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进攻的空降兵

  让张志骐率领的第1533营出发后不久,李东石就收到了第1531营的报告,来自赫扎里巴格的印军已经被击溃。

  1个营击溃1个师,李东石并没感到惊讶。

  天亮前,侦察兵就发回消息,印军第341步兵师没有几辆坦克与装甲车,在12日白天的轰炸中,该师的绝大部分重装备都被炸毁了。更重要的是,该师只剩下了大约6000名官兵,其中三分之一是轻伤员。第341步兵师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掌握了确切情报后,李东石只派了1个营过去。

  440人打6000人,虽然兵力少了点,但是第1531营有绝对的装甲优势,也有突击速度上的优势。在以击溃印军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只要迅速干掉印军的指挥机构,6000名印军官兵就将成为无头苍蝇。

  为了让第1531营顺利完成任务,李东石让侦察连出动了无人战术侦察机。

  确保突击行动顺利完成,就得尽快找到印军的指挥部。

  其实也没有多少难度可言,第341步兵师的高级军官不会像士兵那样徒步行军,该师仅存的几台车辆就用来运载师部军官。从6000名官兵中找出师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找到几台车辆却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李东石确实心狠手辣。

  第1531营与印军接触前,第1538营、也就是空降153旅的独立炮兵营对第341步兵师的师部进行了一轮短促炮击。虽然受空降兵作战方式的限制,战斗旅独立炮兵营装备的不是电磁炮,而是大口径迫榴炮,但是重达45千克的120毫米炮弹的威力绝对不小,用来对付没有装甲的车辆与暴露在空旷地带上的人员绰绰有余。

  这轮炮击,不但炸死了第341师的准将师长,还炸死了师部半数以上的参谋。

  在第1531营发起突击的时候,印军先头部队没有收到任何警报,也没有收到来自师部的作战命令,只能各自为战。

  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兵力再多也没有用。

  随着伤亡增加,又迟迟联系不上师部,印军终于在第1531营的40多辆kz-24c步兵战车组成的装甲集群面前崩溃了。

  收到消息后,李东石立即向第1531营下达命令。

  除了安排1个连追击印军,将印军赶出20千米之外,其余连全部停止前进,打扫战场后撤回兰契防御阵地。

  此时,第1533营对从波卡罗钢城赶来的第340步兵师的12000名印军发起了冲击。

  仍然由第1538炮兵营吹响进攻号角,用定点炮击的方式打掉第340步兵师的指挥机构之后,第1533营才冲入印军队列,展开了大屠杀。

  与第341步兵师相比,第340步兵师的战斗力明显强大得多。

  从波卡罗钢城出发之后,第340步兵师在到达拉姆格尔,也就是位于兰契北面大约40千米处的小镇时,在前开路的装甲部队避开了白天的轰炸与炮击,只有不到一半的装甲力量被炸毁。因为该师师长及时下达了疏散命令,所以跟在后面的主力步兵没有多大损失,全师仍然有12000名官兵。

  440人打12000人,兵力差距更加悬殊。

  万幸的是,第340步兵师是二线步兵师,虽然涌有100多辆主战坦克与200多辆步兵战车,但是性能差距过于悬殊,其主战坦克是m1a5、步兵战车为m3a4,均是美军在2015年之后淘汰的二手货,面对第1533营的kz-24c步兵战车时,非但占不到任何便宜,还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kz-24c装备的30毫米电磁炮能够轻而易举的打穿m1a5的正面装甲!

  因为30毫米电磁炮是具有连发功能的电磁机关炮,火力密度非常惊人,所以战斗的时候,炮手不用精确瞄准,往往用短连射的方式攻击视野内的装甲目标,不给对手任何反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kz-24c采用无人炮塔,炮塔的转向速度非常快,即便同时与3个目标交火,也能掌握火力优势。在强大的战术机动性能的支持下,kz-24c能够以每小时48千米以上的速度与敌人交战,而m1a5即便停下来开火,在对付速度超过每小时30千米的目标时,命中率将降低到50%以下,很难打中快速移动的地面目标。

  从一开始,第1533营就没有停下来与敌人战斗。

  得到侦察兵提供的战术情报,确认有300多个装甲目标之后,张志骐就把全营分解成了排级战斗单位,明确告诉每个排长,3辆kz-24c必须步调一直的采取行动,战斗速度绝不能低于每小时30千米。即便因为提高速度降低了炮击命中率,也要保持速度,用往返冲击的方式冲垮印军的装甲队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张志骐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大的战斗伤亡。

  虽然kz-24c的装甲足够厚实{天亮前,空降153旅获得了由运输机空投的战车装甲附件,使kz-24c的装甲防护能力达到最高状态},但是受车重偏低的影响,即便装甲没有被打穿,穿甲弹的巨大动能仍然能够震伤车内的官兵。

  与第1531营的战斗相比,第1533营的战斗艰难得多。

  为此,李东石命令第1538炮兵营在完成了支援另外几个战斗营的任务之后,集中炮火轰击印军第340步兵师的装甲集群,为第1533营提供炮火支援。

  这场发生在拉姆格尔南面的战斗从6点25分持续到8点45分。

  随着最后一批印军向北溃逃,张志骐下达了停止战斗的命令,让各排就地开始清扫战场,歼灭残余印军。

  张志骐没有派部队追击印军,因为北面就是拉姆格尔镇,追上去就是印军防御阵地。

  此时,张志骐犯了一个错误。他命令部队就地清扫战场,歼灭残余印军,结果几乎所有排长都错误理解为不收战俘,在战场上处决那些来无法逃跑的印军伤员。这个错误在空降部队中并不罕见,主要是空降部队孤悬敌后,不但兵力与物资有限,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收容与看管战俘,所以很少收战俘。比如在农黑与五老的战斗中,空降153旅夺取阵地后,就没有收一个战俘。

  只是此时非同往日。

  裴承毅已经为空降153旅提供了空中支援,并且派陆航的dz-25c接走空降153旅的伤员,也就能够接走战俘。

  更重要的是,战斗刚刚结束,战场附近肯定还有不少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印军。

  当第1533营的官兵{搭乘kz-24c作战的步兵}开始就地处决受伤战俘的时候,几名没有逃走的印军官兵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更要命的是,唯一的印军军官手里有一部数码照相机,拍下了极端残忍的场面。

  虽然在战后的军事法庭上,李东石亲自为张志骐作证,说明当时残存的印军并未放弃抵抗,有3名第1533营的步兵在清扫战场的时候,被得到救治的印军伤员用暗藏的手榴弹炸伤,商雪韵也发挥了影响力,使张志骐与几十名第1533营的军官避免了牢狱之灾,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第1533营的所有军官都受到了军内惩罚,李东石也受到牵连,没能如愿以偿的晋升为陆军少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第1533营官兵的残忍行动也可以理解。

  与其他几个战斗营相比,第1533营的战斗打得最为惨烈,不但4辆kz-24c战损,还有22名官兵阵亡{其中18人在战损的战车内阵亡,这也证明作为空降战车,kz-24c不能像坦克那样作战}、32名官兵伤残、126名官兵负伤。清扫战场的时候,确实有不少印军伤员进行了抵抗。据战后调查,印军伤员拼死抵抗的主要原因不是愿意拼命,而是双方语言不通,交流出现问题,错误理解了对方的意图,从而采取错误行动。

  因为语言不通、交流出现问题,而导致意外伤亡的情况,在整场战争中都存在,而且并不罕见。战局稳定下来之后,裴承毅不得不找项铤辉帮忙,让文化科学教育部从各地大学抽调一批精通英语与印地语的年轻教师,跟随前线部队执行作战任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1533营完成突击任务的时候,另外4个战斗营也完成了突击任务,击溃了另外4个方向上的印军。

  李东石没有多耽搁时间,让各营清扫完战场后马上返回防御阵地。

  仅仅2个多小时,6路印军在到达攻打兰契的集结地点前被空降153旅全部击溃。

  继续南下肯定不现实,就算空降153旅的作战部队退回了兰契,受到突然打击后,印军士气极为低落,就算军官用枪顶着士兵的脑袋,士兵也不愿意继续南下。再说了,大部分军官也怕死,也不愿意冒险南下。

  不得已,印军只能调整部署,将集结地点改在拉姆格尔。

  这一部署,帮了李东石的大忙。

  拉姆格尔距离空降153旅的防御阵地大约有35千米,印军步兵从拉姆格尔出发,需要6个小时才能到达兰契。6个小时,足够李东石做很多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印军向一个地点集中,李东石就能重点监视印军集结地点。

  确认溃退的印军都去了拉姆格尔之后,李东石给侦察连安排了新的任务,除了让1个侦察派在拉姆格尔外围监视印军的行动之外,另外几支侦察部队都撤回兰契休整。战斗还要打几天,战斗部队需要休息,侦察部队也需要休息。

  当然,李东石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呼叫空中支援,重点轰炸拉姆格尔。

  只是,此时能够派给李东石的空中支援远不如头一天。

  24军在向西突击,需要空中支援;54军在调整防线,需要空中支援;77军在集结作战部队,需要空中支援;驻守瓦拉纳西的空降173旅遭到印军猛攻,更需要空中支援。几乎所有战场上都需要空中支援,在空降153旅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前线指挥部没有理由重点照顾空降153旅。

  更要命的是,前线指挥部降低了对空降153旅的空投补给力度。

  主要是空降173旅那边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印军不惜代价的猛攻瓦拉纳西,力争在24军到达之前吃掉空降173旅,前线指挥部不得不让昨天全力为空降153旅空投作战物资的运输机前往瓦拉纳西,支援空降173旅。也正是在12日重点支援空降153旅,降低了对空降173旅的支持力度,才导致空降173旅不得不全线退缩,在防御阵地上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印军,无法像空降153旅这样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击溃印军。

  得不到空投补给,李东石就得精打细算。

  等到6个战斗营撤回来后,李东石让旅部参谋清点了剩余弹药。

  不是很乐观,120毫米炮弹只有不到5000枚了,反而是步兵弹药比较充足,不存在多大问题。

  清点完弹药,李东石再次给前线指挥部发去请求。

  既然无法为空降153旅空投作战物资,总应该派垂直起降运输机把空降153旅的重伤员接走吧?

  既然垂直起降运输机要飞过来,总不能空手而来吧,怎么也得运点东西过来。

  这次,李东石要的不是医疗物资,而是炮弹。

  为了获得更多的炮弹,李东石把轻伤员算成重伤员。结果全旅重伤员超过300人,至少需要15架dz-25c才能送走,而15架dz-25c能够运来大约300吨弹药,如果全是120毫米炮弹,就是6600枚。

  对于空降153旅的基本要求,前线指挥部没有拒绝。

  当天中午,20架dz-24c载着300吨弹药来到兰契。卸下弹药后,只有40名重伤员被抬进了机舱,其余200多名被算成重伤员的轻伤员都自愿留下。

  这一天,双方不约而同的把重点转向了瓦拉纳西。

  表面上看,双方在全力争夺西进的地面通道,实际上,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印军猛攻瓦拉纳西,主要目的不是歼灭空降173旅,也不是夺回瓦拉纳西,因为随着24军步步逼近,就算印军集中该地区的所有兵力,最多只能给空降173旅造成更多的战斗伤亡,不可能全歼空降173旅,更不可能在24军到达前夺回瓦拉纳西。印军的主要目的很明确:迫使裴承毅把重点转向瓦拉纳西,降低对空降153旅的支援力度,为印军集中兵力攻打兰契创造机会。

  针对印军的这一部署,裴承毅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

  13日上午,除了为歼灭第一集团军做准备之外,裴承毅把空中支援与火力支援全都放到了瓦拉纳西,甚至连舰载航空兵都参加了支援瓦拉纳西的作战行动。可以说,当天投向瓦拉纳西的支援力量比12日白天投向兰契的支援力量还要庞大。

  调整支援力量的时候,袁晨皓建议向瓦拉纳西投送第二个旅。

  裴承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么做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看上去,向瓦拉纳西派遣增援部队很合理,毕竟空降173旅只有4000多名官兵,不见得能够守住瓦拉纳西,即便能够守住,伤亡也会很大。实际上,正在向瓦拉纳西挺进的24军就是裴承毅派去的增援力量,而且24军肯定能及时到达瓦拉纳西。如此一来,裴承毅再向瓦拉纳西投入第二支增援力量,就有点过头了。

  换个角度,如果裴承毅是名能力平庸的指挥官,他会这么做。

  印军指挥官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的能力,也就不会认为裴承毅会再次增援瓦拉纳西。

  只要裴承毅向瓦拉纳西投入第二支增援部队,其战术意图就会受到怀疑,从而使印军在兰契方向上更加小心谨慎。

  留着预备队,而且留着好几支预备队,反而能让印军指挥官胡思乱想。

  不得不承认,裴承毅的这一决策,让空降173旅吃够了苦头。

  仅仅一个上午,空降173旅就打退了印军的21次进攻。虽然在战斗中消灭了12000名印军,阵地上到处都是印军官兵的尸骸,但是空降173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12点之前由dz-25c运走的重伤员就超过了500人,而没有运走的官兵遗体超过了200具。伤亡比例最大的不是士兵,而是基层军官。为了稳住基层部队,空降173旅的旅长在当天上午就以战地任命的方式提拔了3名代连长与27名代排长。

  中午,趁疲惫不堪的印军撤回进攻集结地点,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达到"gao chao"。

  为了让空降173旅的官兵缓口气,前线指挥部在2个小时之内调派了8支战术航空兵大队、11支低空攻击机大队、6支舰载航空兵大队,并且让24军与的3个炮兵旅进行了36次遮断式炮火打击。仅仅2个小时,各支援部队就向瓦拉纳西外围的印军投掷了近5万吨弹药。

  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效果非同一般。

  空降173旅的官兵不但获得了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重新回到阵地上后,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等到印军的第22次进攻。

  下午的战斗持续到18点50分,天色快黑的时候,印军才在第46次进攻未果后撤走。

  到此,空降173旅的阵亡官兵人数上升到472人,伤残官兵人数增加到963人,除了暂时还没有拿起武器上阵地的非战斗人员之外,全旅官兵几乎个个带伤。

  天黑后,瓦拉纳西的枪炮声还未结束。

  因为前往兰契的第一批预备师最快只能在14日夜间到达,所以印军肯定会在此之前猛攻瓦拉纳西,同时全力阻击24军。

  针对这一情况,裴承毅在当天晚上调整了部署。

  除了让24军加快突击速度之外,裴承毅让配合24军作战的第161空中突击旅趁夜色掩护夺取进军路线上的军事要点,阻击围困24军的印军。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为空降173旅提供更多的作战物资。

  不管后面怎么打,空降173旅必须守住瓦拉纳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