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一十九章 声东击西

  9日傍晚,平静了1天的南方战场上再次热闹了起来。

  随着以军第7装甲师绕过舍赫巴,向东北方向挺进,在大马士革省西南上空盘旋的1架大型无人侦察机立即通过激光通信系统将拍摄下来的图像发给了东面数百千米外的1架战略侦察机,随后这架侦察机就通过位于背部的定向通信系统,将信息发给了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1颗通信卫星,最终由这颗卫星把信息发送到瓜达尔港的联合司令部。虽然信息的传递距离超过5000千米,但是所用时间不到1秒钟。利用性能强大的计算机,联合司令部的战术指挥中心能够将战场情况同步显示在虚拟的三维电子沙盘上,让包括裴承毅在内的指挥官准确及时的了解战场情况。

  与以往一样,大致询问了情况之后,裴承毅就把具体工作交给了手下的参谋。

  作为参谋出身的司令官,裴承毅非常清楚参谋在指挥作战时的心态。说得简单点,只有得到指挥官的绝对信任,参谋才会为指挥官卖命。当年指挥半岛战争的时候,裴承毅就很讨厌那些军阶比他高的将军对他指手画脚。

  因为晚上的战斗将关系到整个南方战线,甚至整场战争的走向,所以裴承毅没有离开战术指挥中心。

  战场时间21点过{仍然以巴格达时间为准,相当于瓜达尔港这边23点过},无人侦察机发来了一段非常清晰的录象。以军第7装甲旅已经到达了苏韦达省与大马士革省交界处的一处绿洲。不得不承认,以军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大约150千米的距离,第7装甲旅只花了不到3个小时。要知道,这是野外行军,而不是在公路上行军。就算沙漠地势平坦,让装甲部队可以像在低等级公路上那样行军,能在3个小时内跑出150千米,也算得上是能力出众了。让裴承毅略感惊讶的是,另外2个以军旅也以同样的速度到达了进攻集结地点,行军速度不比第7装甲旅慢多少。

  这2支部队就是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

  第118装甲旅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该旅在之前的多次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突出。特别是在2008年的那次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中,第118装甲旅的一名士兵竟然落入了敌人手中,搞得以色列当局很没面子。受此影响,在20年代末的那次改编中,第118旅被取消了主力番号,成为了预备役部队。直到2038年底,也就是叙以战争后,以色列国防军开始扩编,第118旅才获得主力番号,成为了第118装甲旅。虽然获得了主力番号,但是第118装甲旅仍然比不上第7装甲旅。拿主战装备来说,第7装甲旅的主战坦克是与克莱斯勒联合研制的“梅卡瓦7”型主战坦克,实际上就是以色列版本的m32a1,而且是战斗全重超过了50吨,更加重视防护能力的主战坦克,第118旅的主战坦克则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性能最多与m24的后期改进型号相当,除了观瞄系统之外,其他性能都远远比不上“梅卡瓦7”型主战坦克。

  与第118装甲旅相比,第5步兵旅更有来头。

  事实上,第5步兵旅一直是以军的王牌部队。与第7装甲旅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步兵”与“装甲”。因为在叙以战争之后,受到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以色列国防军采用了类似于美军的编制体系,即将地面部队分为“重型部队”与“轻型部队”,而步兵旅与装甲旅都是重型部队,所以第5步兵旅在具体编制上为2个装甲营加4个步兵营,而第7装甲旅为3个装甲营加3个步兵营,论主战装备,前者仅比后者少了大约60辆主战坦克,却多出了大约80辆步兵战车。

  由此可见,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不比第7装甲旅差多少。

  如果不是在相对开阔的沙漠地区,而是在更加重视步坦协同作战的地方,比如贝卡谷地,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甚至在第7装甲旅之上。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第5步兵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黎巴嫩,随时准备北上围歼黎巴嫩真主党{贝卡谷地就在黎巴嫩境内,而且黎巴嫩全境多山,地形崎岖复杂,适合步兵作战}。

  3个以军旅,绝对不容小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3个旅的总兵力在21000人到22000人之间,战斗人员在14000人到15000人之间。若按战斗人员计算,相当于共和国陆军的2个战斗单位。

  与之相比,苏劲辉放在前面的只有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

  让裴承毅有点不能理解的是,苏劲辉仍然把第二战斗单位留在大马士革,只是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向东靠了一点。也就是说,苏劲辉似乎不愿意让罗少鹏上场,打算把全部立功的机会都留给傅卫民。当然,这只是恶意的猜测,裴承毅相信苏劲辉是一个有分寸的指挥官。

  需要裴承毅关注的,还不仅仅是3支以军主力部队。

  在以军进入攻击集结点的时候,美军的第1陆战师已经到达苏韦达。虽然盘踞在这座城市里的10000多名叙军官兵表现得无比英勇,始终没有向美以联军投降,但是在近2天的激烈战斗后,叙军基本上丧失了活动能力,更不可能突围。按照杨少勇的分析,美军最多只需要留下2个营的兵力,就能让苏韦达的叙军老老实实的呆在城市的废墟里面,从而让第1陆战师的主力开赴决战战场,充当以军的战役预备队。

  如果苏劲辉预料的一样,美军第2陆战师出现在了库奈特拉。

  在战场时间21点45分发来的那份卫星侦察情报中,第2陆战师已经在库奈特拉完成了集结工作,并且做好了进攻准备。

  必须承认,王牌部队就是王牌部队。

  虽然从历史上看,第1陆战师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头号王牌部队,而且也是美国陆战队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远的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陆战1师参加了从瓜岛到冲绳岛的所有作战行动。但是第2陆战师也不是寻常部队,其历史不比第1陆战师短多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打得最惨烈的硫黄岛战役。更重要的是,半岛战争后,因为杜奇威来自第2陆战师,所以第2陆战师成为了美国陆战队的头号王牌部队。特别是在杜奇威担任国防部长与安全顾问的10年间,第2陆战师得到了特别照顾,比如m32a1批量生产后,最先装备的就是第2陆战师。

  傍晚的时候,第2陆战师还在戈兰高地上活动,短短数个小时就完成了转移与集结工作,并且做好了进攻准备。这样的行动效率,不但不比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差,甚至更加优秀。

  正是这份情报,让裴承毅察觉到了危险。

  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看完情报后,裴承毅就联系了苏劲辉,让他提高对第2陆战师的警戒度,也许第2陆战师会抢先发动攻击。

  让裴承毅感到欣慰的是,苏劲辉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因为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已经向东运动,所以苏劲辉不得不让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迅速南下,巩固大马士革南面的防御阵地。

  正是这个及时的调整,避免了一场灾难。

  战场时间22点15分,第2陆战师从库奈特拉出发,向大马士革挺进。

  面对由叙军驻守的外围防线,第2陆战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取得了突破,并且在第二战斗单位支援旅到达之前,向大马士革前进了大约20千米。

  毋庸置疑,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距离。

  大马士革到库奈特拉的直线距离大约60千米,因为地出沙漠,所以公路里程不比直线距离长多少。如果从叙以军事停火线算起,也就是从第2陆战师的进攻阵地算起,到大马士革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35千米。也就是说,美军一次突击就把叙军防线打穿了一大半,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赶到战场的时候,美军先头部队距离大马士革不到15千米了。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苏劲辉提前采取行动,让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全速南下,而是在美军采取行动之后才调整部署,根本不可能将美军挡在大马士革城外。即便在裴承毅发出警告的时候才调整防御部署,也会浪费大约半个小时,让美军继续前进数千米,从而在大马士革城外与美军打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

  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及时到达,遏制住了美军的攻势。

  准确的说,是把美军吓出了一身冷汗。

  当时冲在最前面的是支援旅的警卫营,也就是全旅唯一采用战斗编制的营,其主战装备与战斗旅的营完全一样。正是如此,当美军发现dz-31c主战坦克的时候,立即停下了进攻步伐,开始组织防御。要知道,不久前,发生在奥斯曼尼耶的那场战斗,让美军重新估计了dz-31c的性能,杜奇威更是警告了各师的师长,特别是装甲师的师长,如果在战场上与dz-31c遭遇,千万不要正面交战,应该尽量缠住对方,然后从侧翼发动攻击。第2陆战师是杜奇威带出来的部队,自然相信杜奇威的判断。

  事实上,当时美军推进得太快,侦察力量没有跟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发现数十辆dz-31c主战坦克之后,第2陆战师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就认为遭遇了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迅速调整部署,改进攻为防御。虽然从侧翼攻击,m32a1的电磁炮能够在大约3000米的距离上打穿dz-31c的侧面装甲,而坦克在空旷地带的正常交战距离一般在2500米左右,很少超过3000米,所以dz-31c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就没有了价值,但是在进攻中调整战术,绝不是说调整就能调整的,总得有个过程。哪怕是最厉害的部队,也需要几个小时吧。

  等到美军发现对面是一支支援部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战斗单位支援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叙军阵地,加强了正面防御。在美军向两侧展开的时候,支援旅也迅速展开,没有给美军继续突击的机会。

  正是如此,在距离大马士革大约15千米的时候,美军不得不停下前进的步伐。

  到次日天亮,处在锋线上的美军甚至能够用望远镜看到大马士革的伍迈叶清真寺。

  用第2陆战师师长布莱恩特少将的话来说,7月9日夜间,美军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从整个战局来看,布莱恩特少将的话没有错。第2陆战师向大马士革挺进的时候,以军也在东面发动了进攻。因为兵力相差悬殊,所以在10日凌晨,苏劲辉就让罗少鹏率领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南下,从侧翼攻击以军战线,迫使以军回撤。这个时候,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还没有与第2陆战师遭遇。也就是说,如果第2陆战师仍然在继续前进,在10日天亮前就能打到大马士革,而东面的战斗肯定无法在此之前结束。这就意味着,苏劲辉只能把阻击美军的希望寄托在叙利亚军队身上。显然,叙军肯定守不住大马士革。就算苏劲辉立即撤回一支战斗单位,也不可能赶在美军冲进叙利亚总统府之前夺回大马士革。随着叙利亚政权土崩瓦解,战局必然发生重大转变。

  当时,打得最激烈的还是东面的装甲决战。

  这也是开战以来,规模最大,打得最激烈的一场装甲会战。以军参战的3个旅中,总计拥有主战坦克847辆,步兵战车788辆,以及400多辆轮式反坦克战车。共和国陆军投入的2个战斗旅中,总计拥有主战坦克824辆,步兵战车848辆。从装甲规模来看,共和国陆军占有优势,如果考虑到装甲战车的性能,优势将更加明显。因为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没有从正面投入战斗,而是向南穿插,摆出了战术包抄的架势,所以在正面战场上,共和国陆军没有兵力优势。

  战斗一开始,以军就吸取了美军的教训,没有与第九战斗单位正面交火。

  按照达扬的安排,第118装甲旅在正面拖住第九战斗单位,第7步兵旅与第5装甲旅从两翼包抄,争取从侧翼攻击第九战斗单位。因为以军长期在中东的沙漠中活动,所以达扬认为以军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掌握战术机动优势。

  不得不承认,以军打得很有章法。

  问题是,达扬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以军面对的第九战斗单位也是一支长期驻扎在沙漠中的战斗部队。

  裴承毅把第九战斗单位优先派往叙利亚,就是因为该战斗单位最擅长在沙漠中作战。

  面对以军的钳形攻势,傅卫民采用了一个直接简单的战术,即用1个营在正面牵制以军第118装甲旅,用2个营在右翼牵制第5步兵师,把其他的全部战斗营都放到了战线的左翼,集中力量对付第7装甲旅。

  虽然在这场战斗后,有人认为傅卫民过于托大,应该首先对付战斗力稍弱的第5步兵旅,或者是吃掉第118装甲旅,再集中兵力对付第7装甲旅。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第九战斗单位只有一次围歼以军的机会,不管打掉哪支以军,另外2个以军旅都会撤退,从长远考虑,干掉第7装甲旅的意义更加重大。

  战斗打到天亮的时候,以军指挥官才意识到,他们遇到了最擅长打运动战的对手。

  正面战场上,第118装甲旅面对1个营的兵力,竟然束手无策,数次进攻都被对方由精准的直射炮火给揍了回来。西面战场上,第5步兵旅的进攻也遇到了大麻烦,被2个营的轮番进攻打得连招架之力都不够,更别说主动进攻了。东面战场上,在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之前,第7装甲旅就被快速穿插的装甲部队合围,进攻战变成了突围战。

  意识到危险的不仅有以军的前线指挥官,还有在后方指挥的达扬。

  等到达扬在10日7点左右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第7装甲旅已经来不及突围了,因为就在15分钟前,苏劲辉亲自向傅卫民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说实话,傅卫民确实有点喜欢耍花招。

  虽然高速穿插能够最有效的分散敌人的兵力,达到各个歼灭的目的,但是过于注重穿插只会丧失歼敌机会,让敌人在集中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分散突围。

  苏劲辉的命令恰到好处,也非常及时。

  面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力却要强大得多的对手,曾经在戈兰高地上让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丢盔弃甲的“戈兰旅”终于尝到了苦头,知道什么样的进攻,才能彻底打垮对手,取得全面胜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