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一十二章 热点话题
焦魃山介绍完会议情况,王元庆就登场了。
虽然在涉及到国家领导人的问题上,王元庆没有说得过于明确,毕竟按照即将正式生效的宪法修正案,只有全体代表大会才有权决定国家领导人,现任国家领导人是无权决定下任国家领导人的,但是王元庆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不管由谁上台执政,保持政局稳定是第一要务,而军队、中央政府与立法机构是维持稳定的主要力量,在此期间,各部门、单位都要做好本质工作。
谈完政府换届的事情,王元庆直奔主要话题,即国内国外发展形势。
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话题,主要由王元庆发言,顾卫民与颜靖宇偶尔说上两句,其他参会人员全是听众。可以说,王元庆谈的国内国际要点与裴承毅的猜测基本一致,其他参会人员也有类似的猜测,所以大会在这个时候显得有点沉闷。直到最后的时候,裴承毅才打起精神,因为王元庆提到了一个他没想到的热点。
蒙古问题!
可以说,蒙古问题不但是热点话题,还是敏感话题。
虽然在21世纪初,特别是2002年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受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民族主义情绪在共和国高涨,一些所谓的愤青开始拿蒙古说事,认为蒙古是共和国的一部分,是被强行分离出去的,共和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蒙古。但是总体而言,特别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收复蒙古”的言论就非常少了,即便是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也就是共和国正式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对垒之后,也没有多少共和国公民关心蒙古问题,很多年轻一代根本就不清楚蒙古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变化也是一种进步,表明百姓变得更有主见,也更加关心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连现在的民众利益都无法实现,凭什么谈论民族主义呢?
问题是,共和国的领导人无法回避蒙古问题。
共和国建国以来,一直没有正面蒙古问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关系。换句话说,蒙古问题,实际上是共和国与俄罗斯{前苏联}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知道,只要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没有发生重大转变,蒙古问题就不会有任何变动。
事实也确实如此。
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纪佑国就与俄罗斯总统进行了单独会晤,其中就谈到了蒙古问题。当时主要是针对2014年冬季到2015年春季发生在蒙古的冰雪灾害,共和国希望在人道主义援助上与俄罗斯达成一致意见,即不能由共和国单独承担义务,而俄罗斯却享受好处。随后,纪佑国又访问了莫斯科,再次与俄罗斯总统会晤,而这次两人谈的不是人道主义援助问题,而是如何应付美国在蒙古地区的渗透行动。
早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也就是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开始向蒙古渗透。
按照美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全球战略规划”,蒙古的地位仅次于几个热点地区,是美国必须努力控制的战略要地。受此影响,在2013年之前,美国每年都向蒙古提供上千万援助资金,并且接纳数百名留学生。看上去,美国的这点小恩小惠算不了什么。问题是,蒙古只有200多万人,绝大部分还是居无定所的牧民,首都乌兰巴托的人口还不到20万,政府官员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将美国提供的援助分摊到官员身上,就不是一笔小钱了。再加上送子女去美国留学的诱惑,蒙古官员不受影响才是怪事。
与美国走得最近的时候,蒙古甚至答应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
毫无疑问,蒙古当局此举不但伤害了共和国的利益,还伤害了俄罗斯的利益。
只不过,共和国与俄罗斯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不一样。
面对美国的挑衅,共和国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还击。前苏联时期,蒙古是“苏联经济体”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责就是为苏联提供畜牧产品,并且获得苏联的工业产品。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失去了主要的工业品来源,也失去了畜牧产品输出地,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南面的共和国。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多年内,与共和国的经贸往来是蒙古能够保持稳定,200多万牧民能够安居乐业的根本。用纪佑国在处理蒙古问题时的话来说,不管美国用什么下三滥的手段,只要无法解决200万蒙古牧民的生活问题,无法为200万蒙古牧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美国就别想在蒙古站稳脚跟。事实上,到2013年左右,共和国已经是蒙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蒙古牧民离不开共和国生产的工业产品,也离不开共和国的巨大市场。近在2013年,共和国就从蒙古忌口了近3300万头牲畜,相当于从每个蒙古牧民手里购买了15头牲畜,而蒙古牧民凭借这些收入,能够买到一年所需的生活与生产物资。
与共和国相比,俄罗斯只能在经济以外的领域想办法。比如在2011年左右,即蒙古当局宣布可以将位于科布多{蒙古西部,哈尔乌苏湖西岸}的空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之后,俄罗斯当局就试图推翻蒙古政权,给蒙古换一个比较听话的领导人。结果在俄罗斯动手前,蒙古上层就采取了行动,把走得太远的领导人赶下台。正是如此,俄罗斯才没有以极端方式改变蒙古政局。
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发生在2014年初。
一场百年难遇的罕见暴风雪侵袭了整个蒙古,导致2000多万头牲畜与200多万蒙古人受灾。最严重的时候,不但各地游牧部族与外界失去联系,就连乌兰巴托与外界的通信都被中断。
在蒙古当局发出求援请求的时候,三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行动。
美国政府送去了1500万美元。虽然这笔钱不算小数目,而且在不经过国会审议的情况下,美国总统也就只能动用这么多资金。但是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蒙古来说,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1500万美元也买不到多少物资。
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出动了4架运输机,昼夜不停的向蒙古空运了数百吨物资。受暴风雪影响,运输机无法在乌兰巴托机场降落,只能空投物资,导致很多物资根本没有送到受灾牧民的手中,所以俄罗斯的行动最多帮了乌兰巴托的居民,也就是蒙古高层,对普通蒙古人没有多大影响。
共和国的行动最为积极,也最为充分。
在得到蒙古当局同意之后,共和国陆军在24小时之内动员近3万名官兵、数前台车辆与上百架直升机入蒙救灾,将共和国政府提供的数万吨救灾物资直接送到牧民聚集地。在持续15天的救灾行动中,21名共和人永远倒在了暴风雪中,还损坏了1000多台车辆与20多架直升机。更重要的是,在暴风雪过去之后,也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共和国将趁机吞并蒙古的时候,3万大军一个不留的撤了回来。
当时,共和国当局此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甚至可以说,正是此举导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急剧倒退,使两岸和平统一再次变得机会渺茫。要知道,台湾当局{即中华民国}并没承认蒙古的独立地位,在其出版的国家地图中,蒙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当然,共和国当局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止。
前面说过,只要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转变,共和国就不可能在蒙古问题上有太大的作为。
这次雪灾之后,蒙古的政策就开始倾向共和国。
准确的说,是在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后,仍然有所疑虑的蒙古当局认定共和国有足够的实力通过军事手段吞并蒙古之后,才顺应广大牧民的要求,采取了倾向于共和国的基本政策。
正是如此,纪佑国才不得不多次与俄罗斯总统谈论蒙古问题,并且一再承诺,共和国不会单方面破坏蒙古现有局势。
在此之后的20多年间,蒙古与共和国越走越近。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俄罗斯,蒙古早就并入共和国了。
在2018年、2021年、2023年、2027年、2030年、2032年、2036年,蒙古国均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其中发生在2027年春夏的特大旱灾使2200万头牲畜与120万牧民的饮水受到威胁,最终导致300多万头牲畜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几乎使蒙古经济彻底崩溃。积极援助蒙古的只有共和国,而且每次援助的力度都非常巨大。比如在2027年,共和国中央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分别为蒙古当局提供了120亿与40亿元的援助,共和国民间团体也为蒙古捐助了10亿元,帮助受灾牧民度过了困难事情。而在2032年的特大雪灾中,共和国不但提供了数十亿援助,还收养了数百名在暴风雪中失去亲人的孤儿。按照共和国官方统计的数据,到2037年初,共和国公民收养了4000多名蒙古孤儿,其中最早被收养的蒙古孤儿已经长大成人了。受此影响,从2020年开始,也就是在蒙古的“统一党”上台执政之后,分别在2020年、2024年、2028年、2032年与2036年提出与共和国合并,并且每次都在议会得到批准。问题是,蒙古提出的合并请求从未在共和国得到支持。前三次请求均被赵润东与王元庆否决,而后两次请求则被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否决。
显然,这一现象很难让人理解。
不得不说,美国当局在蒙古搞了10多年的民主,不是没有收获,只是没有能够为自己创造收获。蒙古能够建立起议会民主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归功于美国的努力,特别是美国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努力。也就是说,代表广大牧民利益的统一党能够上台执政,与蒙古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关系。
同样的,共和国的民主政治也在进步。
前三次,赵润东与王元庆拒绝了蒙古的合并请求,主要是出于实际情况。毕竟在2020年到2028年间,共和国的首要任务是对付日本,两长规模宏大的地区战争{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耗尽了共和国的国力,哪怕蒙古问题只是一个200多万人的问题,别说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共和国的人口基数,就算多出200多万人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可是蒙古问题又是共和国与俄罗斯的问题,在日本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印度还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就算赵润东与王元庆再有野心,也不会在蒙古问题上做文章。
后两次,蒙古的合并请求还没送到元首府就被全体代表大会否决了,就是共和国民主制度进步的显著标志。这两次表决的审议工作都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每个代表都发表了意见。与前面三次表决相比,到2032年的时候,全体代表大会的代表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出生的,也就是共和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也是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代人。虽然所谓的70后与80后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当他们步入50岁与40岁之后,理智早就战胜了情感,在重大问题上很有见解,而且是不受主流思想影响的独立见解。表决结果表明,绝大部分70后与80后均认为吞并蒙古弊大于利,对共和国的帮助并不大,反而会惹上麻烦。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王元庆重点强调了蒙古的局势,以及与俄罗斯的关系。
毋庸置疑,只要共和国与蒙古的交往不受影响,蒙古的政治局势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毕竟统一党代表了200多万牧民。也就是说,只要共和国没有在蒙古回归的问题上做出决定,统一党肯定会每4年一次{蒙古每4年大选一次}的提出合并请求,而共和国每4年就得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关键不是蒙古,而是俄罗斯。
按照王元庆的说法,俄罗斯当局一直高度关注蒙古问题,至今没有在蒙古问题上采取行动,不是不想采取行动,而是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俄罗斯当局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共和国不会单方面破坏蒙古现状。
问题是,维持蒙古现状的责任不仅仅由共和国承担。
也就是说,蒙古问题还能拖多久,除了看共和国的选择,还得看俄罗斯的选择,即俄罗斯会在什么时候打破蒙古现状。
用王元庆的话来说,因为共和国在蒙古问题上一直比较被动,特别是受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很难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所以主动权在俄罗斯的手里,只要俄罗斯当局认为时机成熟就会设法改变蒙古的现状,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翻蒙古政权,扶持亲俄势力,从而使蒙古不再提出并入共和国的要求。
此时,优秀的政治家与一般政客的差别显现了出来。
就在众人都认为情况对共和国很不利的时候,王元庆看到的却是机会,而不是威胁。
毫无疑问,俄罗斯想在蒙古问题上做文章,首先得做好一件事情,那是让共和国不得不关注其他地区,从而不敢在蒙古问题上得罪俄罗斯。毋庸置疑,能够牵制共和国的就是中东地区。也就是说,只要中东地区热闹起来,俄罗斯就会在蒙古采取行动,而共和国受中东战局的限制,不得不默认俄罗斯在蒙古的举动,从而失去收复蒙古的机会,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别想吞并蒙古。
王元庆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情况。
中东地区更重要,确实不假。问题是,中东地区对共和国很重要,对俄罗斯也同等重要。也就是说,共和国不能放弃中东利益,俄罗斯也不能放弃中东利益。中东地区的战火会限制共和国的手脚,也有可能限制俄罗斯的手脚。如果能够借此机会让俄罗斯无暇他顾,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收回蒙古,或者使蒙古维持现状。
办法也不难,那就是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伊朗拖进去。
会议到这个时候才进入了热点话题,即中东地区会不会在近期爆发一场能够对共和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规模战争。
因为涉及到战争问题,所以参会的军人有了发言权。
裴承毅没有急着发表意见,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就算没人低估裴承毅的军事才华,因为他不是有职权的将领,甚至没有在总参谋部任职,自然不好在与战争有关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再说了,白天跟袁晨皓谈了好几个小时,该谈的问题都谈了,现在也该让袁晨皓好好表现一下了。
事实上,袁晨皓确实是主要发言人。
作为南亚战区最高指挥官,袁晨皓是参会人员中与中东地区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也最为了解中东局势。虽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王元庆与顾卫民多次想让裴承毅发表意见,但是裴承毅都忍住没有开口,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袁晨皓。
在这个问题上,裴承毅想得很清楚。
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裴承毅再厉害,也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几个强有力的搭档,他也玩不转。也就是说,支持袁晨皓,就是支持他自己。只要袁晨皓在南亚战区混得风生水起,就没人能够动摇裴承毅在军队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不得不说,裴承毅必须以政治家的方式去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