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一十七章 好心帮倒忙

  6月12日,由多方联合成立的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正案全民表决”的最终结果。当天下午,王元庆正式签署《宪法{修正案}》,宣布将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且按照新规定,在7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向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移交权力。正是如此,共和国的政府换届时间由第一季度延迟到了第三季度,王元庆也因此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由全体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

  其实,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按照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在新宪法正式生效后的一周之内选举产生全体代表大会的数百名代表。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新成立的全体代表大会将以推举投票的方式产生新的国家元首。也就是说,在整个7月份,共和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举。

  显然,针对这轮“选举潮”,王元庆早有准备。

  首先通过全民表决来修改宪法,除了赋予新宪法最高的合法性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直接选举全体代表大会代表进行了“预演”。对于大部分一辈子都没有参加过选举的共和国公民来说,这次预演显得非常重要,至少使很多公民知道了选举的过程,也知道了选举的重要性。当然,这也让那些认为不可能在共和国进行大选的人闭上了嘴。虽然这离直接选举国家领导人还有一点距离,但是在让公民真正认识到选票的意义之前,直接选举代表、再由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是最理想的过渡方式。

  因为有了全民表决的基础,所以大选的准备工作早已就绪。

  事实上,针对军队、警察、地方政府部分的提前投票工作已经在6月15日开始了。虽然按照正常程序,如同军队、警察等在选举期间负责维持秩序的武装力量应该在全民投票之后再投票,但是王元庆已经公布了政权交接的时刻表,如果将特殊人群的投票工作推迟到全民投票之后,肯定无法在1周之内完成投票与计票工作,也就不可能在第二周成立新的全体代表大会,从而使政权交接工作受到影响。

  因为人事关系挂在总参谋部名下的军人都属于“中央人员”,不参与地方选举,所以裴承毅没能投出那神圣的一票。

  6月20日,受投票方式的影响,身在海外的共和国公民的投票工作也开始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选举工作的公正、公平与公开性,共和国专门建立了一套电子投票系统,而且是单独的投票系统。对共和国的公民而言,因为选举点遍布城乡,就算住在最偏远地区的公民,也只需要乘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就能到选举点,用自己的合法证件领取对应的电子账号,投出自己的选票,所以独立的投票网络对国内公民的影响不是很大,对选举的影响也不大。问题是,既然是公正、公平与公开的,就不能忽视每一个拥有选举权的共和国公民,包括那些身在海外的公民。如此一来,身在海外的公民只能去最近的使领馆领取选票,并且以邮件的方式寄回国内。对那些身在发达国家的共和国公民来说,寄封信件的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对那些身在落后国家的共和国公民来说,这就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别的不说,仅在非洲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活动的共和国公民就有3万多人,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在非常偏远的村落,如果不能提前投票,恐怕他们在7月1日寄出的选票,能否在新的国家元首宣誓就职的时候送到国内都是个问题。

  随着提前投票开始,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代表的大选开始了,与大选有关的各项工作也悄然开始了。

  6月22日,王元庆在元首府召开高层会议。

  在这次有上百人参加的决策层会议上,王元庆不但明确了顾卫民与颜靖宇的地位,还以非常委婉的方式确认了叶致胜、阎尚隆与林啸雷的地位。

  当然,王元庆“公布”的这份领导人名单并不完整。

  虽然与裴承毅的预料一样,出任总理的不是叶致胜,而是阎尚隆,因此外交部长的人选就显得无关紧要了,但是至关重要的几个职务,比如专门负责经济工作的常务副总理、以及国防部长的人选都没有确定下来。

  这让裴承毅很难理解,也无法理解。

  阎尚隆是搞外交的能手,可是管经济,他就差得太远了。不管王元庆以什么理由把阎尚隆推上总理的位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给他安排一个管经济的能手,而且最好有中央政府工作经验,免得阎尚隆成为影子总理。考虑到共和国必须加强国内建设,常务副总理的人选就更加关键了。

  因为之前兼任常务副总理与国防部长的叶致胜去了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不可能再次由一个人兼任这两个没有多少关联的职务,必须安排一个“全职”国防部长。考虑到王元庆要利用林啸雷牵制顾卫民,国防部长的人选比常务副总理还要重要。简单的说,国防部长必须是一个拥有高度主见,且不受顾卫民控制的人。只有这样,国防部长的存在,才能让林啸雷与顾卫民保持距离。

  想来想去,裴承毅也只想到了项铤辉。

  也就是说,项铤辉是国防部长的最佳人选。

  问题是,项铤辉会“走回头路”吗?要知道,在共和国的权力体系中,总参谋长的重要性一直在国防部长之上。离开总参谋部,去国防部,等于降低身份。再说了,项铤辉不会不考虑夹在顾卫民与林啸雷之间的处境,也就应该有所顾虑。以项铤辉的资历,哪怕王元庆安排他去,他也可以拒绝。

  至于常务副总理的人选,裴承毅更加想不到了。

  当然,这也不需要裴承毅操心。

  按照宪法修正案中对中央行政机构产生办法的规定,作为最高行政官员,国家元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全体代表大会提名总理,确定总理人选后,再由元首与总理共同提交重要部门正副官员名单。也就是说,要到阎尚隆上台后,才会确定包括常务副总理与国防部长在内的官员。

  对裴承毅而言,他需要关心的是军队里的人事调整。

  6月23日,项铤辉在总参谋部召开军队高层会议。

  当项铤辉在大会上宣布将在7月31日辞去总参谋长职务的时候,没有任何将领感到惊讶,毕竟总参谋长说辞职的事情已经说了好几年,甚至早就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压根不想在总参谋部多呆一天。只是,当项铤辉拿出下一届总参谋部的人事安排名单,并且请参会将领踊跃讨论的时候,几乎所有将领都震惊不已。

  由林啸雷出任总参谋长,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关键就是,在这份名单中没有裴承毅的名字,而且出现了很多年轻将领。

  虽然裴承毅早就宣布不会竞争总参谋长的宝座,甚至在一年多前离开了总参谋部,但是当他再次回来,并且参与了装备发展审批工作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就算裴承毅当不了总参谋长,都会在总参谋部获得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不是作战处处长、就是后勤装备处处长、或者情报处处长{这个位置最尴尬,因为与之对应的是军情局局长}。不管怎么说,作为项铤辉重点栽培的将领,裴承毅不可能就这么离开总参谋部、离开共和队。

  结果,裴承毅连名单都没上。

  也就是说,裴承毅不但进不了总参谋部,甚至有可能“赋闲”。

  对有才能、有理想、有野心的军人来说,“赋闲”无疑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是最大的灾难。说得不客气一点,以裴承毅现在的名声,只要5年没有露面,别说老百姓会把他忘到脑后,恐怕大部分军人也只能在教科书中见到他的名字。结果如何,不难想像。不管裴承毅现在有多么出名,只要被人遗忘,就没有任何前程可言。

  当然,裴承毅并不关心这个问题。

  是不是“赋闲”,裴承毅心里非常有数。在项铤辉公布的名单中,袁晨皓不但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南亚战区司令官,还晋升为了陆军中将,至少在名单中的对应军衔是中将。也就是说,项铤辉已经替袁晨皓扫除了障碍,确保了他在南亚战区的地位。如此一来,别说裴承毅没有“赋闲”,就算真的“赋闲”了,只要袁晨皓能在南亚战区扎下根基,迟早有一天,裴承毅都能东山再起。

  真正让裴承毅惊讶的,还是名单的一大帮年轻将领。

  准确的说,是项铤辉提拔的年轻将领,比如凌云霄、曲茂康、李东石、栾玉廷、蔡岁康、董承芳、赖辛平、怀志刚、李文等人。因为这些人在受到项铤辉器重与提拔的时候,都很年轻,是当之无愧的“少年将军”,所以军队里给了他们一个称号,即“年轻将领”。毫无疑问,征战15载,再年轻的将军也不年轻了。以凌云霄为例,率领77军征战朝鲜半岛的时候,他才34岁,而当项铤辉晋升他为陆军中将,出任南亚战区地面部队司令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如果不是大名在外,而且是项铤辉手下第一战将,换了别的人,在近50岁的时候才成为陆军中将,前程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要知道,裴承毅晋升为陆军上将的时候才40岁出头,袁晨皓晋升为陆军中将的时候才30多岁。

  当然,凌云霄早就应该获得提拔了。

  用项铤辉的话来说,他到现在才成为陆军中将,完全是咎由自取。别说表现突出,只要稍微克制下过于冲动的脾气,别在战场上犯那么多的错误,更不要在平时过于纵容手下官兵,早就是陆军上将了。

  当然,让裴承毅吃惊的不是项铤辉在离任前拉了凌云霄一把。

  事实上,项铤辉最为人称到的地方就是从来不会用人唯亲。能够在10多年内不提拔凌云霄,就足以证明项铤辉的为人。

  换个角度看,让裴承毅惊讶的,正是项铤辉一反常态的作为。

  这次受到提拔的不仅仅是凌云霄与袁晨皓,几乎所有由项铤辉带出来的将军都得到了提拔,其中八成是陆军将领。

  显然,这是陆军最后的疯狂。

  项铤辉是在以权谋私吗?

  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项铤辉就不会离开总参谋部了。

  那么,项铤辉是在为今后遥控指挥总参谋部做准备吗?

  显然也不是,如果项铤辉想插手总参谋部的事情,最好的选择不是辞职,而是留在总参谋部。要知道,只要他决定留下来,不但王元庆会无条件的支持,林啸雷也不会有任何抱怨。

  也就是说,项铤辉这么安排有别的意图。

  事实上,正是如此,裴承毅才不免震惊。

  在这些得到提拔的将领中,真正有能力的都被派往南亚战区。比如凌云霄就在获得晋升的时候,从西太平洋战区调往南亚战区,担任战区地面部队司令官。刚刚晋升为陆军少将的李东石也去了南亚战区,担任快速反应部队指挥官。年初晋升为陆军准将的李文也被派了过去,担任装甲部队指挥官。可以说,项铤辉把最能打,也是最有潜力的年轻将领都派了过去,安排在袁晨皓的手下。

  这种加强南亚战区的举动,至少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意图。

  一是保住袁晨皓的位置,让包括林啸雷在内的人不敢轻易拿袁晨皓开刀。二是提高南亚战区的地位,从而增强袁晨皓在共和队里的话语权。

  联系到袁晨皓与裴承毅的关系,最终的受益者肯定是裴承毅。

  也就是说,项铤辉在离开总参谋部之前,不但用力的拽了裴承毅一把,还在裴承毅的脚下垫了根凳子。虽然这么做让裴承毅站得更高了,但是只要出现动荡,裴承毅也将摔得更惨。

  可以想像,裴承毅的心态是又感激、又感叹。

  感激的是,项铤辉终究没有忘记他这个最得力的老部下,就算留下一世骂名,也要替裴承毅做好殿后工作。感叹的是,项铤辉的手段确实不算高明,暂且不说这么做会让林啸雷怎么想,仅仅对即将上任的顾卫民产生的影响就足够让裴承毅如履薄冰了。

  一些有点眼光的将领已经看出了端倪,知道项铤辉在力挺裴承毅。

  大会还没有结束,就有几十位将领跟裴承毅打了招呼,其中不少还是第一次跟裴承毅打招呼。显然,在大部分将领看来,项铤辉还足够年轻,就像王元庆一样,影响力还将存在好几十年。既然项铤辉力挺裴承毅,那么10年、最多20年之后,裴承毅就将成为共和国最有权势的军人。对于这些年纪在40岁左右的年轻将领而言,20年之后,正是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如果能在现在与裴承毅拉上关系,20年后肯定获益匪浅。

  这么想的人越多,裴承毅的处境越尴尬。

  结果,整场大会下来,除了与其他人打招呼之外,裴承毅没有多说一句话,就连应该由他做的报告都省了。

  当然,裴承毅并不怨恨项铤辉,毕竟项铤辉也是一片好心。

  裴承毅也知道,项铤辉就那点政治水平,不能对他有太高的指望。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裴承毅轻松了许多,因为项铤辉提到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将在他离开总参谋部之前落实装备发展计划。

  显然,这不是项铤辉的意思,而是王元庆的意思。

  对裴承毅而言,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在项铤辉离任之前离开总参谋部,避开林啸雷的锋芒,也避免与林啸雷发生直接冲突。

  不管林啸雷多厉害,也不可能把手伸进军情局的地盘。

  只要到了国家物理实验中心,那就是天高皇帝远,除了李存勋之外,没人能够拿裴承毅怎么样了。

  打定这个主意之后,裴承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务之急就是把装备发展计划确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会议结束后,裴承毅加快步伐冲出了会议室。在大楼外的大花园里转了几圈,确定其他参会人员都陆续离开之后,裴承毅才绕了两个弯,去了总参谋长办公室。虽然负责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已经是林啸雷,但是林啸雷一天没有当上总参谋长,就一天不可能坐进总参谋长办公室。不管怎么说,军队是等级制度最森严的社会群体,包括项铤辉在内,真正的军人肯定不会破坏基本规矩。

  因为项铤辉的秘书不在,所以裴承毅在办公室门外停下脚步,没有急着敲门。

  想到即将跟项铤辉说的事情,以及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情,裴承毅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背信弃义,或者说辜负了项铤辉的期望。毫无疑问,项铤辉一直指望裴承毅能够扛起总参谋长的重任,甚至希望裴承毅能够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成为自开国元勋之后第一位超越了上将军衔的杰出军人。但是裴承毅没有按照项铤辉的期望,在军人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选择了截然不同道路。

  道路不同,不意味着目的地不同。

  想到这,裴承毅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