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八十三章 无法指望

  外交场上的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战场上的战斗也即将开始。

  6月30日凌晨,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到达西阿塞拜疆首府乌鲁米耶。稍做停留之后,凌云霄就向负责接待的伊朗将军告辞,率领部队离开了这座美丽的湖畔之城,开赴紧挨边境线的进攻出发阵地。

  一路上,凌云霄都忧心忡忡。

  到达进攻出发阵地后,他首先派侦察兵执行渗透侦察任务,随即就让工程连沿着过来的路线返回乌鲁米耶,确定沿途需要重点修缮的路基。官兵开始为迎接主力部队做准备的时候,凌云霄联系了袁晨皓,要求尽快把陆航的支援部队派过来,不然第一战斗单位很难在基础条件极端糟糕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作为伊朗最落后的省份,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设施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从乌鲁米耶到进攻出发阵地的40多千米公路全是由碎石铺砌而成的,很多路段上甚至没有铺碎石,用泥土夯实的地基经受风吹雨淋之后,根本承受不起重型战车。虽然这种道路对履带式车辆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运送物资的重型卡车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物资送不上来,第一战斗单位也别想有好的发挥。

  一时之间,压力全部落到了袁晨皓的身上。

  虽然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伊朗方面就提出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设施不完备,会对作战行动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当时没有考虑到陆航无法及时部署到位,所以裴承毅与袁晨皓都没有过分重视这个问题。在两人看来,因为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又穷又落后,无法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支持,所以土军肯定会放松警惕,把主力放在面向伊拉克的哈卡里省,而不是面向伊朗的凡省,让第一战斗单位获得突击的机会。

  事实上,两人的判断并没错。

  战争爆发前,土耳其陆军的主力部队就部署在哈卡里省、以及哈卡里省西面的舍尔纳克省。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数十年来,土耳其陆军一直在精心构筑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防线。在哈卡里省北面的凡省方向上,土耳其陆军的利用崎岖的地形、以及落后的交通基础条件制造宽度接近100千米的隔离区,让任何地面部队在发动进攻前,都得考虑极端条件对后勤保障造成的严峻考验。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耳其陆军的防御部署没有大的问题。

  凡省与接壤的伊朗西阿塞拜疆省都位于扎格罗斯山脉北端,而扎格罗斯山脉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因此凡省与西阿塞拜疆省全境多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西亚屋脊。在这种地形下作战,对任何地面部队来说都是灾难。伊朗战争期间,美军没有从土耳其杀入伊朗境内,取捷径攻打德黑兰,就是因为这边的地形过于复杂、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由此可见,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础建设落后,多半也是伊朗当局有意为之。

  从地理环境上看,土耳其的凡省与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的平均海拔高度基本相当,而土耳其的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海拔高度要比伊拉克的代胡克省高得多。也就是说,土军从哈卡里省向代胡克省进攻时要容易得多。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就积贫积弱,根本不是土耳其的对手,土耳其也多次出兵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从而非常重视哈卡里省与舍尔纳克省的军事基础建设。

  针对这些情况,裴承毅才把擅长山地作战的第一战斗单位派往伊朗。

  同样的道理,裴承毅把同样擅长在复杂环境下独立作战的第十战斗单位派往伊拉克北部地区,准备策应第一战斗单位。

  作为前线指挥官,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战略意图。

  虽然从一开始,裴承毅就明确了重点,中东战争的主战场不在扎格罗斯山区,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没有理由在北面投入太多的兵力,决定胜负的是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即南面战斗失利的时候,才会在北线大做文章。但是袁晨皓绝对不是个简单的军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与裴承毅非常相似,特别是担任南亚战区司令官之后,袁晨皓的很多表现都让人想起了当年的裴承毅。在袁晨皓众多引人瞩目的才华中,其超出普通军人应有的政治头脑最为重要。

  事实上,裴承毅也非常清楚这一点,知道袁晨皓是一个有城府的将军。

  换句话说,裴承毅看到的问题,袁晨皓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管共和国当局在库尔德人问题上表现得多么积极主动,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共和国与美国在中东角力,重点不是维护2000万库尔德人的人权,而是如何解决数百万犹太人与数千万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中东问题迟早会以巴以战争的方式爆发出来,共和国要想在中东战争中取胜,就得彻底打垮以色列。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暂时还无法达到的目的,也是一个没有可能实现的目的。

  只要袁晨皓认识到这一点,他就不会对这场战争抱太大的希望。

  或者说,他就有了自己的主张。

  回过头来看,裴承毅安排他去伊朗担任前线指挥官的时候,袁晨皓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知道裴承毅在为他着想,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由此可见,袁晨皓早就知道,南线战斗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因为共和国当局不会接受一次没有取胜的战争,加上明年就将进行政府的换届选举,不管顾卫民是否有足够的把握得到大多数代表的支持,他也必须为第一届任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来。所以在南线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就只能在北线做文章,想办法取得某种意义上的胜利。

  共和国没有拿巴以问题发难,而是借库尔德人问题挑战美国,就是这个原因。

  站在袁晨皓的立场上,如何有效的解决库尔德人问题,不但关系到共和国在2042年的换届选举中的政治走向,更关系到他的个人前程。不管怎么样,袁晨皓不会放过这次宝贵机会,也就不会有任何懈怠。

  接到凌云霄的电话,袁晨皓就找到了伊朗国防军总参谋长。

  按照双方签署的秘密协议,在共和队攻打土耳其的时候,伊朗不但要派遣地面部队协同作战,还要担负起后勤保障任务。虽然袁晨皓不会对伊朗军队在前线战场上的表现抱任何希望,但是在陆航支援力量到达之前,他必须把后勤保障的重任放在伊朗身上,想方设法为凌云霄提供最多的支援。

  与伊朗国防军总参谋长的视频会谈只进行了半小时,袁晨皓并没得到满意的答案。

  不是伊朗当局不肯配合,而是伊朗军队没有这个能力。

  万幸的是,袁晨皓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且不仅仅是思想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一开始,袁晨皓对伊朗军队的最大要求就是别拖共和队的后腿,不要在战斗中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南亚战区司令官,袁晨皓不可能不清楚伊朗军队的情况。

  虽然在革命之后,新生的伊朗政权继承了巴列维王朝的遗产,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其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地位甚至在以色列之上,别的不说,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处就把刚刚研制成功、还没有来得及全面装备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卖给了伊朗},自诩为海湾地区的头号军事强国,并且在新政权成立的第二年就与邻国交战,打响了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伊朗战争中,成功挫败了美军的入侵行动,伊朗当局更是洋洋自得,甚至一度宣称要以实际行动将美队赶出海湾地区,搞得南面的几个阿拉伯国家日夜不安。事实上,即便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因为国内长期动乱,国王与首相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所以得到美国全力支持的伊朗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强国。

  革命之后,伊朗的军事实力并没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最能反应伊朗军事实力的不是21世纪的伊朗战争,而是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

  用西方军事家的话来说,两伊战争是一场用高科技装备打的原始战争。

  虽然这个评价有点极端,但是反映出了问题。因为两伊战争正好在美苏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美队刚刚离开越南的密林,苏联陆军杀入了阿富汗的山区,所以两个超级大国不约而同的想借此牵制对手,想方设法的援助交战双方。别的不说,震惊世界的“伊朗门”事件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发的,即美国当局为了解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质,授权cia向伊朗出售f-14战斗机、“”防空导弹等巴列维王朝时期从美国采购的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以及“麻雀”导弹、“响尾蛇”导弹等配套弹药。美国当局此举,也是不想让伊朗迅速战败,从而让萨达姆控制下的伊拉克称霸海湾地区。当然,美苏之外的其他国家也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关联,比如法国就向伊拉克出售了当时最先进的“幻影”f-1战斗机,共和国则向交战双方提供了j-6与j-7战斗机。

  可以说,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与伊拉克的武器装备都不算差。

  以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的水准衡量,当时双方的主战武器装备中,f-14a“雄猫”战斗机、f-4“鬼怪”战斗机、“幻影”f-1战斗机、mig-29“支点”战斗机、mig-25“狐蝠”战斗机、mig-23“鞑靼”战斗机、su-24“击剑手”战斗机、su-25“蛙足”攻击机、tu-22“眼罩”轰炸机、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飞毛腿”弹道导弹、t-72主战坦克、“酋长”主战坦克、bmp-2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在当时都算得上是先进武器,不比美苏的主战装备差多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家用了8年时间打了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

  从影响上来看,两伊战争除了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损失之外,并没有给交战双方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可以说,就是这场战争,让萨达姆政权走上了穷兵黩武的末路。同样的,正是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期间的拙劣表现,让老布什下定了出兵海湾,用数十万美国大兵帮助科威特恢复独立与自由的决定。要知道,老布什决定以多国部队名义发动海湾战争前,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想到了那场导致5万多美国大兵丧生、数十万美国大兵伤残的战争,萨达姆也高调宣布,伊拉克将成为第二个越南。事实证明,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没有成为越南,而切萨达姆之后的伊拉克也没有成为越南。

  伊朗没有走上伊拉克的道路,不等于伊朗就没有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弗雷德里克敢于在屁股还没有擦干净的情况下出兵伊朗,就是相信伊朗军队将不堪一击,美国大军将像10多年前攻打伊拉克拉样长驱直入,一举推翻伊朗政权,迅速结束大规模战斗。虽然支持这一观点的美国人并不多,毕竟伊朗不是伊拉克,不大可能像征服一个只有2000万人口的国家那样去征服一个拥有6000万人口的国家,美国大军也不可能像在沙漠里作战那样在山区内作战,但是伊朗国防力量上存在的问题,肯定是美国当局决定发起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格说来,伊朗能够顶住美国的进攻,不是伊朗军队更能打,而是伊朗不是伊拉克。

  不管怎么说,老布什时期的海湾战争、以及小布什时期的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有出兵的理由,国际社会最多谴责美国,而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伊拉克。弗雷德里克发动伊朗战争的时候,不但没有拿得上台面的理由,还遭到几个主要大国的反对,共和国与俄罗斯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伊朗。换句话说,如果当初共和国与俄罗斯也支持伊拉克,美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推翻萨达姆政权。

  因为伊朗的人口与国土面积都是伊拉克的3倍,资源也比伊拉克丰富得多,所以同时期的伊朗还不如伊拉克。别的不说,伊朗在两个大国的积极支持下,用了近10年时间才彻底击败入侵的美军,而伊拉克的游击队在没有任何外来支援的情况下,在10年间已经让美军疲惫不堪了。

  导致伊朗军事实力落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观念严重落后。

  在军事建设中,观念就是军队的灵魂,装备只是军队的体魄。没有强大的灵魂,就算拥有再强壮的体魄,也不是真正的强者。

  事实上,观念的问题最难解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15年,美国的军事实力能够领先全世界,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先进的军事思想。共和国能在2015年之后挑战美国,就是摒弃了陈旧落后的军事观念,在军事思想上大做文章。如果说武装一支军队需要几年的时间,那么武装一支军队的头脑就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严格说来到,从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到2035年的印度战争,共和国花了20年才建立起了现代军事观念,培养出了如同裴承毅、袁晨皓等一大批拥有独立军事思想的优秀军人。毋庸置疑,这已经是快得惊人的速度了。美国用了近半个世纪{从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到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建立起了现代军事思想,沙皇俄国更是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转变。

  毫无疑问,袁晨皓改变不了伊朗,也就无法指望伊朗。

  虽然后勤保障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一件大事。按照伊朗军队的能力,为第一战斗单位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至少需要动员数万部队,并且在西阿塞拜疆省投入大批工程设备与工程物资。显然,不管是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伊朗当局都无法满足袁晨皓提出的要求,也就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援。

  不能指望伊朗,袁晨皓只好把目光转向陆航。

  找到负责陆航作战的参谋之后,袁晨皓只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按照备用计划,先完成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部署工作,把低空攻击机群的部署放在后面,优先保证为第一战斗单位提供足够的作战物资。

  随后,袁晨皓给伊朗总统内贾德打了电话。

  这次,他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伊朗当局能够确保从阿巴斯港到塞勒马斯{位于西阿塞拜疆省北部地区,距离省府乌鲁米耶大约80千米,距离伊土边境大约40千米,是通往土耳其凡省的铁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也是第一战斗单位的重要物资集结地}铁路线能够畅通无阻,物资运送工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内贾德不像伊朗国防军总参谋长,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这条铁路线关系到北线进攻作战的最终结果,伊朗当局不会拿这么重要的事情开玩笑。

  直到这个时候,袁晨皓才松了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