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美国海军曾经计划利用第51舰队引诱第一主力舰队前往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海域决战的资料{根据一些美国海军与政府的行政管理人员回忆,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当局就销毁了所有相关档案},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国海军肯定有类似的作战计划,甚至做过相关部署。比如在2058年底,美国海军就以向前线转移战术作战飞机的名义,将威克岛上的机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并且修建了足以容纳数百架战斗机的临时停机坪。更加重要的是,在2059年1月初,美国海军就频繁在前线与后方调动作战飞机,使威克岛上的战斗机数量从未低于过300架。要知道,威克岛是距离第一主力舰队伏击第51舰队理想海域最近的岛屿,在对付没有航空兵支持的第一主力舰队时,300架战斗机就意味着1000多枚反舰导弹,或者2000多枚远程滑翔炸弹。因为有威克岛可以临时停留,美军还能从其他地方调遣数百架战斗机,加上部署在夏威夷的轰炸机,美国海军能够在数轮攻击中用超过5000枚的反舰导弹淹没掉第一主力舰队。

  种种因素都表明,美国海军在2059年初示弱,很有可能是对付共和国海军的圈套。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因为美国当局销毁了全部相关证据,而且能够参与到这一决策的都是高级人员,数量绝对不会很多,所以没有任何证据、或者证人能够在战后证明美国海军确实想以暗算的方式对付共和国海军。

  事实上,即便有,也无可厚非。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美军求胜心切,为了取胜,甚至忽略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不顾客观事实,将对手想得过于弱智。果真如此的话,对共和国海军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事,因为一个宁愿相信主观臆断,也不接受客观事实的敌人,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没有头脑、也没有威胁的敌人,而且是非常容易战胜的敌人。

  正是如此,在战后,一些立场客观的战史学家就认为,美国海军在战争期间犯下的一系列错误,不但葬送了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还错过了众多千载难逢的机会,而美国海军犯的这些低级错误,又与其战前发展规划中的疏漏与偏差有很大的关系,而海军建设是一个国家终极战略与基本实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可以把美国海军的失误看成是美国的基本战略与综合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之前,受基本因素的影响,美国已经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不管怎么种说法有多大的可信度,在被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雅浦海战”打响之前,作为全球海洋霸权持有者的美国海军已经败下阵来。正是如此,从“雅浦海战”开始,太平洋战场上以争夺制海权为主的战役与战斗都可以看成是共和国海军挑战、以及取代美国海军的步骤,也是新老交替的必然经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