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九十九章 缴械投降

  围歼哈卡里美军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虽然美军的突围行动异常的坚决果断,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精确到米的炮火打击下,突围美军的最大收获就是节约了大量裹尸袋,因为在炽烈的弹幕下,阵亡的美军都被横飞的弹片割成了碎片。

  不管怎么说,顶在卡瓦尔的只有一个营,而且是警卫营。

  袁晨皓不想让第一战斗单位的将士平白无故的牺牲,伊朗军队的指挥官也不希望被共和队抢走了全部战果。

  美军猛攻卡瓦尔的时候,伊朗军队也在猛攻克兰。

  相对而言,克兰的战斗更加惨烈。

  在天亮前发动的两次进攻被打退之后,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先头部队撤了下来。前线指挥官一方面让官兵就地休息、抓紧时间吃早饭,一方面联系后方的炮兵、要求对克兰的美军阵地进行覆盖式炮火打击。因为伊朗炮兵的主力装备仍然是大口径榴弹炮,而不是已经在共和国陆军中普及了的电磁炮,所以伊朗炮兵的战斗力远不如共和国的同行,很难对美军的坚固防御工事构成威胁。其实,伊朗陆军有几个营的电磁炮,只是因为没有配套的移动式供电系统,所以这些电磁炮必须部署在供电能力在百万千伏安以上的主干电网附近,而在伊朗境内,只有德黑兰地区有这样的主干电网。德黑兰距离伊土边境线600多千米,早就超过了伊朗陆军装备的第一代电磁炮的最大射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晨皓联系了伊朗军方,让伊朗军队调整进攻部署。

  冲在前面的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仍然打主攻,跟在后面的哈桑师向西机动,争取绕过克兰,占领连接克兰、哈卡里与居尔珀纳尔之间的三岔路口,阻止美军向北突围。虽然以当似乎的情况来看,因为第一战斗单位已经包围凡城,先头部队正在向居尔珀纳尔挺进,美军不大可能向北突围,但是为了预防不测,避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袁晨皓仍然决定控制从哈卡里通往居尔珀纳尔的唯一通道,把美军堵在哈卡里。在南面进攻,准确的说,是在东面向西进攻的4个伊朗师中,战斗力稍差的阿巴丹师与巴士拉师{前面已经提到过,这是两个由民兵部队改编而来的师,算得上是预备役部队}向东南方向挺进,负责攻打于克塞科瓦与谢姆丁利,打通从西阿塞拜疆省南部进入土耳其的公路,也是整个东方战线上的第三条地面补给通道。因为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力量已经在向伊拉克转移,虽然可以继续为第一战斗单位提供补给,但是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这一安排,即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力量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服务,让江晚承与王学平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安卡拉推进,所以必须尽快建立更多的地面补给通道,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战术空运上。另外2个伊朗师,即内贾德师与安迪梅什克师配合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继续强攻克兰。因为战场南面是海拔高度接近4200米的吉洛山{土耳其的第一高峰},所以袁晨皓不用担心美军向南突围,也就没有让部队向克兰南面迂回。

  在袁晨皓调整部署的时候,前线指挥部的参谋军官已经到达了前线。

  虽然袁晨皓不想插手伊朗军队的作战行动,但是按照双方达成的秘密协议,必要的时候,前线指挥部可以向伊朗军队派遣协调人员,间接指挥伊朗军队作战。袁晨皓把参谋派到前线去,也是希望伊朗军队的前线指挥官能够明白北线总指挥的战役意图,准确及时的执行作战命令。

  天刚亮,伊朗军队就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似乎为了证明什么,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师长用不打算发动第四轮进攻的架势,把全部兵力都派了上去,并且让内贾德师与安迪梅什克师给派来了几个步兵营,跟在装甲部队后面,加强阵地控制能力。

  更重要的是,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炮兵到达了第一线。

  这轮进攻,打得非常血腥。

  虽然155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大口径电磁炮,质量仅有40多千克的155毫米炮弹的杀伤力也比不上200千克级的炮弹,但是伊朗炮兵把火炮拖到了美军阵地外面,把榴弹炮当成坦克炮使用,摆平了对准美军阵地进行直瞄打击。如果需要间瞄射击,伊朗军队就会呼叫留在后面的其他师的炮兵。

  伊朗军队这么大,实际上是暴露了dz-31a与db-30a的设计缺陷,即这两种主战装备的主要武器都不具备打击坚固防御工事的能力,而在此之前,那些装备140毫米坦克炮的主战坦克能够轻而易举的打掉最坚固的防御工事。事实上,不是dz-31a与db-30a没有打击坚固目标的能力,共和国陆军早就为dz-31a的60毫米电磁炮开发了对付防御工事的特种炮弹,为db-30a配备了同样的反工事导弹,只是在出口的时候,60毫米特种炮弹属于禁售军火,而反工事导弹的价格太贵,一般国家都不会大批量采购。如此一来,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攻坚能力远不如共和国陆军的作战部队,为了对付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只能把大口径榴弹炮当成坦克炮使用了。如果不是伊朗陆军已经淘汰了所有笨重的自行榴弹炮,采用了轻型榴弹炮的话,恐怕在发起进攻的时候,那些样子很像坦克,却只能抵挡机枪子弹的大家伙很有可能跟在坦克后面攻上美军阵地。

  不管怎么说,在伊朗军队全面彻底的炮火压制下,克兰的守军很快就崩溃了。

  战斗持续到9点左右,最后一个美军火力点被伊朗军队拔除。

  因为袁晨皓让去前线协调作战行动的参谋明确无误的告诉伊朗军队的指挥官,战场上空肯定有交战双方的大型无人侦察机,交战过程肯定被记录了下来,千万不要蠢事,不然真主都保护不了犯了错误的伊朗军人,所以大部分投降的美军伤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救治,伊朗军队的官兵也很克制。不管怎么说,伊朗战争已经过去快20年了,在那场由美国入侵伊朗的战争进行时,现在的这些伊朗士兵多半还是少年,记忆并不深刻。

  “过激”事件仍然不可避免。根据美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录象资料,至少有7名美军伤员在投降之后被伊朗军人秘密处决,其中还有1名女性美人。“非常可惜”的是,录象是从上方俯拍的,只能辨认出枪杀美军伤员的是伊朗军人,以及从这些军人的肩章中辨认出军官与士兵,但是无法确定这些军人的真实身份,也无法确认这些军人属于哪支部队,所以美国当局只要求伊朗交出战犯,却无法点出战犯的姓名。伊朗当局却坚决不承认美国的指控,认为美国当局公布的录象是伪造出来的,与伊朗没有任何关系,不然美国为什么不拍下那些“战犯”的相貌,至少也应该搞清楚他们属于哪支部队。搞到最后,这件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因为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攻得太猛,所以在克兰失守后大约1个小时,哈桑师的先头部队才占领了通往哈卡里的三岔路口。因为哈桑师的主力部队就在先头部队后面,所以美军的反击很快就被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哈桑师打了回去。

  这个时候,向东南进攻的阿巴丹师与巴士拉师还没有到达于克塞科瓦!

  由此可见,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第三次进攻确实有力过分。

  虽然打下克兰,让两个师的伊朗官兵士气大振,加上在进攻前吃了早饭,所以两师师长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向哈卡里进军,但是袁晨皓非常果断的制止了两位伊朗陆军少将的鲁莽举动,让他们只把炮兵派到前面去支援哈桑师,装甲部队在克兰进行临时整编,把能够继续战斗的战车编在一起,确保组建3到5股装甲突击力量。袁晨皓的意图非常清楚,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已经损失了很多兵力,如果不做调整就发起进攻,很有可能在哈卡里遭到美军痛击。虽然临时整编浪费了时间,但是借此机会迫使美军向北反击,能够用哈桑师的防线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与士气,对后面的进攻有很大的好处。总而言之,美军已经是煮熟的鸭子了,没有必要较一时之长短。因为没有替代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装甲部队,所以打扫战场的工作落到了内贾德师与安迪梅什克师的身上。由此可以判断,如果真的发生了枪杀美军伤员的恶件,那么凶手肯定来自内贾德师或者安迪梅什克师。

  袁晨皓可以不把时间放在眼里,美军却没有这么幸运。

  克兰失守后,布吕歇尔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回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克兰,因此他让留在后面的第3步兵师的1个装甲营与1个步兵营立即向克兰进发。准确的说,因为克兰的美军指挥部在战斗结束前就被攻克了,所以在伊朗军队消灭最后一股美军之前,布吕歇尔就派出了反击部队。

  正是如此,这2个美军营才一头撞上了哈桑师的铜墙铁壁。

  在突然袭击的战斗中,1个美军装甲营能够把2个伊朗陆军师打得头昏目眩,可是在面对面的战斗中,2个美军营肯定不是1个伊朗步兵师的对手。不管怎么说,哈桑师是伊朗资历最老的王牌师之一,在两伊战争中就有卓越表现,在抵抗美国入侵的伊朗战争中,更是荣获了数不尽的荣誉。就算该师没有幸运的成为第一批换装的主力部队,大部分主战装备显得很陈旧,性能也相对落后,可是在拥有兵力优势,而且严阵以待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让美军尝到甜头。

  事实上,此时的美军,已经不是7月1日的美军了。

  打了一轮冲击,损失了几辆坦克与几辆战车后,美军指挥官、即装甲营的少校营长断定对手已经做好准备,就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迅速向北迂回,打算从侧翼包抄到哈桑师的屁股后面,继续向克兰进军。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给他们的命令是向克兰进军,而没有说明走哪条线路。

  此举,最终拯救了这两个营的大约800名美国大兵,却葬送了哈卡里的其他美军。

  发现美军向北机动,哈桑师也立即采取行动,派出了2个装甲营与3个步兵营向北机动,拉开了防线。虽然美军的m32a1与m37{两个营属于步兵师,所以没有配备m38骑兵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超过了伊朗军队的dz-21主战坦克与db-18步兵战车,但是在越野行驶的时候,性能再好的履带式战车的最大速度都很难超过每小时40千米,轮式战车的最大越野速度甚至很难超过每小时30千米,因为跑得太快的话,车内的乘员与载员肯定吃不消。也就是说,在越野行军的时候,m32a1等新式主战装备的速度优势并不明显,很难拉开距离。

  发现伊朗军队追了上来,美军只能加快速度。

  不多时,美军少校通过战术数据网络,收到了克兰的最新情报,确定伊朗的装甲部队已经占领了整个克兰镇,最后一批美军也当了战俘。显然,继续向克兰突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南下返回哈卡里,暂且别说能不能再次突破伊朗军队的防线,就算能够赶回去,又有多大的意义?

  很明显,美军少校有那么点私心。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他花了大约45分钟才考虑清楚。

  也就是说,等他想明白的时候,他的部队距离哈卡里大约60千米,而距离北面的居尔珀纳尔只有不到20千米了。更重要的是,因为伊朗军队进攻的时候,对哈卡里方向进行了压制式电磁干扰,各作战部队只能通过战术数据网络获取战场信息,所以美军少校无法及时联系上布吕歇尔将军,也就无法获得将军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这名少校最终做出了极为明智的选择,向居尔珀纳尔进军!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在7月2日下午才到达居尔珀纳尔,所以这支由1个装甲营与1个步兵营组成的美军没有遇上地战斗单位,在到达居尔珀纳尔之后,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电能,随后就向西前进,在2日夜间到达佩尔伟里,并且在3日清晨到达锡尔特,与增援部队会合。因为到这个时候,该部美军的上级单位已经全军覆没,而率先到达锡尔特的是第1装甲师的部队,而不是第3步兵师的部队,所以该部就被派往巴特曼休整,与第3步兵师的主力部队会合。正是如此,该部美军再次逃过一劫。到达巴特曼之后,该部没有停留多久,在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到达前就被派到后面去守卫交通线,所以在第十战斗单位打下巴特曼的时候,该部美军又非常幸运的避开了共和队的锋芒。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

  对困守哈卡里的布吕歇尔来说,北面防线崩溃,绝对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

  虽然无人侦察机发来的图像显示,伊朗的主力装甲部队还在克兰,没有立即南下,但是布吕歇尔并不抱太大的指望,因为在美军打下卡瓦尔之前,伊朗军队肯定会再次进攻,并且一举拿下哈卡里。

  问题是,这个时候,布吕歇尔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接到杜奇威的电话后,布吕歇尔就把指挥工作交给了第1装甲师第1旅的旅长图克文上校与第3步兵师第1旅的旅长克洛泽上校。陆军中将没让两位手下死战到底,只是希望两人在尚有战斗力的情况下,为美人的荣誉而战。说直接点,就是在还能继续作战的情况下就不要投降。问题是,什么时候叫“还能继续作战”?按照共和队的传统,那就是还有一枪一弹就叫“还能继续作战”,而按照美队的传统,只有在还有可能达到战斗目的的时候才叫“还能继续作战”。也就是说,如果两位美军上校认为他们做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达到战斗目的,就可以向敌人缴械投降。

  事实上,在布吕歇尔离开前,两位上校都认为没有必要打下去了。

  突围无望,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因为死拼只能导致更多的官兵伤亡。

  当然,布吕歇尔眼里的战斗目的不是突围,而是牵制住对手的主力部队。

  安排好“后事”后,布吕歇尔在哈卡里等了大约3个小时,才登上了前来接他返回伊斯肯德伦的垂直起降运输机。

  在他离开后不到1个小时,两位美军上校向已经攻到哈卡里城外的伊朗军队投降。

  此时,全面进攻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