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三十二章 信号(150票加更,求180票)

  正如李存勋所说,朱伯昌在东京得到了什么承诺并不重要。

  9月17日,朱伯昌返回台北的前一天,绿营支持者在台北、台中、高雄、台南、台东等地举行“抗议独裁政权、抗议”的游行示威活动。蓝营支持者针锋相对,同时在台湾各地举行“要稳定、要团结、要治安”的游行活动。

  虽然岛内当局早就做好准备,但是蓝营与绿营的游行很快变成暴力冲突。

  据岛内当局公布的调查数据,在台湾各地发生的暴力冲突中,上百人丧生、上千人受伤,造成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状态。

  分别支持蓝营与绿营的岛内新闻媒体大打嘴仗,纷纷指责对方有意破坏社会秩序。

  局势正在失去控制。

  9月18日,朱伯昌返回台北。

  数以万计的绿营支持者到机场迎接朱伯昌,宣称朱伯昌是台湾的“民主斗士”。

  更多的蓝营支持者也赶往机场,最终包围了机场,宣称朱伯昌是台湾的“民族败类”。

  很快,两股人群爆发冲突,砖头与碎石四处横飞。

  到底是谁扔的第一块砖头,恐怕谁也搞不清楚。为了确保航班安全,岛内当局不得不紧急关闭桃园机场{台北的国际机场},所有准备降落的航班被迫转往其他机场,上百个航班无法正常起飞。当天,台北各医院收治了上千名伤者。因为需要输血的伤者太多,导致台北血库一度告急。

  按照绿营的说法,“9.18”是台湾最黑暗的日子。

  按照蓝营的说法,“9.18”是台湾最耻辱的日子。

  历史如此巧合,94年前的这一天,作为“抗日战争”的“918事件”爆发。

  不管绿营是否愿意承认,朱伯昌返台的时间确实非常糟糕。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绿营与蓝营正式分道扬镳。虽然绿营仍然在高举“反独裁、反迫害”的旗帜,但是蓝营不再纠缠政治问题,而是高举“民族自强、民众自尊”的旗号,大力宣扬民族思想。

  为了舆论风向,蓝营不但让电视台集中报道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新闻、播放相关的电影与电视剧,还组织1万多名志愿者,向台湾民众讲解那段几乎快被人忘记,却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惨痛历史。为了应和部分岛内民众的思想,在做相关宣传的时候,蓝营更加重视日本在侵华期间对台湾的奴役与压迫。

  一时之间,朱伯昌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为了扭转颓局,绿营迅速展开行动,无中生有的宣称蓝营已经投靠大陆,将仿照大陆的政治制度,在台湾事实独裁统治。为了让宣传效果最大化,绿营甚至空穴来风的宣称大陆的环境如何糟糕,民众的生活如何痛苦。可惜的是,至少有一半的台湾民众去过大陆,或者从其他渠道知道大陆的实际情况。

  闹到这一步,岛内民众最关心的还是蓝营的政治倾向。

  民意指向对郭锴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岛内动荡加剧,郭锴铭曾经在9月20日命令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入城维持秩序。最终考虑到民众对政治走向的担忧,郭锴铭没有下达入城命令。

  再愚蠢的人都应该知道,郭锴铭不想因为过激举动使蓝营失去支持。

  问题是,总有一些人看不见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警告信号。

  9月25日,高雄与台南两地的绿营示威人群在政府外聚集,要求蓝营县长辞职。

  按照相关的法律,高雄与台南县长提前部署了防暴警察,维护现场秩序。

  试图冲破防暴警察组成的防线时,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最终演变成暴力对抗。防暴警察在镇压暴乱的时候使用了催泪弹与橡皮子弹,导致数名示威者受伤被送进医院,示威人群也被警察驱散。

  当天晚上,一名刚刚年满16岁的伤者在高雄国力医院不治身亡。

  收到消息后,郭锴铭立即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马上命令高雄县长控制向那名死者开枪的防暴警察,派遣直升机将其接往台北。郭锴铭此举既有提供政治庇护的意图,也有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意图,结果却适得其反。

  得知“凶手”被“总统”派专机接走后,高雄与台南的绿营支持者立即展开行动。

  不得不承认,肯定有人在暗中指示。

  9月26日凌晨,高雄与台南发生大规模暴乱,成千上万的绿营支持者冲击了两地地方政府,不计其数的暴徒趁火打劫,抢掠了上千家商店。

  天亮后,台中、台东等地也发生了大规模暴动。

  郭锴铭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下令军队入城,镇压暴乱份子,维护社会秩序。

  走出这一步,台湾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9月26日当天,美国、日本先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发生在台湾的暴乱,希望台湾当局能够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维护民众安全,保证合法的履行政府职责。

  共和国政府也在当天发表声明,谴责故意制造流血事件的“暴乱份子”。

  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共和国的态度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强硬。

  按照西方新闻媒体的分析,共和国麻烦缠身,不能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过于强硬。因为在9月21日的时候,一支印度军队的巡逻部队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份子的突然袭击,7名印度军人阵亡、数十人负伤。随后印度政府宣布袭击巡逻部队的是巴基斯坦暗中支持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向记者发布消息的时候拿出了相关证据。在要求巴基斯坦停止一切有损两国关系的举措之后,印度总理鲁拉贾帕尼宣布向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增派2个山地师,在停火线南面加强巡逻力度。巴基斯坦不甘示弱,不但宣布与发生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的袭击完全无关,还宣布向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增派2个步兵师,其中1个步兵师进驻斯利纳加{克什米尔首府}。22日,双方在有争议的伯尼哈尔山口发生炮战。

  南亚局势骤然紧张,共和国有能力同时应付两个方向上的挑战吗?

  按照绝大部分人的观点,共和国肯定会优先解决南亚问题。2026年“中国-南亚市场共同体”的贸易占到了共和国贸易总额的11%,算上印度,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欧洲与美国的共和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让南亚保持稳定,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共和国外交部在9月19日宣布,共和国元首王元庆将在10月3日到9日之间对南亚5国进行正式访问,而且首先访问印度,所以外界普遍猜测,王元庆将在新德里向印度施加压力,然后在伊斯兰堡稳住巴基斯坦,尽量化解印巴矛盾。

  只是伯尼哈尔山口的炮战并没因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

  到26日,印度投入了5个炮兵营、占领有利位置的巴基斯坦则投入了7个炮兵营,持续5天的炮击总共导致双方300多人伤亡。因为交通极为不便,而且交火地区非常荒凉,所以炮战造成的财产损失并不严重。

  西方媒体由此认为,共和国希望尽快稳住南亚,为了避免美国制造麻烦,所以在台湾问题上有所保留。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让西方媒体有点意外。

  9月27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军事重镇拉瓦尔品第、东部前沿城市拉合尔、交通枢纽中心苏库尔先后发生恐怖袭击,6次爆炸总共造成600多人丧生,其中发生在拉合尔吉萨清真寺的爆炸导致包括上百名儿童在内的300多人丧生。

  当天傍晚,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这一轮恐怖袭击与印度秘密支持的部族分裂势力有关。

  局势骤然紧张,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部在当天晚上命令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部署在克什米尔地区的8个师全部进入进攻阵地或者防御阵地。

  27日,印度政府一方面宣布与巴基斯坦的恐怖爆炸案完全无关,一方面命令西北与西部地区的军队进入战备状态。

  这一天,双方在伯尼哈尔山口的炮战变得更加激烈。

  巴基斯坦首先出动战机,在巴控区上空投掷炸弹轰炸印军的炮兵阵地。印度随即出动战斗机,以同样的方式轰炸巴军的炮兵阵地。

  虽然炮战还没有演变成地面战斗,但是南亚已经充满了火药味。

  新闻媒体对台湾的动荡局势失去了兴趣,反而更加关心共和国元首会在访问印度与巴基斯坦期间以何种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或者说,共和国会不会像12年前那样,让挑衅巴基斯坦的印度尝到苦果。

  进入10月,伯尼哈尔山口仍然炮声隆隆。

  直到10月2日23点55分,印军才宣布单方面停火48小时。随后,巴军也宣布单方面停火72小时。

  按照访问行程安排,王元庆将在新德里时间3日8点30分到达新德里,4日22点30分启程前往伊斯兰堡,5日21点30分启程前往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印军宣布的停火时间刚好到王元庆的专机离开印度领空,而巴军宣布的停火时间也刚好到王元庆的专机离开巴基斯坦领空。

  没人否认共和国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影响力。

  也没多少人相信王元庆能凭个人魅力让两个夙敌化干戈为玉帛,消除两国间积累了数十年的矛盾与仇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